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成都近年來規劃建設“八街九坊十景”,挖掘老成都的歷史文化底蘊,引領新成都的時尚生活方式,

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是“華興街區”。


華興街區涵蓋了華興上街、華興正街、華興東街、暑襪北一街、永興巷、梓潼橋正街、梓潼橋西街、純陽觀街、悅來巷、商業場街等十條街巷,統稱“華興街特色街區”,總面積達142.64畝。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這是一片承載老成都人深厚情感的街區,這裡薈萃了成都人喝茶聽戲的生活場景,這裡傳承著成都人賞味尋樂的生活本色,這裡演繹著時尚成都繁榮興隆的百年變奏曲。


有一種鄉愁叫華興街,這裡蘊藏著從近代到現代成都人生活變與不變的悠長記憶。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華興街的老照片


1

市中心的“川戲窩子”

“時來風雨不稍停,且喜今朝得初晴。聽兩兩黃鶯相叫應,早被它喚起春情!”


只聽那鑼鼓人聲、犯腔轉調,一出川劇《紅梅閣》低迴宛轉、娓娓道來,臺上是緩歌高唱、一波三折,臺下是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只有添茶倒水的夥計,偶爾在茶座之間遊走,滿場唯聞香茗氤氳與曲韻悠揚。


悅來茶館


這不是什麼年代戲的場景,而是華興正街54號的悅來茶館常年可見的景象。


“悅來”,近者悅,遠者來,自清末以來,悅來茶館就是遠近戲迷和茶客雲集之地。


悅來茶館初名悅來茶園,始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戲院的演員正在演出


悅來茶園被戲迷譽為“川戲窩子”,是成都人泡茶館、賞川劇、品川茶、擺龍門陣的勝地。


早在1909年(宣統元年),悅來茶園“咿咿呀呀”地唱響第一個聲腔之後,川劇才算是在歷史舞臺上正式粉墨登場。


川劇是“湖廣填四川”之後移民雜燴、融合之後演變出的戲種,而在早期,其失之於低俗、散亂,戲班子良莠不齊,戲文泥沙俱下,難登大雅之堂,只能“流落街頭”,作為一種坊間市井的俚俗小調傳唱。
川劇發展任重道遠,當此之時,時任四川勸業道總辦周善培對川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1913年的戲曲廣告單上列出的熱門川劇劇目

by 成都市檔案館館藏


他聯合商務總會樊起鴻,將華興街老郎廟改建為悅來茶園,招引各大戲班輪流演唱,並且設立戲曲改良公會,請學士名流改編、創作川劇劇本。


當時最具影響力的要數悅來茶園的“駐場劇團”三慶會演唱的《情探》,這部劇本是由周善培的老師、御史趙熙親自改編的。


此後,三慶會名聲大振,戲班子越來越壯大,從楊素蘭的《大劈棺》、蔣潤堂的《飛龍寺》,到李翠香的《三巧掛畫》、遊澤芳的《痴兒配》,名家迭出,名戲不斷,悅來茶園成為成都川劇真正的發祥地和“戲窩子”。


悅來茶館成為五湖四海的人們“朝聖”川劇的一個重要落腳點。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演員演出

by 要瘦10斤啊


儘管悅來茶館背後就是四川省川劇院,旁邊就是現代化的錦江劇場,但人們往往更願意走進悅來茶館,泡上一壺茶,蹺著二郎腿,

欣賞最接地氣的川劇,重溫那些最美好的關於傳統的記憶,感受老成都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濃濃的鄉愁。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悅來茶館

by 胖丁


2

成都最早的“網紅”美食地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盤飧市醃滷,四十年代的頤之時餐廳,八十年代後的銅鍋煎蛋面、雨田燒菜館、劉氏冷啖杯、王梅串串香、白家肥腸粉……


華興街物美價廉的美食,曾經是成都最早的“網紅”。


早在民國年間,華興街東就是各大報社的社址所在地,比如什麼《十二新聞》《光明報》《劇覺日報》《天府日報》《小晚報》……五花八門、數不勝數。


當時成都的新聞界繁榮非常,《小晚報》就是由幾位報業老記者合辦的,他們的初心是“雖不能為民喉舌,也可替市民說幾句公道話”,因而他們辦報暢所欲言,不受約束,盡力抨擊當政的四川軍閥統治。


《小晚報》其中有一名老記者叫作濮冠雲的,原供職於《華西日報》,他有一副楹聯流傳至今:“雖非調和鼎鼐事,卻是當爐文雅人”。這說的是20世紀30年代四川作家李劼人開的菜館。


當時,李劼人不滿軍閥統治,辭去成都大學的教授職務,開了一家名叫“小雅”的菜館,在成都文化界轟動一時。


濮冠云為之撰聯,雖然是表示一種支持,但李劼人也的確是善於做菜的,作家沙汀評價李劼人做飯“從選料、持刀、調味以及下鍋用鏟的分寸火候,均操練甚熟”。


蜀中作家,往往都是能吃會吃善吃的,從那副對聯,就可見濮冠雲對於“吃”之一事上精深的體會。


當時在華興街,像濮冠雲這樣的文人就常常在辦公之餘尋訪美味,因這些報紙名記時時捧場,像盤飧市、頤之時,也就自然而然聲名鵲起了,華興街也就成了成都最早的美食街。


盤飧市


像盤飧市、頤之時這樣的餐館,因佇立於文化聚集的華興街,其店名也可謂妙手天成。


盤飧市出自杜甫詩“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頤之時則出自《周易》“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或許這也是兩家餐館獲得文人青睞的原因。


盤飧市最出名的是滷菜,它的滷肉肥瘦相連,汁濃味厚,以幹荷葉包裹,嚼之回味無窮。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盤飧市滷菜

by candy2deng


它家的一大特色是鍋盔夾滷肉,飽滿的滷肉加酥脆的白餅,再澆上一勺熱騰騰、香噴噴的滷汁,真是口齒噙香,餘韻悠長。


時人寫竹枝詞讚歎道:“張幟華興近老郎,名出少陵滷菜香。荷葉一包兼肥瘦,鍋盔夾食趁未涼。”


直到今天,盤飧市仍然立於原址,傳承近百年,依舊門庭若市,廣受追捧。


華興街的口碑是幾代人積累下來的。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華興煎蛋面by 置好戴蘑菇


比如華興煎蛋面濃郁清香的番茄湯底,讓人忍不住吃完麵連湯汁都要啜飲乾淨;自力麵館的海味面,玉蘭片、香菇片、肉片……澆頭豐富,清淡宜人,是幾十年都不變的老味道;雨田飯店的三絕“藕湯、燒菜、蘿蔔泡菜”,特別是那一塊錢的蘿蔔泡菜,甚至還有人專門打車來吃,吃完了打包帶走。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素椒雜醬麵

by 李秋果果_6822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蛋烘糕

by 住在頂樓_54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水煮肉片

by 紅薯要烤才好ci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 | 雨田飯店

by lololu


不同於別的“網紅”曇花一現,華興街的美食往往都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綿長的生命力。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年輕新潮的餐館也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一個兼具濃厚底色和全新味道的華興街正在冉冉升起。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3

民俗最“熱辣”的成都老街

進入臘月,成都城裡已經洋溢著過年的氣氛。


還記得去年春節,華興街道的華興之光文化廣場上十分熱鬧,首屆華燈興耀燈文化藝術節在這裡舉行,空竹、花棍表演、腰鼓隊、舞龍……鬧熱的巡街活動,吸引了不少觀眾。


鼓樂、車燈、歌曲串燒、川劇表演、雜技舞蹈……或優美婉轉, 或喜氣洋洋,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


而在演出舞臺另一旁,則是非遺展示區,糖畫、麵人、竹編、剪紙、春聯、投壺、滾鐵環等,還有燈謎競猜、燈畫繪製、手工燈製作,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讓人彷彿置身於百年前的傳統春節“鬧花燈”現場,感受璀璨光華的華興街民俗文化。


《錦城竹枝詞》中描繪成都燈會“上元燈會搭燈棚,走馬鰲燈數丈擎。火樹銀花璀璨處,呼朋打謎勝登瀛”。


成都元宵燈會素來興盛非常,到了民國年間,華興街、商業場一帶是最熱鬧的燈會地點,獅、龍、竹馬、採蓮船……花燈種類豐富,造型精美,家家戶戶結棚張燈,光明如晝。


華興街燈火繁華,與當時華興街商貿聚集的繁榮社會經濟是分不開的。


勸業場


上文提到的周善培,不僅一舉振興了川劇,還將華興街打造成為超越東大街、北大街、鹽市口,真正“繁華興盛”之地。


周善培早年留學海外,思想新銳,而且行動力極強。他出任勸業道總辦後,就在華興街創設了“勸業場”,後改名“商業場”。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成都勸業場開業時的熱鬧場景


勸業場約有三百多米長,入駐商家匯聚南北、兼陳土洋、結合中西,一時之間,北京藥丸、廣東糖食、福建菸絲、臺灣番席、巴黎香水、英國自行車、西洋金絲眼鏡……薈萃蕃集,不僅大開川人眼界,更豐富了百姓生活,繁榮了地方經濟,蔚為大觀。


勸業場在當時還開創了一些全新行當,時任商務總會會長樊起鴻就曾說,勸業場要一炮打響,就必須“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樊起鴻籌股集資,創立“悅來公司”,建立“勸業場發燈部”,號召在勸業場內安裝電燈,這是四川第一家公用電力企業。


這一招,不僅使勸業場變得輝煌明亮,時尚新潮,而且因為看“洋燈”的人聚集,也大大增加了勸業場的人氣。


當時在成都讀書的郭沫若,也曾“圍觀” 過這等盛況,並寫詩道:“樓前梭線路難通,龍馬高車走不窮。鐵笛一聲飛過也,大家爭看電燈紅!”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圖|清末勸業場人頭攢動


如此一來,華興街既坐落著成都最悠閒自在的茶館和“戲窩”,又聚集著成都最受追捧的餐館食肆,再加上棟宇堂皇,商肆羅列,百貨紛呈,立刻躍升為民國時期成都最熱鬧的街區。


百年回望,曾經五光十色、輝煌燦爛的勸業場幾經磨難,到今天雖已不復當初盛景,但華興街給近現代成都人留下的美好記憶卻歷久彌新,華興街最本真的精神——悠閒生活的煙火味道,始終深入人心,縈繞不絕。


華興街,定格百年成都


閒來再到華興街面上逛一逛,你看那街道上覓食的老饕,賞味尋樂,不改初心;你聽那茶館裡川劇的高腔,仍舊響遏行雲呢。


- THE END -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