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沒有傳染性、不會發展成肝癌…….小三陽騙了我們那麼久

​乙肝小三陽常常因為“沒有傳染性、肝功能正常只是攜帶、不需要特殊處理…….”的錯誤判斷,讓患者產生僥倖心理而錯過最佳抗病毒時間,導致最終走向肝癌的後果!

“乙肝小三陽真的沒有傳染性嗎?”“乙肝小三陽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需要用藥治療嗎?”

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乙肝小三陽的誤區與真相。

闢謠:沒有傳染性、不會發展成肝癌…….小三陽騙了我們那麼久

什麼是乙肝小三陽?

在探討乙肝小三陽的相關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什麼是乙肝小三陽”?

檢測一個人是否感染乙肝病毒,通常需要抽血化驗乙肝兩對半(又稱乙肝五項),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HBe)、乙肝核心抗體(抗-HBc)。

感染乙肝病毒後,化驗結果常常表現為大三陽或者小三陽,如下表。

闢謠:沒有傳染性、不會發展成肝癌…….小三陽騙了我們那麼久

大三陽通常代表病毒複製活躍,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小三陽通常代表病毒複製不活躍,傳染性較弱。

根據病毒複製的活躍度,人們常認為大三陽病情比小三陽嚴重,把大三陽轉變成小三陽看作是病情好轉的徵兆,認為其危害不大,沒有傳染性,肝功能正常,可以不用治療。

正是這樣的錯誤認知,很可能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嚴重後果。


乙肝小三陽真的沒有傳染性嗎?

答案:不,小三陽不一定沒有傳染性。

小三陽是否具有傳染性,在於血液中是否能查到乙肝DNA陽性。

乙肝病毒核酸DNA檢測呈陽性的小三陽是具有傳染性的,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為: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一起吃飯、擁抱嚴格來說不會引起傳染,但乙肝具有家族聚集性。


乙肝小三陽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答案:會。


如果僅僅是乙肝攜帶者,乙肝病毒與人體免疫細胞和平共處,少有或比較輕的炎症反應,也許一般不會對機體造成威脅。

然而很多乙肝小三陽DNA陽性患者,多少存在一些慢性炎症反應,通過病毒複製,機體免疫狀態改變等,人體的免疫細胞會不斷與病毒發生“戰爭”。

戰火紛飛,肝細胞不斷被破壞,然後再生,破壞,再生……炎症反反覆覆,若不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就很容易走上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路子。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是大部分乙肝發展的規律。然而,有少數小三陽患者可能一發現就已經癌變,進展到肝癌程度。

因為乙肝病毒具有整合功能,可以誘導肝細胞發生突變。“喬裝”後的乙肝病毒躲過了免疫系統的識別,檢測指標可能會呈現陰性的假象,令患者放鬆警惕,然而等表現出症狀時,很可能已經是肝癌或者肝癌晚期。

這種情況的小三陽,病毒變異,複製活躍,傳染性強,其轉化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或許比大三陽更高。


如何正確對待乙肝小三陽?


一旦發現乙肝小三陽,患者需配合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輔助檢查指標,如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規、乙肝病毒定量、肝膽系統的彩超、肝臟硬度測定等評估乙肝小三陽的病情。

乙肝小三陽可以是普通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也可以是活動型的乙型肝炎,若處於肝炎活動期,則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單純憑肝功能是否正常來判斷是否需要治療是片面的,還需要結合乙肝病毒核酸檢測DNA,來看病毒複製的活躍程度。

目前對於乙肝小三陽治療,最主要的治療方案為抗病毒治療,大多選用口服核苷酸類的藥物。

而從抗病毒作用強弱及耐藥方面考慮,國內外指南將口服核苷酸類(NAs)分為一線和非一線用藥。

一線NAs抗病毒作用強,耐藥率極低,不良反應相對較少。目前在我國無論是原研藥物,還是仿製藥物均有較強的可及性,且價格低,基本都在醫保支付範圍。

因此,建議臨床上除了初始治療患者首選一線NAs外,對於正在使用非一線NAs類藥物且有效的患者,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儘早換用一線NAs類藥物。


專家介紹:

餘桂芳,主任醫師,南方醫科大學腫瘤學博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腫瘤科負責人,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免疫治療專家委員會委員,廣州抗癌協會理事,廣東省腫瘤康復治療委員會委員。

專長:尤其擅長肺癌、肝癌、乳腺腫瘤、鼻咽癌、卵巢腫瘤、宮頸癌、淋巴瘤等癌症的化療、生物靶向治療、微創介入治療、中晚期癌症無痛治療等綜合治療,以及各種疑難及不明原因發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