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史中的瘟疫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The Triumph of Death,117 x 162 cm,1562 – 1563, Museo del Prado, Madrid, Spain 《死亡的勝利》是老彼得·布魯蓋爾繪製的一幅板面油畫,它描繪了一群骷髏大軍過境的恐怖景象,而這些天災亡靈軍團的隱喻,自然是曾在14世紀中葉讓全世界陷入絕望的黑死病了。









Jules-Elie Delaunay,《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The Plague in Rome,1869 擷取了聖徒塞巴斯蒂安殉道故事中的場景:“之後一位善良天使顯現,他指揮一位惡天使手持長矛戳擊各家門戶,門被戳幾下,家裡就死去幾人。”

米希爾·史維特斯所繪的這張《雅典鼠疫》生動地復原了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所描述的見聞:“有些病人裸著身體在街上游蕩,尋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甚至狗也死於此病,吃了躺得到處都是的人屍的烏鴉和大雕也死了,存活下來的人不是沒了指頭、腳趾、眼睛,就是喪失了記憶……”

Nicolas Poussin,The Plague at Ashdod,148 x 198 cm,1630,Louvre, Paris, France 尼古拉斯·普桑「阿什杜德的瘟疫」,真實描述了公元2世紀中葉,古羅馬安東尼大帝執政時期,突然爆發的「安東尼瘟疫」。史學考證認為,「安東尼瘟疫」是鎮壓敘利亞叛亂後,羅馬軍隊帶回羅馬帝國的。這群鳴金回營的士兵回城時,除了攜帶戰利品,還有可怕的天花和麻疹,隨後在羅馬肆虐。

Tintoretto,St Roch in the Hospital,307 x 673 cm,1549 聖洛克被奉為瘟疫患者的主保聖人,他在14世紀各地行醫,相傳聖洛克在患者額頭上劃一個十字聖號,疾病就很快痊癒。在威尼斯畫派畫家丁託列託的畫筆下,聖洛克在醫院照顧患者,正讓患者抬腿觀察疫瘤,腳邊就有一隻乖巧的小黑狗趴著。

西班牙蓬特韋德拉的聖方濟各教堂中的聖洛克像

Arnold Böcklin,The Plague,1898 Kunstmuseum Basel, Basel, Switzerland

John William Waterhouse,A Tale from the Decameron,102 x 159 cm,1916,Lady Lever Art Gallery, Port Sunlight, UK 喬萬尼·薄伽丘於1350年至1353年創作了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鉅著《十日談》。該作講述1348年,10個青年男女為了躲避黑死病,躲到了鄉村一所別墅。為了打發時間,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共住了10天講了百個故事,這些故事批判教會和封建貴族、讚美愛情、譴責禁慾主義。

Francisco Goya,St. Francis Borgia Helping a Dying Impenitent,38 x 29 cm,1795,Valencia Cathedral, Valencia, Spain

Francisco Goya,Plague Hospital,32.5 x 57.3 cm,1798 - 1800

Granger,Dance of the rates

民間相傳攜帶瘟疫的惡靈隱蔽在鳥身上,而這些鳥會被形象更加兇惡的鳥嘴面具嚇跑,於是當時的瘟疫醫生們都佩戴著鳥嘴面具,更重要是鳥嘴面具可以隔絕“瘴氣”,於是瘟疫醫生又被稱作「鳥嘴醫生」。瘟疫醫生可以通過鳥嘴面具上的透明鏡片觀察患者,全身被長袍、寬邊帽子、手套、皮靴裹得嚴嚴實實,手上拿著一根手杖。 最早出現的鳥嘴醫生形象可能是這幅作於1656年左右的銅版畫,時間正好和1656年的意大利鼠疫對應。

塔林聖尼古拉教堂的“死神之舞”壁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