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育兒小妙招:《遊戲力》的奧祕

今天分享的書是《遊戲力》。


本書作者勞倫斯·科恩是一位心理治療師,他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分析,找到了建立親子聯結的有效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展開遊戲呢,今天我們就要解讀這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加入孩子的世界。

三個育兒小妙招:《遊戲力》的奧秘

接下來,我們將從三個方面進行解讀,分別是:向孩子伸出援手、放下身段、讓父親加入到遊戲中來。

001.向孩子伸出援手

即使是遊戲,孩子們也需要至親之人的關注,而且這種關注可能實際上並不需要太多。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當你忙著用吸塵器清理地板時,你的小孩突然提著包包經過你的面前,走到門口,跟你說再見。“我要去醫院了,再見,拜拜。”……你的角色是踏進這個遊戲一小步,不用太多。只需跟他揮手道別,然後繼續吸地板。……最後你問:“你回來了嗎?”他回答:“嗯。”你過去抱緊他,告訴他你有多高興他回來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遊戲中,家長需要做的其實很少,但對孩子來說,這卻彌足珍貴,家長的回應和短暫的參與,足以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而這就是遊戲的意義所在。

為了進一步解釋這種觀點,我們再來看另一個例子:

當一個孩子總在球場外落單時,可能只是因為他玩的不如其他孩子好,這時候他就需要父母支以援手,比如陪他多多練習,當他的球技和自信都有所提升時,他大概就不會在球場外落單了,而親子關係也在這樣的陪練中,得到了有效的升溫。

很多時候,家長們會誤以為陪孩子做遊戲是在浪費時間,實際上,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遊戲中,能幫助家長們解決很多問題。

三個育兒小妙招:《遊戲力》的奧秘

002.放下身段


與孩子相處時,帶上你所有的智慧和法寶,然後坐到地板上。――歐馬利


在這裡,“放下身段”其實是有兩層含義的,其一,是指父母應該學會俯下身子,與孩子平視,傾聽他們的想法,或者乾脆坐在地板上,真正加入到孩子的遊戲中;其二,是指父母要在心態上迎合孩子,既不要強求孩子去玩我們認為好玩的遊戲,也不要因為我們自己覺得這個遊戲不好玩,而打擊孩子的興趣。


作者舉例說,看到兩個孩子打架時,他的絕招是大喝一聲:“你們有本事,就跟大塊頭的打!”然後就張牙舞爪地撲上去,交戰的雙方都會調轉槍頭,一致對準作者,然後作者就裝出驚慌逃跑的樣子,一場衝突就此避免。

三個育兒小妙招:《遊戲力》的奧秘

003.讓父親加入到遊戲中來


一個父親如果不能加入到孩子的遊戲和教育中來,他就可能會覺得自己在家庭中被邊緣化,這樣的結果既不利於家庭和諧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作者和他的朋友組建了一個父親互助工作營,那時候他們的孩子只有幾個月大,起先,工作營的成員每天抱著嬰兒聊天;到孩子蹣跚學步時,就跟在孩子屁股後面追跑;再接下來,到學前班時,他們可以一邊聊天一邊陪著孩子玩。


這樣緊密連接的親子陪伴,讓父親和孩子都收穫了幸福和快樂,也讓家庭變得更加溫馨。


作者還提到,在打鬥遊戲中,父親是孩子們最好的遊戲對象,因為研究證明,與爸爸摔跤、拳擊,將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並且能讓孩子和他人相處時更加融洽,當然,切記不要過火。


總結一下,童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也是塑造我們內心的一個重要階段,但是現在的小朋友卻被各種補習班所包圍,他們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他們可供遊戲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妨放下手機、放下焦慮,投入到孩子的遊戲王國之中,在家裡、在戶外,和他們一起盡情的玩耍,在玩耍中引導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讓我們自己卸下防備。


三個育兒小妙招:《遊戲力》的奧秘


三個育兒小妙招:《遊戲力》的奧秘

我是讓書籍安放心靈,用文字溫暖生活的寧小璃,希望我們都能在書和文字裡,學會愛和被愛。

參考書目:《遊戲力》[美] 勞倫斯·科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