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簡就設計而言,它表達了設計師通過內心的狀態傳遞於空間意境所營造出的氛圍,而這種氛圍其實就是意境的美學。而陳設藝術拼的卻是設計者「情」與「境」的契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而這種契合卻承載著太多設計者內心的沉澱與生活的歷練,這種彙集的靈感狀態不是剎那間的閃現或是有章可循的俗套,這便是我對於設計的認知:情懷與審美。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何謂情懷

情懷更多是我們內心的某種情結所連帶的情感抒發,好比在做設計時善於且喜歡採用的設計手法或是習慣採用的材質亦或是特別喜歡的色系搭配,這是內心固化的東西一種直接外相的審美表達……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文人情懷中的雅器陳設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書房一角 伴花掬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書齋雅石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植盆雅物


這讓我想到了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題,要發現和把握審美的自然,回到我們談論的當下,這恰恰需要設計者有一個審美的心胸,否則,既沒有作品的審美價值也不具備審美的意象表達,而這對於設計師本身是致命的淪於平庸,因為你只是在做剽竊設計同類的「搬運工」,既「無情」亦「無意。」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從郭熙所表達的「身即山川而取之」命題所延伸的審美觀照並於內心構成的審美意象,直至蘇軾所論及的「成竹在胸」與「身與竹化」命題,有了審美觀照的廣度和深度,自然而然「意」與「象」相契合而昇華,「積好在心,久則化之」「凝念不釋,殆與物忘」,董迪的這段話對於我今天想表達關於情懷的「情」與「境」都是一個很好的註釋。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成竹在胸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身與竹化


身即山川而取之

中式空間設計,所承載更多的是禪宗的「空」,是傳統文人氣息中的「留白」,是內心情懷的「佳妙」亦是山水意境中的「象外之遠」。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中式設計所吐露的文化內涵與情懷意境,絕不是放一套昂貴的紅木傢俱或是一些窗飾的搭配便認作是中式的表達,這是膚淺的理解,我們從一個設計師的設計作品中可以觀照其手法與陳設中的「情」與「景」,「情」與「意」的狀態,正所謂「意與景融,辭與意會」,而這卻是極其考驗設計師的功力底蘊。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而談到陳列本身,它關乎著設計者綜合的審美品級,無論是色系搭配、燈光應用、器物陳設還是園藝局景營造,對於一個優秀設計者而言,這都是挑戰自我需要逾越的底蘊溝壑……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拾器格物:無情懷,不設計

言以蔽之,以景結情,窮其要妙,心入於境,身與竹化,在傳統與當下的踐行之間,定會有所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