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被獨生子送進養老院,哭訴:“養兒防老”的觀念,真悲哀

大多數人在年紀大之後,都希望在最後的時光裡能過得舒服自在,若是子女孝順、兒孫滿堂則更是錦上添花。然而,世事並不總是如人願,有的人在晚年反而過得孤單又悽慘。

老李年過七旬,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能夠將自己接回家住,而不是住在這個養老院裡。

七旬老人被獨生子送進養老院,哭訴:“養兒防老”的觀念,真悲哀

兒子是獨生子,老李夫婦倆從小就慣著他,不想讓他受一點委屈。農村勞作辛苦繁多,老兩口捨不得讓兒子做這些粗活重活,只是讓他在田埂上玩耍。後來,妻子因病去世後,老李與兒子相依為命,更是將其捧在手心上,就怕他出意外。

村裡人都說:“養兒防老,你對兒子這麼好,他長大後也一定會孝順你的。”老李深以為然。因此,哪怕兒子性格過於驕縱自私,他也覺得沒什麼:“兒子以後孝順就行!管這些做什麼。”

七旬老人被獨生子送進養老院,哭訴:“養兒防老”的觀念,真悲哀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在長大工作買房後,不僅沒將老李接去同住,反倒將其送進養老院,還說:“我將你送到養老院已經是在回你的恩了,別不知足。”就這樣,老李在養老院定居了,心中的悽苦是外人無法體會到的,心理難受了,他會跟同院的老人哭訴:“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本就是騙人的,虧我以前還將其奉為至理名言,如今卻落得這個下場,真是悲哀啊。”

七旬老人被獨生子送進養老院,哭訴:“養兒防老”的觀念,真悲哀

如何才能讓子女在長大後孝順父母?

接受正確思想觀念的薰陶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可以將孩子送去參觀相關的文化展,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善待老人、孝順父母。另外,父母可以帶他們去參加志願者活動,去敬老院為老人提供幫助,讓他們知道人老後的種種不便、老無所依的悽慘。這關鍵在於讓孩子產生同理心、學會將心比心,父母在旁要循循善誘或讓他們自己感受。

七旬老人被獨生子送進養老院,哭訴:“養兒防老”的觀念,真悲哀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孩子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逐漸完善自己。而父母就要從這一特性出發,從自己做起,對老人好、孝順自己的父母,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會慢慢知道該如何對待老人,在長大後也會明白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這一過程或許會很漫長,父母更是要將孝順二字恪守於心,言傳的同時也要堅持身教。

七旬老人被獨生子送進養老院,哭訴:“養兒防老”的觀念,真悲哀

不溺愛孩子

在父母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會性格缺失,心理年齡偏幼稚。這部分孩子在未來可能連一個好的工作都找不到,或者被同事排擠、打壓,有的孩子或許還會“啃老”,指望父母繼續養著自己。這樣的他們,連自己都照料不好,又談何孝順父母呢?

父母對孩子應該是充滿慈愛的,也應該是嚴厲的。他們犯錯、胡鬧了,父母就要指出,讓他們改正並將正確的做法牢記於心,而不是無條件的包容。這不是對孩子的好,而是在“扼殺”他們的未來。

七旬老人被獨生子送進養老院,哭訴:“養兒防老”的觀念,真悲哀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做父母的都不應該一直慣著他們,而是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法除了問題,“養兒防老”也會變成空話,女兒也不會是貼心的小棉襖。

今日話題:你認同“養兒防老”這個說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