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我是邊緣讀心人

陪你讀情讀世界


每個迫不得已的選擇後面,都有一個不能明言的無奈。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疫情開始,身邊陸陸續續有了很多的告別,有自己機構的,也有那些萍水相逢的。


他們大多是年輕人,離別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有的歡喜,有的不捨......


很多人說,這些年輕人都是養不親的白眼狼,


而我不以為然,我知道這些年輕的“逃兵”內心都有不能明言的苦澀!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他們很多人,都在熱血的青春年代給予過身邊人無限的真誠和美好,


而他們也只是在目睹了現實的殘酷後,開始了倉皇的求索。


有好幾個深夜,都有年輕的孩子給我發來他們的迷茫。


他們大多數人都是成長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自私和現實中,


卻也在揹負著社會給他們冠予的“年少無知”與“年少輕狂”。


我們做的是社會服務機構,大多數時候是通過販賣自己的專業來換取微薄的收入。


販賣這個詞語聽過去總是有種現實的不純粹感,


而我之所以這樣形容它,是因為大多數時候專業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太多的體面。


我們常常要付出比商業成幾倍的力量,才能得到商業市場十分之一甚至於百分之一的回報。


雖然大家生存的需求是一樣的,但是付出與回報卻是截然不同的,


曾經有人說過,一個國家亦或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專業社會服務的需求度與認同度。


以前,你可能永遠不知道,生活中我們到底有多少需要人的資源和專業來保障並完成的?


在這次疫情裡,我們看到了,並感受到了,然,社會工作者它依然被忽視著。


01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我們的夢在北上廣

我們的夢在北上廣

這日深夜,兩年前認識的一個社工系畢業的孩子給我發來了信息。


同與我請辭的丫頭們一樣,他也是來和我告別的。


在臨別的這刻,他的言語中透著無限的傷感......


他說他曾經在老闆勾畫的藍圖中,期待過社會工作者的春天來到,


他也希望這個城市可以因為它與大城市的區別給他更多的發展空間,


他失落的坦言:“我們的價值只能在無休止的免費公益勞動中體現。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他說,他有段時間在房間裡每天都很想哭。


同樣是四年的大學教育,而他們生生的活出了低人一等的狀態,


有很多時候,他都鄙視那些去考公務員的同學,覺得他們俗氣。


可是現在他知道,相比現實,那些俗氣的選擇才是離夢想更近的地方。


他憤憤的說“老闆總是在教我們情懷,而現實的成人世界給我們看到的卻是無休止的輕視和道德綁架。”


我很想挽留一下他,但是看到他的那句“敢問路在何方?”


我竟無言以對。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因為遲遲不能復工,機構有兩個丫頭都去了深圳。


在深圳那裡,經濟復甦,生活開始有條不紊。


她們由衷的表達,自己體會到了那個城市給予的尊嚴。


看到政府狠下血本的購買社會服務,她們看到了“希望”。


當然,那句“希望”也生生的戳痛了我的心,


因為曾經的我也像那個勾畫藍圖的公益組織的老闆一樣,


給身邊的他們帶去無比美好的懷想,是的,懷想!


或許,我也是一直這麼的堅信著,直到,一場疫情,我們看不到了自己。


我們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是生活告訴我們有時候不是努力就可以夢想成真。


在疫情中,我們從最初大團隊的公益投入,到最後寥寥幾人的咬牙堅守,這其中不是沒有生存的現實。


02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沒有人看到我們

沒有人看到我們

我是最早開始投入公益諮詢的,我拼命的想通過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給這場疫情帶來一些力量。


我每天努力到忘了時間忘了處境,沒日沒夜的回覆信息和開導來訪者,


但我每天又會突然從現實中清醒,發現自己的微不足道然後不知所措。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至少接到了20多個這樣的求助,他們共同的問題就是“不被看到”。


有幾次甚至於有來訪者冷嘲熱諷的對我說“老師,你是公眾人物,你的付出大家都會關注,而我們什麼都不是”。


很多次,我都在這樣酸酸的尖刻中頓然沉默無語。


我這才發現,這場疫情不僅有著無私的奉獻,也開放了一個不平衡的競技場,有人在付出,也有人在等著別人看到ta的付出......


在接近千人的諮詢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同樣我也遭遇了人性的灰暗,


當我們為大多數的善良熱淚盈眶的時候,也有人在為付出不被關注而咬牙啟齒。


我們激勵了人的無私,卻也在頻繁的報道和頌揚中觸動了某些人的劣根性。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這段時間,很多黨政機關都出了通知,希望換下連日作戰的社區幹部。


讓更多的志願者投入到一線工作崗位上去。


據說有社區工作者提出了用購買服務的方式來注入志願服務,


這樣具有前瞻性的想法,也據說被領導狠狠的駁斥了,


原來在很多人的心裡,志願服務=免費勞動力,


所有人都看到了社區工作者的艱辛,但是他們輕視了志願者的價值,


也忽視了我們這些專業服務機構的生存狀態,


而當我們豎起大拇指感嘆那些堅持不要報酬的志願者時,我們才發現:

那些疫情期無私的志願者們,很多都是拿著穩定工資的事業單位的窩居者,這場疫情給了他們奉獻的機會,同樣讓真正的社會工作者成了沒有收入的犧牲品。


我們很清楚,復工復業的那一天,志願服務不能是常態,而專業服務才是趨勢。


當我們在關注著危難的時候,可能我們也忽視了一個真理:眾生皆苦。


一線工作者很辛苦,可是那些舉步維艱的專職社會工作者也很無辜。


我們在思考著如何解決民營企業的經營困難,卻忘記了這個城市的社會服務人的生存現狀。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眾生,它有光芒萬丈,但它也有醜態畢露。


只是在乎與你,更想關注的是什麼而已!


03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社會工作的價值在哪他們的希望就在哪

社會工作的價值在哪他們的希望就在哪


疫情發生後,有人選擇了駐守,也有人選擇了逃離。


無論是駐守還是逃離,其實都是一種生存的站位,


我們沒有權力指責他們的選擇,那是他們必須擁有的自由,


因為我知道這些跌跌撞撞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而這裡,也許夢想離他們有些遙遠罷了,


而我也相信先呈現的脆弱,未必就是脆弱,或許是一種勇氣,


我堅信等到有一天這個城市各歸各位的時候,


更多的人會明白,志願不僅是一種精神它更是一種價值,服務也不僅是一種付出,它更是一種必然的需求。


我們不應該輕賤了這份價值,給他們應有的體面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接到一個很投緣的弟弟給我發來一段話“姐加油,沒有過不去的!疫情馬上就結束,慢慢就好了!”


我啞然失笑,這樣的話我每天要和求助者重複無數遍,我知道他的用心。


可是我更想說,我不想這個城市再有年輕的“逃兵”,


更不希望人們輕視了他們的價值,否定了他們的存在,


只有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他們的希望才會熊熊燃燒下去。


而我更不想動搖了當初的堅定,畢竟我是這樣熱愛著我的國和我的家!


那些“年輕逃兵”後面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