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股市史詩級崩盤:油價戰爭背後發生了什麼


中東股市史詩級崩盤:油價戰爭背後發生了什麼

Photo by Spencer Watson on Unsplash


週日交易的沙特股市盤中暴跌7%,最終跌至三年多低點。阿布扎比股市狂瀉7.87%,科威特股市更因下挫10%觸發熔斷,中東股市慘不忍睹。

可能有人會問,怎麼週末還在交易,是不是假新聞?

當然不是。因為宗教原因,不少中東國家的假期都是週五和週六。事實上,像沙特這樣的國家,假期原本是週四和週五,後來為了減少與國際通行慣例的差距,才改成周五和週六的。

沙特為了接軌國際,連週末都改了,很不容易。只可惜週末易改,暴跌難逃。黑色星期X雖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更慘烈的是,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有世界最賺錢公司之稱的沙特阿美開盤即破發行價,全天暴跌8.18%,蒸發市值超萬億元人民幣。這一全球公認“土豪股”的走勢,真正讓人看到了恐慌,連帶隔壁以色列金融市場一起遭殃。

中東打開恐慌之門,直接原因是俄羅斯突然反水,拒絕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合作減產支撐油價。但背後的邏輯,則牽扯了新冠疫情、頁岩油革命、美俄鬥法等諸多因素。

接下來,我們嘗試分析每條邏輯。


1.


一切的開端,正是新冠疫情。

由於疫情,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體需求放緩,導致國際油價一瀉千里。

買油最積極的中國突然沒興趣了,這還了得?再加上太平洋彼岸那位老資格“油霸”也中了招,弄得人心惶惶,這讓市場先生完全坐不住了。

截至這篇文章寫出來時,布倫特原油已跌破40關口,報35.97美元/桶。

要知道,僅僅在1月6日時,布倫特原油還在每桶70美元的高點。此後一路向下,如此短時間內的巨大跌幅,還是2008年金融風暴後的首次。

疫情與油價的這層關係,而非其他陰謀論因素,已經獲得了國際能源署(IEA)的蓋棺定論。

IEA署長Fatih Birol站出來稱,IEA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已降至10年來最低水平,並補充稱,受新冠疫情影響,可能會進一步下調預測。

這裡直接點明瞭預測下調的原因,還說“第一季度需求預計減少43.5萬桶/日”,這是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季度需求下降。

各路“油霸”的冷淡,加上國際頭面人物的唱衰,令這段時間的油價再也抬不起頭了。

中東股市史詩級崩盤:油價戰爭背後發生了什麼

Photo by Kamil Feczko on Unsplash


2.


接下來是第二條邏輯:油價一路下跌,中東土豪做了什麼?

不過大戶人家一般不會聽風就是雨,為什麼呢?因為有底氣。

首先是有家底,外匯儲備豐盈;其次是有手段,大佬坐在一起開個會,問題可能就解決了。

以往的手段一直有效:減產!你們不是需求下降嗎?那我們就砍供給,最後讓價格回到經濟學所謂的均衡水平,不就OK了。

事實也是如此。過去三年來,俄羅斯與沙特兩位老大一直合作減產,確保石油供應不會過剩,共同維持了油價穩定。

這次本應一樣,大家一起坐下來,商量個減產量,事情就過去了。而就在上週,會議確實如期舉行。

可最終傳出的新聞卻是: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在開會時,告訴沙特能源部長Abdulaziz bin Salman:俄羅斯不會再減產!談判在五小時後破裂。

根據彭博新聞社的描述,與會土豪代表對當時的情景均“感到恐懼,無言以對”。

也就是說,俄羅斯不幹了!根據“囚徒困境”理論,沒有俄羅斯,沙特是不會減產的。

消息出來後,上週五收盤,4月交割WTI原油期貨價格跌4.62美元,跌幅達10.1%,收報41.28美元/桶,創2014年11月28日以來的新低。5月交割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4.72美元,跌幅達9.4%,報45.7美元/桶,是2017年6月22日以來的最低。

很快,一場“石油價格戰”迅速打響。3月7日,沙特突然大幅降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海外市場的原油價格,並對外宣稱立即將日產石油量增至每天1000萬桶以上。

這就是沙特的做派,減產不成,直接增產!

如此可怕的“石油價格戰”很快蔓延至中東股票市場。因此我們看到,上週日中東股市崩盤,沙特TASI綜合指數開盤重挫逾7%,科威特股指盤中甚至跌停觸發熔斷,沙特阿美開盤跌破發行價,全天暴跌逾8%。

此後,華爾街“嘴炮”也在推波助瀾,引發全球恐慌。

3月9日,高盛分析師在其報告中指出,OPEC與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週末開打。“價格戰”完全改變了石油和天然氣市場的前景,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最低可能跌至每桶20美元。同時將第二、第三季度的油價預測下調至每桶30美元。

對於已經進入新一週的全球其他市場,“石油價格戰”泰山壓頂。對於各種“黑色星期一”會否再度來襲,市場眾說紛紜。

中東股市史詩級崩盤:油價戰爭背後發生了什麼

Photo by Rostyslav Savchyn on Unsplash


3.


第三條需要分析的邏輯,是俄羅斯為何拒絕繼續減產,放任油價下跌?

答案還得回到開頭我們提到的那位老資格“油霸”,也就是美國。

一般人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好萊塢電影裡、美國中產階層排長龍加油的場景。中東打個仗,美國就亂套。

但實際上,美國如今已經成為了石油淨出口國。是頁岩油革命,讓美國成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原油生產國及能源出口國。

不少國際分析都指出,OPEC減產讓出的市場份額,往往會被美國的產能填補。美國如今的原油產量高達1310萬桶/日,足以吃下OPEC流失的市佔率。

這一分析已獲數據支撐:在OPEC要求俄羅斯繼續減產之際,美國原油出口量同時創下了歷史新高。

在這種情況下,減產能夠拉高油價,但漲的部分都被美國拿走了。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除非未來的減產談判能夠拉上美國。

當然,還有一種分析是:根據通行公式,如果國際油價保持在45美元以下,美國也是虧錢的,俄羅斯有時候會拿這點“將軍”,坐視油價下跌,看誰撐得下去?

頁岩油在美國畢竟是新產業,開發成本高於俄羅斯及中東,根基未穩。隨著本輪國際油價下跌,許多美國能源股出現暴跌,頁岩油商壓力山大,特別是那些有鉅額銀行融資的油商。

莫斯科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Alexander Dynkin一語道破:俄羅斯政府已決定犧牲與OPEC的合作來懲罰美國,儘管得罪沙特也有很多風險,但這就是俄方目前的戰略取捨。

與此同時,根據摩根大通的估計,要實現石油生產收支平衡,俄羅斯的盈虧平衡點僅為50美元,因此暫時無懼當前油價。

其實,沙特過往也曾利用價格戰打擊俄羅斯和美國頁岩油產業。如果只把問題歸結於美俄鬥法,顯然有失偏頗。如果說真有所謂真相存在的話,無非就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罷了。


《華人家族財富》所刊發的文章及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閱讀者請根據獨立判斷做出投資決策,《華人家族財富》不對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 The End -


撰文 夏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