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YU QI SHU

吴志跃 / 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由,走向复兴伟业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有优秀儿女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倾尽全力,直至鲜血淋漓,生命终结。他们虽然挥洒生命,却对生命有着至重的理解和至高的信念,在承诺信念的时候,在挥别亲情的时候,在为捍卫理想献出生命的前一刻,把爱和希望留在了书信中、文稿里。本期“院长说文物”,向大家推荐由福建博物院策办,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全国20项),并获“学习强国”推介的《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革命先驱遗书展》中的一级文物《与妻书》。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与妻书》真迹


文物讲解:铁血青年真丈夫


林觉民是福建福州人,是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烈士,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小时候聪明好学,志向远大。长大后结了婚,生了一个儿子。他和妻子互敬互爱,家庭生活十分美满。


他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就是拯救受苦受难的祖国和广大人民。为了这个志向,他毅然离开家庭,离开父亲、妻子和孩子,去日本留学。几年以后,他作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回到国内,准备参加广州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因为要召集家乡的同志,他回到家中。见到年老的父亲和可爱的妻儿,想到起义如果失败,牺牲了生命,这次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他心里很不平静。可他不忍心说出真情,又匆匆离去了。


1911年4月27日,他参加广州起义,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受伤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威逼利诱,他嗤之以鼻:"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林觉民给父亲和妻子写了绝笔信,做好了赴死的准备。给父亲的信很简洁,只是对父亲说:“我死了,让大人吃苦,弟弟妹妹也无人照顾。然而我的死对全国同胞有用处”。安慰父亲不要悲伤,站在未来看,他的死是值得的。给妻子的信就是留存在福建博物院的一级文物,著名的《与妻书》。信中饱含着对妻子、对亲人的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也发出了革命先驱对打倒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怒吼,凛然正气跃于纸上。他对妻子说:“我们有过甜蜜幸福的生活,正是为了让天下人都得到幸福,我才宁愿去家舍命,离开你,为天下人谋求永远的幸福!”


对国家对人民,他是铁血战士,对妻子,他是柔情丈夫。


(本文作者系福建博物院院长)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


致敬先驱——读《与妻书》感文摘录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福建博物院特别策划了“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革命先驱遗书展”,《与妻书》真迹也在展出之列。


展览以“致敬先驱”为宗旨,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展开征文,为展品撰写感悟文章,并将之作为遗书展的辅助展品,以串联过去与当前的时代脉络,引导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展品,理解革命先驱遗志,引发当下社会的更多思考和关注,成为新的感动点。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与妻书》真迹展出现场




01

百年之约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在福州一中校史馆内,我见到了校友林觉民烈士的遗作《与妻书》复印件。


林觉民,1906年毕业于福州一中前身——福建高等学堂。1911年春参与黄花岗起义,奉命在港接应,失败被捕,英勇就义。注视着烈士遗像,一时间我竟忘了身处何时何处……


1911年!


香港!


从阁楼上的小窗向外远眺,眼下是商旅不绝的香港,而远方,则是我那可爱却又积贫积弱的故乡。

妻——她在后街口的小院中,怕是还不知道我的处境吧?


此行怎料,恐“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


妻——意映!我爱你,但我也爱那正在受苦受难的全中国同胞,我终究忍心割舍结发之情而奔赴战场,是为了使天下人最终都能得其所爱。若有这份荣光,牺牲你我的小家,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呢?对,待我于这方手帕上写下来——


“亦可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但,我难道不也是一个普通人吗?我难道就不恋家吗?我仿佛又看到了我们的家:南后街口的小庭院,穿过走廊,旁边的那间小屋子…哦,你此时正在里面坐看吧,意映…


不!不能再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中了!


意映!你只知你我二人不忍眼睁睁看对方死去,但你怎知,今日之中国,还有无数像你我这样的家庭正经历着死生离别!你不爱如你我一般身处乱世的四万万同胞吗?你能忍心看着更多恩爱夫妻如你我一般生不得见,死而不知吗?


我辈不幸生于今日遍地狼烟之中国,没有我辈的慷慨献身,怎能换来明日繁荣富强之中国!


砰!你听,战斗开始了!……


我被这枪声惊醒了。猛地抬起头,林觉民烈士的遗像还在墙上高高悬……我看见一旁的大字:“办学宗旨——为天下人谋永福。”


从校史馆的窗口向外观望,学校操场上,一场接力比赛刚刚开始,小观众们兴奋地叫喊着,裁判员手中,发令枪口冒着白烟。


这就是今日之中国。为国牺牲的英魂!请你们回归中华,与我们共赴这百年之约。


(李宸昊 福州一中2019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02

读《与妻书》有感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在福建博物馆实习时,我来到了三坊七巷的林觉民故居,循着信中所述:“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睹物思人,仿佛看到了伟大情感的诞生处。回想过去充满危难艰辛的国家历史,何其有幸,自己能出生在和平富强的时代。由衷感谢烈士们小我的牺牲,最终成就中华民族的大我,才有今日动人的篇章。


《与妻书》是海峡两岸共有的精神财富与集体记忆,把我们的关系紧紧相连。因此,两岸人民应多做文化交流,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才不枉先人用血汗留下的珍贵遗产。


(廖政贸 台湾省台北市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博士研究生)




03

读《与妻书》:爱你让我有勇气面对死亡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我们听着烈士们的故事长大,在脑海中无数次地勾勒英雄的形象,当我们贪恋安逸与这一具肉身时,我们震撼于他们能这样视死如归,那是坚硬的凛然的,令人仰望,但这一封《与妻书》则蓦然唤醒了我们心底最柔然的痛觉。英雄在慨然赴死之前,忆起初婚时:“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怀念与妻子“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这样温馨的旧日,这样倾心的爱人!他该多么盼望能与妻子白头偕老,看着儿女承欢膝下,延续自己心底无比珍贵的幸福啊!可是他选择了为天下人放弃这一切,以一人之死,守护千万人与子偕老的梦。让人尤为动容的是梦想固然坚定,可英雄并非了无牵挂。他的心被两头撕扯,他放下了对人世的依恋,却放不下对妻子的挂念。他那么努力地,斟酌词句,吐露肺腑,希望意映能理解他,希望她好好活下去。


语言在这样的大爱与深爱在前是苍白的。如今,每个人都可以与爱人白头偕老而不必决绝的我们,看看这一份“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搁笔”的家信,只有无限的敬意与感动,并不禁要思索,这英雄之血泪换来的太平盛世,我们该如何好好守护。


(陈更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冠军)


院长说文物 | 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

《文化生活报》两大连版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CN35-0042

新媒体主编:邹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