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因為會慢慢消耗福報

曾聽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脾氣永遠不要大於本事

”。一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明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所有的尊榮和稱讚,都必須有足夠的能力承擔,否則只能是別人眼裡的笑話。

“飯不能亂吃,話不能亂說”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所說的話、做的事負責任,否則一味的任性,最後只能害了自己。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會慢慢消耗福報。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因為會慢慢消耗福報

一、理虧還不饒人的話

有些人會說,不要“得理不饒人”要懂得給別人改正錯誤的機會,“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有理的時候,尚且懂得給別人留有餘地,更何況是沒有道理的時候,更不要強詞奪理。

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明明是自己的不對,卻能沒皮沒臉的大吵大鬧,胡攪蠻纏的欺負別人,實在無恥,雖然表面看似佔了便宜,卻損毀了自己的德行,給自己惹下禍根,欠了別人的,總是要還的。

一個人,即使長得再漂亮、有再高的學識,如果做事理虧、如果理虧還不饒人,最後也只能是害人害己。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因為會慢慢消耗福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理虧不饒人的事情,已經不僅僅是語言上的不恰當,而是對人的一張傷害,是一種不善的行為,或者說是一種惡行,不僅讓周圍的人鄙視,更要承受惡的結果。

二、言行不一的話

《論語》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誠信,自己說過的話,首先要自己記住然後實行,一諾千金,否則不僅很難讓人信服,自己也很難做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無論是家庭長輩還是前輩領導,或者是同行好友之間,如果要求別人的事,自己都做不到的話,別人是不會真心聽從的,如果自己做得很好,即使不提要求,別人也會做到。

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一個人言行不一,丟了誠信,就失了立身之本,即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很難在生活中立足,很難有人願意深交,很難做出成就,很難真正踏實的活著。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因為會慢慢消耗福報

話說多不如少,一個人學會說話很容易,但是學會沉默卻需要很深的教訓,吃的虧不夠多,是記不住的。一個人說的話、做的事如果不夠謹慎,不僅容易犯錯,更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

每個人走過的路,都會烙下腳印,說過的話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會風過無痕,不會因為你得忘記,別人就會忘記,即使是有理的話,尚且需要謹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得罪別人很容易,但是能夠在不得罪別人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事,才是真本事,能夠在話語間,給自己積下福報,更是一種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