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如果您喜歡古建築,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建築,請關注作者頭條號

“古建築設計師”後面長期更新中華民族建築文化,如果您有古建築設計項目,文物修繕設計,寺廟規劃設計,仿古街改造項目,祠堂項目等仿古建設計及施工請關注並私信作者,請認準古建築設計師,專項古建築設計二十年!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佛教建築是一種特殊存在的建築,對於社會、文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發展,佛教建築是融合了宗教的思想和建築的藝術,是一種承託精神的實體,能促使人們通過佛教建築感受佛教的文化、空間藝術,從而將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進行融合,達到一定的境界。宗教建築是所有建築中非常獨特的存在,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建築類型,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佛教建築運用了很多藝術手法,體現了佛教神秘、肅穆的特點,同時在表現藝術手法中,還體現出人們在精神方面的寄託。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就包括儒家、道家、佛家三個方面。東北三省也是我國佛教文化較為濃厚的地區,在東北地區有佛教的寺廟、道教的宮觀和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等宗教建築。其中,佛教在所有宗教建築中所佔的比例最大,並且在佛教寺院中所供奉的神明、建築的類型、建築的裝飾等,都有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獨特特徵和風格。
1、東北佛教寺廟的沿革和歷史文化
我國的佛教源於漢代,至今為止已經歷了千百年,這期間多次興衰起伏,其中南北朝、唐朝、清朝是我國佛教發展最為昌盛的時期。佛教傳入中國漢族地區,不僅是佛教傳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雖然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可是在不斷區域本土化的同時,它早已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佛教傳入中國曆時很長,但總的來說寺廟建築也大多建立於南方或者中原地區,相較來說東北地區的佛教建築則顯得較為“年輕”,可縱使如此,佛教建築依舊是東北古建築群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2、東北寺廟總體佈局特點
從總體來看,東北地區的諸多古代寺廟建築,全部都是採用合院方式的建築群,具有多樣性、層次性等特點,並在建築群中普遍具有均衡性和對稱性。在這些古代寺廟建築群中,每一個單體建築在佈局方面都具有明顯的規律性,雖然在整體方面與我國大多數寺廟在建築佈局規律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遼寧地區的古代寺廟又具有自身的地域特徵,其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2.1中軸對稱
我國古代的寺廟建築群中,一般都是以南北為建築中軸、以東西為對稱存在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建築體現出對歷史、文化的尊重,以及伽藍規制的嚴肅性和莊嚴性,佛教對此也有嚴格的規制,按照這條中軸線依次建立了相應的法堂,首先是寺廟的大門,其次是天王殿,最後是藏經閣。根據不同的位置佈置不同的殿宇,每個位置的殿宇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具體來說,在整個佛教建築群中最重要的位置是大雄寶殿,以中軸線為分割線,在其兩側和四周都分佈著不同的建築單體。例如,佛像供奉的殿宇為前殿,一般在兩側會建鐘樓和鼓樓,在後院一般會建僧侶學佛經的經堂,兩側就是僧侶的起居住所。並非所有寺院都如此建造,一些寺院也會以中軸線為中心,在兩側分別建觀音殿、誦經法堂等,都具有磅礴的氣勢。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2.2雙軸或多軸對稱
與上述的中軸對稱不同的是,雙軸或多軸對稱,主要是存在兩條以上的南北方向的對稱軸線,主要體現為在單體建築中,仍然會存在一條南北方向的軸線,然後按照這個軸線進行相應的佛教規制佈置,將其他軸線作為次要軸線,進而形成合圍起來的空間,會同時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院落空間。在兩個院落之間,一般都是通過拱門來連接的,也有部分寺院是將一些殿宇作為連接的方式,但兩個院落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兩個院落之間會形成呼應的效果,並且可以更加全面地進行整合和分類。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2.3側後方帶院式
一般情況下,在側後方帶院落,主要是為了在側後方擺放一些佛塔。院落一般情況下都比較寬闊,且沒有任何建築物阻擋,與主院之間通過拱門連接,進而形成主院和從院的佈局。隨著佛教的發展、朝代的更迭,佛教寺院中積澱了越來越多的內容,發生了諸多的變化。但在總體佈局、規模、建設地點方面,所有的寺廟依然是以長方形的形式和南北軸線進行組織空間的形式存在,具有嚴謹、穩重的建築佈局。這種合圍的建築方式,給佛教活動提供了便利。


3、東北寺廟單體建築的建築形制與特點
3.1建築單體平面結構
在東北地區的古代寺廟中,一般情況下其單體建築都會以長方形、正方形等形式存在,對其立面形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遼寧地區的寺廟建築一般在確定房屋大小的過程中,主要採用柱網布置的方式,通過寺廟等級建設不同規模的寺廟,而寺廟單體建築一般或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不同的佈置。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3.2建築單體立面結構
東北地區的古代寺廟,其單體建築一般可以分為屋頂、屋身、屋基礎三個部分。
(1)屋頂是傳統佛教建築造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藝術外在表現因素。屋頂在中國建築中被稱為房屋的第五個立面,並且屋頂是每個建築中最具特色和藝術氣息的組成部分,同時,我國古代建築的屋頂還可以體現出等級的劃分。例如,在東北地區的古代佛教寺院中,屋頂有歇山、硬山等多種形式。另外,由於遼寧地區的古代佛教寺院綜合了藏族、漢族的文化,因此就會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混合式佛教建築。例如,在一些寺院中,結合了漢代具有代表性的歇山頂,融合了藏族形式的平頂,進而形成了漢族、滿族、藏族三個民族於一體的混合式屋頂。而在一部分寺院中,還出現了融合地方、民間、官方的建築屋頂形式,而不是採用古代建造規制或民族混合的方式,如北票惠寧寺。
(2)以漢代的古代建築單體為例,其屋身一般都是以臺基、門窗為外立面,形成一個整體,進而起到圍合的作用,內部以樑柱進行承載。另外,在遼寧地區佛教建築中對柱子的處理方面,與其他地區的佛教建築沒有很大的區別。遼寧地區的佛教建築會使用一些傳統的做法,其中包括很多地域性特色建造方式。東北地區的佛教建築會因為地域情況的不同改變牆體的材料,例如,在牆體中採用藏族寺廟的建築手法,其中混合土、木、石等材料,使牆體、樑柱同時承重,樑柱在進行中能夠向後排列,最終形成平屋頂,當屋頂形成以後,再進行第二層建築,如果不建第二層建築,就可以直接融合漢代的屋頂。另外,在牆體的原料選用上,遼寧地區的部分寺廟建築與其他地方的建築手法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寺廟會採用一些當地非常充足、廉價的材料,例如將荊條作為牆體的主要材料,這樣的材料不僅可以提高建築的保暖能力,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自重和承重力。與此同時,在牆體外觀上,也會形成特有的風格,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遼寧地區不同的建築手法、方式,都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彰顯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大大豐富了屋身建築的形象。


(3)屋基是建築物的基礎部分,其功能在於防潮,在視覺方面則是要襯托出佛教建築的宏偉,避免給人們頭重腳輕的感覺。但在屋基的分析中發現,屋基也存在等級劃分,屋基越高,自然等級越高,其中的用料也十分考究,在屋基之上還有與等級劃分相對應的雕刻。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3.3單體建築的結構特點
3.3.1大木作
在東北地區目前所存在的古代寺廟建築中,一般柱子在建築中都是用來承重的,進而在外形上進行變化,這些柱子的截面一般以圓形居多。但是遼寧地區融合了藏族、漢族的佛教文化,一些寺廟的柱子截面出現了方形,同時這些柱子沒有柱子的基礎,明顯體現了藏族的風格。還有一些寺廟的柱子、橫樑和枋,在材料方面,在同一個位置,邏樓在外面都是按照規範進行製作,並且在柱子的內部看不到構件,也無法知道材料的質量、規格,因此,製作的工藝較為粗糙。但是這種做法十分節省材料,主要體現了實惠、好用。斗拱在唐宋時期,一般都作為承重方面的構件,但是到了清朝以後,經過不斷的變化,其中一部分已經變成了裝飾用的構件。在東北地區,很多寺廟都是在清朝時期建設或修繕完成的,因此很多寺廟中的斗拱都是用作裝飾,沒有發揮其承重的作用。


3.3.2小木作
小木作主要是寺廟建設中的裝飾構件,其可以分為外簷和內簷兩種裝飾。在室外主要應用的是外簷,可以在走廊的欄杆、屋簷下面、門窗等地方,看到小木作的外簷。而在室內,如隔斷、天花板等就可以看到內簷的裝飾用途。在遼寧地區的古代寺廟建築中,可以看到很多格柵式的門窗,這種格柵的裝飾圖案非常豐富,有單扇的木窗、普通的雙扇的木窗,其中還有很多木欞格;在窗戶的外形上,也有很多形狀,如長方形、圓形等。在個別藏族風格與漢族風格融合的寺廟中,門窗具有非常獨特的藏族特點。殿堂的大門一般都使用雙開門,並在表面使用紅漆進行粉飾,在門上還裝裱了金屬鋪首等。
2 東北地區佛教建築色彩分析以及在現代寺廟建築中的運用色彩的呈現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種色彩的產生是由一系列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所構成,是一種能夠喚起人們感官的媒介,建築的色彩關係著整個建築的形象,某種意義上來說,色彩更能代表一種符號,東北地區的寺廟建築在融合了傳統的構造美學之後,也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色彩。他不光涵蓋了設計知識和設計歷史,也體現了設計者對其設計環境和其特有的文化屬性的理解,而影響東北地區寺廟建築色彩的因素也有很多。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古建築設計院:淺析東北地區寺廟規劃佈局及建築色彩(寺廟籌建)


4、東北寺廟建築的裝飾色彩
4.1寺院最開始都是皇家寺院,而黃色自古被認為是天上的顏色,歷朝歷代皇帝都以天子自居,因此最開始的寺廟大都修建得金碧輝煌、氣勢磅礴,院牆也就採用了代表富貴、莊嚴的黃色。 蘇州古詩寒山寺,它的外牆就是以黃色裝飾。藏傳佛教中,多以紅、白、藍為寺院主色,而紅色在漢族文化中又代表著吉祥、喜慶,因此在滿清入關前,清朝統治者為了迎合蒙古,便開始推崇藏傳佛教文化,藏傳佛教在北方傳播開來的時候,北方地區寺廟院牆漸成紅色。 如長春地區的般若寺、松原長嶺縣的清淨寺、哈爾濱的極樂寺,它們的外圍牆體所用的顏色就是紅色。
4.2 氣候環境對寺廟建築裝飾色彩的影響建築的形態和構造和它所處的自然環境也密不可分,南方氣候溫暖,日照充足,所以一般很少用暖色調,寺廟建築色彩多以灰色調為主。 而北方氣候比較寒冷,地形也較為平整,所以北方建築普遍強調向陽,並呈現出質樸、敦厚的建築特色,用色也多為紅色之類的暖色調。 因為在色譜中,紅色是最具有戲劇性的顏色,紅色會給人沉重的感覺,一般人居住的環境很少使用紅色,而神佛作為人以外的存在,紅色的使用則顯得尤為恰當。 長春般若寺的主體裝飾都是用紅色來表達,大到整個屋頂房梁,小至寶幡字體,都是以紅色為主。 在營造出一種普度眾生使人依賴感覺的同時,也保有了令人畏懼的敬畏感和神秘感。 其次寺廟雖為禮佛所用,但終究由人所建,因此人的喜好大體也會對寺廟的構造有所影響,北方多是平原,這樣的地理環境會讓人感到簡單而安全,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人也或多或少會養成一種簡單沒有防備的思維模式,這種性格在建築上反映出來的就是他的用色一般也比較直接大膽,空間佈局也相對工整、統一。

4.3 現代寺廟中一些基本色彩應用佛教文化中認為黑、白、赤、黃、青這五種顏色最為重要,也分別對應了五行,它象徵著佛的五中法門:定、慧、信、念、進。 而五間色則為緋、紅、紫、綠、硫黃。 東北地區傳統寺廟建築,外圍牆顏色通常用以紅色以表達堅固之意,寺廟建築的主體裝飾顏色多用紅色來表達。
建築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材料技術是產生特定藝術的前提,如今寺廟的建築早已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框架式結構,可以選擇的建築材料也越來越多,現如今很多現代寺廟建築運用的建築材料也比較先進,但是為了對整個建築的整體明暗度進行統一,依舊會運用一些特殊手段進行處理,因此現代寺廟建築中大多佛殿的顏色也都在五色範圍內,松原長嶺縣清淨寺是一座近代建造的寺廟,不同於以往的木構架結構,所用建築材料也多為一些鋼筋混凝土等現代材料,但是他在色彩裝飾上也都採用了黑白黃這些佛教寺廟基本用色,寺廟的總體環境色彩屬於灰色調,色調也偏冷,整個寺廟建築群的屋頂都是採用的青灰色瓦片,院牆也採用了灰白色和白色進行裝飾,但是寺廟的山門卻採用了正紅,部分屋頂用玫紅代替,強烈的視覺對比反而使得這幾種明度達到視覺平衡,讓人感到舒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