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不是去創造,而是去理解已存在的世界

序:

攝影不是去創造新世界,而是去理解和解釋已經存在的世界。這樣的解釋之所以讓人著迷,是因為鏡頭背後那個人。


人的張揚與內斂,悲傷與喜悅,都藏在畫面的每一個角落裡。無論是不是刻意隱藏,只要有心,都會顯現。



能影響很多人的好電影,通常是因為電影本身帶給人的思考,讓人們在電影裡,都可以找到自己,或者身邊事物的影子,從而反思曾經看世界的角度。


就像好照片,引起人共鳴的,是從中感受得到,自己經歷過的世界。經歷通常無關對錯,也不需要別人評說。


攝影不是去創造,而是去理解已存在的世界


攝影的畫面感,是對鏡頭語言一種美的應用。這裡說的美,並不只是通常意義上的視覺美,喜怒哀樂,能讓人動容的情緒與瞬間,都是人的美。


鏡頭語言,包含了構圖,色彩,光影,空間,人的神態與表情,甚至環境裡一切元素的利用。把這些鏡頭元素,有序美妙地組合起來,就有了鏡頭語言。


好電影之所以給人帶入感,就是把這些鏡頭語言,發揮到了極致,讓人不知不覺中,有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攝影不是去創造,而是去理解已存在的世界

情緒和感受會隨著畫面被傳遞,壓抑,沉悶,開心,絕望,悲喜,看見了畫面,也就接受了鏡頭語言的暗示,一切瞭然於心間。


鏡頭語言的大師,都是情緒暗示的高手,他們不會放下自尊,赤裸裸地挑逗觀眾的眼球。而是引導人們漸入心境,從而看見自己的執念。


攝影不是去創造,而是去理解已存在的世界


畫面大師,本身對鏡頭語言,甚至是鏡頭氛圍的應用有著豐富且嫻熟的經驗。但通常,好電影成功,卻不是因為用了某個不錯的鏡頭。


畫面感,就是利用鏡頭語言這個工具,加上自己的視角,去重新理解和解釋了已經存在的世界。


重新理解與解釋的意思,就是讓觀眾通過畫面,看見鏡頭背後的那個人。


攝影不是去創造,而是去理解已存在的世界


攝影是系統的綜合表達,就像人的五感協調工作一樣,你不能說,現在我決定關閉另外四感,只用視覺看照片。


當人們看到某一個色彩帶來的氛圍時,這個色調附加的情愫會悄然而生,這是不受控制的,這是人性。


攝影不是去創造,而是去理解已存在的世界

但對於有人的畫面來說,最大的鏡頭語言,只是人的神態和表情,其它的一切,都成了人的附庸。


無需去表現花哨和誇張的動作,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和細微的動作,就會放大此刻的人性。


人最重要的表達,是人性。



鏡頭語言,不是刻板的公式,是心隨境轉中,人對環境元素的重新排序。



鏡頭表達的是人的悲喜,語言詮釋的是人的心境。


攝影不是去創造,而是去理解已存在的世界


圖片來自:《三個廣告牌》劇照,很值得推薦的一部電影。

故事本身沒有臉譜化的善惡,只有人性的詮釋和理解。就像電影中的臺詞:“憤怒,只會招致更多的憤怒。” 大概只有柔軟,才能化解生活的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