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那幅具有异国情调的女人油画,我更喜欢赏析唯美的贵族女孩

乔瓦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罗(1696~1770年)以他在德国、意大利威尼斯和西班牙马德里的湿壁画而知名,出生在维也纳的提埃波罗去过很多地方旅行,他的作品在全欧洲知名,一大批非常富有和有影响力的赞助人雇佣他,他的儿子多梅尼克和洛伦佐经常协助他完成作品。

相比较那幅具有异国情调的女人油画,我更喜欢赏析唯美的贵族女孩

提埃波罗作品《年轻女人和鹦鹉》

提埃波罗的肖像画名气较小,不过也被人们热烈搜求。《年轻女人和鹦鹉》中模特的身份没有被记录,据说她是提埃波罗的女儿,本画为谁而作还不确定,但最可能是为俄国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所作,在18世纪把女人和鹦鹉画在一起十分流行,这象征了异国情调的世界和奢侈堕落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私生活上的放荡。

相比较那幅具有异国情调的女人油画,我更喜欢赏析唯美的贵族女孩


提埃波罗的大尺寸作品的主题基于古典神话、古代文学、《圣经》故事和历史上的大事件,它们总是富丽堂皇,但在小细节上也充满机智和暗示,《年轻女人和鹦鹉》这幅肖像细节多样的笔触营造了深度的明晰感,这也是艺术家的湿壁画和壁画之所以闻名的原因,这幅吸引人的作品体现了提埃波罗杰出的素描技术、让人过目不忘的对解剖学的理解和对鲜亮色彩的使用,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把这幅画视为他的“黑质三部曲”的灵感来源之一。

相比较那幅具有异国情调的女人油画,我更喜欢赏析唯美的贵族女孩


画家提埃波罗的年轻女人肖像的确很漂亮,丹麦洛可可艺术家尼尔斯·罗德(1732~1794年)笔下的《摇拨浪鼓的小孩肖像》也很唯美、可爱。洛可可风格于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兴盛之后,开始在发源地走下坡路,直到18世纪30年代洛可可艺术才抵达丹麦,

相比较那幅具有异国情调的女人油画,我更喜欢赏析唯美的贵族女孩


在《摇拨浪鼓的小孩肖像》这幅油画创作的时候,洛可可艺术在丹麦还很受欢迎,罗德的老师约翰·乔治·希瑟尼斯是一位知名的丹麦洛可可画家,是丹麦、英格兰和德国宫廷的肖像画家,可能在18世纪60年代,希瑟尼斯把罗德带到了荷兰,在荷兰的海牙,罗德被引荐给画家行会的其他洛可可画家。

相比较那幅具有异国情调的女人油画,我更喜欢赏析唯美的贵族女孩


这幅画的主题人物是一个大约两岁的小女孩,她紧紧地握着自己的拨浪鼓,绑在椅子上的细绳紧系着她,她穿戴的衣服极为精致,这暗示她一定来自贵族家庭,柔软的粉红色、白色和米黄色环绕着女孩,甚至她的头部还裹着有精致白花边的粉红色帽子,

相比较那幅具有异国情调的女人油画,我更喜欢赏析唯美的贵族女孩

尼尔斯·罗德作品《摇拨浪鼓的小孩肖像》

她直直地盯着我们,有着善良的眼睛和浅浅的微笑,这都是洛可可肖像常见的矫饰成分,这些新的艺术特征似乎开启了观众和被画人之间的空间,制造了亲密之感,罗德作为肖像画家的技巧忠实于18世纪遍布欧洲的既有艺术技法,通过对粉彩颜色和轻浮主题的使用,让肖像和风景生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