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欲搶梟龍戰機市場,為LCA外售鋪路,有一點確實值得學習

印度欲搶梟龍戰機市場,為LCA外售鋪路,有一點確實值得學習

印度士兵

一直以來,由於軍工基礎薄弱,印度都是全球進口武器額最大的國家,但也阻擋不了印度想要成為軍事大國的野心。這個野心不僅體現在印度即使大量採購但也堅持國產自研,印度還一直努力推銷其國產武器欲想暢銷全球。最近印度又為其“國產武器”奔走,雖然可能是做無用功但是有一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近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馬德哈萬首次披露,該公司有意將其產業規模擴展到整個南亞和東南亞地區,而馬來西亞、越南、斯里蘭卡、印尼正是選中的四個戰略錨點。他指出這些國家以俄系機型為主但航空產業都很糟糕,而印度正是世界上使用和維護俄系裝備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斯坦公司正計劃在這四個國家投資興建航空基礎設施,方便為這些國家提供相應的航空服務,相信能夠為他們帶去令人滿意的航空服務。

印度欲搶梟龍戰機市場,為LCA外售鋪路,有一點確實值得學習

印度光輝戰機

分析稱,斯坦公司目的遠不止於此,該公司希望在這些國家建立一套全面的航空產業體系,表面上是承接這些國家俄系機型的維修服務後勤市場,但還有個方面不容忽視,斯坦也想借此機會為其“明星產品”外售鋪路。

斯坦公司拿得出手的“明星產品”無非就是LCA“光輝”戰機、“樓陀羅”輕型直升機還有“北極星直升機”。除了印度國防採購外,其中只有北極星直升機有過出口經驗。該款飛機繼承了斯坦公司的“傳統藝能”經常摔機,出口厄瓜多爾的那架還差點把他們的總統“送走”。而光輝戰機外售一直被印度寄予厚望,我們經常時不時看到印度媒體報道,“光輝戰機超過殲-10C”“光輝戰機超過梟龍”“光輝戰機即將出口”等消息。至於光輝戰機真實性能和定位,印度人心裡好像沒點數。

印度欲搶梟龍戰機市場,為LCA外售鋪路,有一點確實值得學習

​殲-20

事實上,印度光輝戰機研製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但是由於自身工業能力不足,該戰機的研製指標一降再降。到2011年初才開始裝備部隊,可以說是世界研製週期最長的三代機,當時還恰逢中國的五代機殲-20首飛,對比過於慘烈。

其次由於定位和設計上的不合理,這款戰機升級空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主要關鍵系統全部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成本自然也是居高不下。從性能、成本和交付效率來看,再加上斯坦公司的“傳統藝能”,這款戰機都不是一個小國的明智之選。但這並不妨礙印度積極向外推銷這款戰機。斯坦曾派出光輝戰機遠赴馬來西亞航展,和FA-50、梟龍、獵鷹、雅克-130以及鷹獅等戰機競爭訂單。這次印度的對象也正是梟龍外售的目標,印度一直都想要和梟龍搶佔市場。

印度欲搶梟龍戰機市場,為LCA外售鋪路,有一點確實值得學習

梟龍戰機

馬德哈萬進一步指出,光輝和陣風、颱風、殲-10C機型一樣具有四代半水準,十分看好其外銷前景。而印度砸錢布局也只是開始,印度希望以此為跳板將其航空產品不僅銷往東南亞,還有北非、西亞等地區。就像他說的,光輝戰機是世界一流戰機,當然要和世界分享。

先不說光輝能否賣出去,印度這種堅持不懈找盡機會推銷的勁頭確實值得學習,有一句話說得好,只要你主動,就有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