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北帝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北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亦称北极玄天上帝,又有黑帝、玄天、玄天上帝、武大帝、真武大帝、北极大帝、北极佑圣真君、开天大帝、元武神等称谓;俗称上帝公、上帝爷或帝爷公。其为统理南、北方,统领所有水族水神之道教民间神祗,是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

一说为老君的化身: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说,北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为净乐国王及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42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大帝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一说为太阴之化生,龟蛇合形: 《佑圣咒》称北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北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北帝消灭龟精蟒妖,并踩铸于脚下,又被元始天尊封其为玄天上帝。


一说为北极星的化身, 《天官书》记载:“北宫黑帝,其称玄武者也。或即汉高祖所始祀者也。粤人祀赤帝并祀黑帝,盖以黑帝位居北极,而司命南溟,南溟之水生於北极,北极为源而南溟为委,祀赤帝者以其治水之委,祀黑帝者以其司水之源也。” 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帝不仅仅统率所有水域的神祗,他还是北极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确方向,不会迷失于海上。

一说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 玄武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因为北帝拥有消灾解困,治水御火及延年益寿的神力。善信们到北帝庙进行朝拜祈福,以祈消灾解难,平平安安。

南方北帝信仰的起源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宗教信仰、神明崇拜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以各种风俗习惯来调整、规范自已的日常生活,以神明信仰和祭祀仪式来处理人与天、神的关系。 北帝崇拜,在明以后,也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信仰的主流之一,是岭南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历史现象。北帝祀典上升成为官方礼制,不仅供奉北帝的祠庙遍及各乡,而且村民的家中也普遍供奉着北帝的神位。


北帝崇拜,在明以后,也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信仰的主流之一,是岭南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历史现象。北帝祀典上升成为官方礼制,不仅供奉北帝的祠庙遍及各乡,而且村民的家中也普遍供奉着北帝的神位

北帝诞: 北帝诞于农历上巳节三月初三,是道教专门用来消灾解厄的一日,不同于其他神明的诞辰。这一天,信众们均带备香烛元宝来祭拜,以祈消灾解难,平平安安。佛山民间有集资在祖庙举行贺诞习俗。由乡绅、耆老通过“庙议”,推选出各宗族中德高望重者担任值事处理。 北帝诞是北帝崇拜仪式中最隆重的一日,是佛山最大的群体牲祭祀活动,有着广泛的参与性,祭祀仪式极力彰显北帝的灵应,地位的隆崇,显示着鲜明的宗教性。

“拜北帝公”成为佛山人,特别是年长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及三月三北帝诞,祖庙“崇敬门”外部围满了拜北帝的香客。“行祖庙、拜北帝”更是每年春节期间大多数佛山人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他们相信拜过北帝公之后,一年中都会得到北帝的庇佑。 佛山北帝、南沙天后、德庆龙母、黄埔洪圣大王四大水神,是岭南人们崇拜的四位影响最深远的水神,伴随着北帝信仰的深入,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水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