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正在侵害自己財物的人,這個境界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善待正在侵害自己財物的人,這個境界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施捨給別人錢財,這是不難做到的事,但是善待正在侵害自己財物的人,這個境界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得金不認

張知常在太學的時候,家裡託人帶給他十兩金子,同寢室的人趁著張知常不在,就打開了他的箱子,把金子拿走了。學校的官吏召集同寢舍的人進行搜查。搜到了金子,張知常卻說:“這不是我的金子。”

那個同寢舍拿金子的人,趁夜晚將金子放在衣袖中歸還張知常,張知常知道他很貧困,送了一半金子給他。

前輩們說張知常送人金子,這是人們容易做到的;但是倉促中得到金子卻不認,這是別人所做不到的。

濟盜成良

曹州於令儀,本是市民,為人忠厚,不損人利己,晚年家境頗為富裕。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盜。於令儀的兒子們抓住了小偷,原來是鄰居的兒子。於令儀對他說:“你平時從未做過壞事,何苦做小偷呢?”

那人回答說:“都是貧窮逼的。”於令儀問他需要什麼,小偷回答說:“有一萬錢就足以買食物及衣服了。”於令儀按照他說的數目給了他。小偷剛一走,於令儀又叫他回來,盜賊很害怕,以為於令儀反悔了,要告發他。

於令儀對他說:“你十分貧窮,卻揹著一萬錢,恐怕夜裡巡邏的人會盤問你。”

於令儀將他留到天亮才打發他走。盜賊十分慚愧,終於成為良民。鄰居鄉里都稱於令儀是善人。於令儀選擇子侄中的優秀者,興辦了學校,請有名望的教書先生來執教。

兒子及侄子于傑效,陸續考中了進士,成為曹州南面一帶的望族。這也是他做善事的福報吧。

溫馨提示:《五千年中華文化》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