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贵州省旅游协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职业摄影师专业委员会主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作为指导单位,上海陈卫中视觉艺术中心和黔东南州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摄影报》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作为支持单位的首届地球村(黔东南)摄影艺术周于2019年12月13日至18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举行。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摄影艺术周上,“上海摄影家联展”亮相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其中,《地球村的视野——世界各地风情展》《记住乡愁——黔东南66个传统村落》《精彩黔东南》《南极风云》《梦回丝路》《大漠驼影》等专题作品,与上海市摄协会员的摄影作品同台亮相。据主办方介绍,地球村(黔东南)摄影艺术周计划以两年一届的举办频率长期落户黔东南,打造国际化的摄影品牌。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摄影艺术周期间,来自上海市的136位摄影师走进苗乡侗寨,以公益行的形式用影像探访黔东南,定格青山绿水,记录民族风情,再现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师们分别在贵州省凯里市南花苗寨、下司古镇,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大塘苗寨,丹寨县王家村苗族村落、石桥村、万达小镇等地实地采风拍摄,捕捉“鸟笼编制艺术之乡”卡拉村苗族姑娘手上飞舞的篾片,聚焦“中国国纸之乡”石桥村造纸工匠手中的纸帘。他们把宣传苗乡侗寨的旖旎景色和民族文化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方式,以保护传承苗侗文化、推动当地生态经济为己任,从影像角度记录苗乡侗寨的变化。精彩的摄影作品成为生动的“名片”,向世界传递黔东南的多彩魅力。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佳作点评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彩虹桥畔 高彩兰 摄

点评:作者借水面的倒影突出表现传统建筑的造型特点。画面上下对称、虚实相对。黑白影调简化了复杂的环境,让廊桥的线条得到突出。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硕果累累 徐伟民 摄

点评:画面左侧人物轮廓被光线点亮,多彩、鲜亮的少数民族服饰引人注目,在暗沉的背景中格外突出。右侧玉米整齐排列带来视觉节奏感,成为丰收的象征。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小小演奏家 唐燕云 摄

点评:作者尝试在相似的元素中置入“突变”的元素,营造出戏剧化的情节和一定的视觉趣味。两名成人演奏者与一个像模像样表演的孩子形成对比,使画面有了更强的表现张力。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胜者为王 黄凌霞 摄

点评:作者巧妙地进行虚化处理,使雄鸡间的争斗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视觉效果。动静虚实的对比变化使现场的紧张氛围和雄鸡的运动状态更加鲜活,画面富有视觉吸引力。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欢乐地球村 支洪伟 摄

点评:作者聚焦舞台表演的亮相动作,表演者动作舒展、神情投入。背景屏幕投影和舞台光照虽然复杂,但呼应了欢乐的氛围和主题。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锦衣玉绣 储建国 摄

点评:银饰的强反光效果使人物面部没有因为处于逆光而变得灰暗。作者巧妙处理了人物之间的位置,使她们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对做针线活的动作做了精彩呈现。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鸟笼之乡的非遗传承 章向阳 摄

点评:作者对人物情态的捕捉和刻画精彩、生动。人物各异的动作和精致的服饰格外吸引眼球。前景和背景中的鸟笼也增加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石桥古法造纸 施达民 摄

点评:以高大的水车轮为背景,作者从侧面拍摄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用古法造纸的情景。人物处于黄金分割线处,动作姿态真实自然。黑白影调赋予画面历史感。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苗寨晨早 丁左一 摄

点评:作者通过竖构图凸显苗寨建筑依山就势、层层叠叠的特点,对黑白影调的良好控制使得画面景深效果明确。小路上悠闲的行人给照片带来生活气息,只是“晨早”的信息没有得到展现。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南花桥 杨勇峰 摄

点评:作者从较远的侧面位置拍摄桥体,利于展现建筑物较为完整的结构特征和鲜明的透视效果。桥体上密集的人群在画面中呈现疏密和松紧变化,进一步增加了生活气息和生动效果。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寨外来客 王瑶 摄

点评:作者善于发现相似环境中的不同元素,为照片带来趣味。一名蹲地拍摄的摄影师出现在站立的苗族女性中间,吸引了观者的目光。画面左侧一名女性回头看的动作呼应了主题表现。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南华村 严万春 摄

点评:作者利用人群的线性结构进行构图,起到了引导观者视线的作用,同时突出了人潮涌动的现场氛围。只是画面下上的截取不当,建筑和前景人物都没有得到完整表现。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摄影家的乐园 洪新卫 摄

点评:作者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了民俗活动现场的摄影师,从他们行为活动中捕捉精彩瞬间,营造视觉趣味,取得了别样的画面效果。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秋收的喜悦 刘敏 摄

点评:作者准确捕捉到了人物喜悦的形象,凸显了主题,并利用从窗户照射的光线实现了对人物面部的细节刻画。照片色彩斑斓和谐,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具有视觉吸引力。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苗年踩歌堂 唐肇敏 摄

点评:作者从较高位置拍摄苗族的“踩歌堂”民俗活动,借人物围绕成的圆形进行构图,让雕塑成为视觉中心,使画面获得了动感节奏和鲜明的形式感。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白云深处是苗乡 卢新平 摄

点评:空中俯瞰的视角强化了画面的视觉趣味。白色云雾的遮挡使地面景观获得了虚实相生的效果,增加了苗乡的神秘色彩。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鸾歌凤舞 朱玉陵 摄

点评:低角度仰拍带来的视觉效果使人物看上去更加高大修长。天空成为背景,画面看上去更加简洁,人物也因此得到凸显。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苗年盛会 单伟毅 摄

点评:作者以大场景、高角度展现苗族女孩围成一圈载歌载舞的生动场面,并在瞬间的捕捉中保证了前景人物生动的形态和协调的位置,使画面既有动感的形式,也有可观的细节。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载歌载舞 周锁军 摄

点评:作者拍摄身穿民族服饰跳舞的苗族女孩,用大光圈突出了主体人物生动的舞姿和美妙的服饰,画面元素引人注目。可惜的是陪体人物的表情状态不佳,影响了氛围的表达。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回家 孙金伟 摄

点评:作者利用高角度俯拍的视角,较好地展现出了民俗队伍的排列形态,并通过对焦点的选择,凸显其中的趣味中心,从而保证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效统一。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点评/解放

佳作点评 | 多姿黔东南,影像传美名

联系电话:010-65251661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