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楊莊有個村莊叫“孟母”,墓穴裡的銀釵插進了錢眼


沂水楊莊有個村莊叫“孟母”,墓穴裡的銀釵插進了錢眼


孟子作聖之功,出於母氏蒙養之正,子之聖即母之聖。沂水縣楊莊鎮有一個躺在沭河臂彎裡、風景秀美的村莊叫“孟母”,村子的命名與孟母密切相關。

墓穴裡的銀釵插進了錢眼

孟母村,原名富王莊村。村裡祖輩流傳著一個孟母墓選址的故事。孟子的母親仉氏,是沂水縣楊莊鎮南仉林村人。南仉林屬於莒國,孟子的父親孟激在莒國做官。而孟母村正處於莒國與魯國的交界。

孟子三歲時,孟激去世。孟母領著孟子回到老家鄒縣鳧村。在魯國沒得到重用的孟子,四處雲遊。他們沿沭河北上到齊國,路過富王莊。孟母墓選址的故事從這裡開始。沭河發源於沂山,自北向南,順勢而下。經過富王莊村時,繞了半個圈,然後南下。

富王莊村由此北山南水,風水極好。孟子途徑此地,看中了一塊地,埋下了一枚銅錢,想作為日後頤養天年之地。到了齊國,孟子被拜為客卿。忠於孝道的孟子決定把母親從魯國接到身邊。孟母沿著兒子走過的路線北上。途中也路過富王莊村,發現這裡離老家南仉林村8里路之遙。走到風水如此之好的地方,孟母也決定留下個記號。於是她也選了一塊地,拔下頭上的銀釵,埋進地裡。 來到齊國的孟母對兒子說,自己百年之後,要埋在離老家不遠她作下記號的地方,那裡風水好。

後來,依從母親的遺願,孟子決定將母親葬在她生前指定的地方。孟子從齊國出發,經過穆陵關,越過齊長城,按照母親說的方位,找到了富王莊村。 在挖掘墓穴的過程中,找到了母親埋下的那根銀釵,而銀釵正好插在了銅錢的方孔裡。

當時的孟子並沒有名揚天下,孟母墓就沒有受到重視。 明朝萬曆年間,沂水縣令馬之圖對孟母墓進行考證後確信,孟母確是安葬在富王莊村,並建起了孟母祠堂。 因孟母祠堂、孟母墓,明末,富王莊村更名為孟母村。 孟母墓1966年被掘平。


沂水楊莊有個村莊叫“孟母”,墓穴裡的銀釵插進了錢眼


孟母墓上的瓜蔞

孟母村裡50歲以上的人,都記得當時村裡那個龐大的孟母墳堆。 村裡人扒墳時,扒出一條很粗很長的根。有人認為那是“何首烏”,而村裡的老人都覺得那是瓜蔞根,這條根足有扁擔粗。 孟母墓上生長著瓜蔞。瓜蔞的根系成長很慢,要長成這樣的根,需要很多年。 後來,有村民偷偷把瓜蔞根拿回家,在當時幾分錢都很管用的時候,送到縣裡的藥材公司,賣了一百多塊錢。

“孟母託夢”

孟母祠堂毀於1947年。 村裡人回憶,當時的孟母廟有青磚壘的圍牆,面積很大。前面是孟母祠堂,後面是後花園,墳墓就在後花園裡。祠堂內有多間正殿,另有三間東廂房和三間西廂房。大門樓子很寬,大約3米多,比現在一般人家的門樓高。

廟裡有很多歷代修建祠堂的石碑。 過去,祠堂裡住的都是有功名有身份的人家。 從清末開始,祠堂裡就住著楊姓的“武舉”一家人。

後來,楊家走向沒落,再沒有考取功名之人。民國後期,楊家後人以製造藥劑、槍炮為生,後與“響馬”為伍,被剿滅,楊家被趕出廟。 孟母祠堂荒廢以後,“響馬”住了進去。 一位臨朐來當地做買賣的人,被劫持到那裡,關進了孟母祠堂。 夜裡,看押的人離去。那個買賣人迷糊中做了一個夢。夢裡,一位白髮老太太對他說:“你得逆水而行。”買賣人醒來後,覺得只是個夢而已,沒有在意。 買賣人又一次睡去,卻做了同樣的一個夢。 那人這才醒悟。這是指引自己逃脫。

出門後,那人遵照夢裡的指引,逆水而上,向著自己家的方向,逃走。 “響馬”回來後,發現人質逃走。他們認為肯定是順水而下逃走,便朝河的下游追去。 逃回家的買賣人對母親說了這件事。母親不解,來到了孟母祠堂,才明白那是孟母託夢,指引孩子逃脫的。

沂水楊莊有個村莊叫“孟母”,墓穴裡的銀釵插進了錢眼


石花山的傳說

孟母村依山傍水。

“水”是指沭河自北向南流經此地,而“山”則指的是石花山。石花山位於孟母村北。山不大,卻怪石嶙峋,不同尋常。正是這荒丘中冒出的石花山,讓孟母村多了幾分靈性和神秘。 村支部書記趙月倫說,過去山上的石頭要比現在多得多,造型也大,因為沒有得到保護,才變成現在的模樣。

關於石花山的由來,有個傳說。當時,八仙中的鐵柺李在西面的汞丹山煉丹。在山上,鐵柺李種下了一棵葫蘆。沾了仙氣的葫蘆,枝葉四處蔓延。長到孟母村北面的山時,開出了花朵,卻沒有結果,這座山因此得名“石花山”,又名“葫蘆花山”。 後來,村裡的老人,每逢正月十六,就到石花山前,祭拜掌管石花山的“石花姑”。

沂水楊莊有個村莊叫“孟母”,墓穴裡的銀釵插進了錢眼


虔誠的祭拜

孟母村支部書記趙月倫說,孟母祠堂的原址,在村子正東面。孟母祠堂毀壞後,村民們自發籌款,在現址重建了孟母祠堂。如今尚存的祠堂為數年前修建。

每年的正月十六,附近村民都有到祠堂祭拜孟母的習慣。 趙月倫說,平日裡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都有很多來祭拜的人。而正月十六那天,人山人海。 孟母文化,是孟母村的寶貴遺產。

村支部書記趙月倫說,村裡打算投資十多萬元,在社區廣場上建一座石刻的“孟母教子”像。 正月十六,天氣仍然寒冷,孟母像落成後,村裡設想改變現在村民祭拜孟母、聚會的習俗,把孟子的生日——每年的四月初二,定為專門祭拜孟母的“母親節”,弘揚孟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