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標頭在表現大背景的同時,依然交代好人物形態和細節

標準鏡頭,簡稱標頭,是指135畫幅50mm焦段的鏡頭。

這個焦段的鏡頭被稱為標頭,一些人稱與人員的標準視覺角度有關,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並非如此。

135畫幅50mm的視角是46度。人單眼的舒適視域為60度,視覺在10度是敏感區,當圖像的垂直方向視角為20度,水平方向的視角為36度時,會有非常好的視覺臨場感。

顯然,標準鏡頭的視角和人眼視角沒有什麼關聯。

標準鏡頭之所以標準,僅與鏡頭本身有關。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標頭表現小場景可以很細膩

標準鏡頭是最容易製造的鏡頭,是可以花費小代價獲得卓越性能的鏡頭。比如佳能50/1.4鏡頭官方標價2799元,而35/1.4標價13699元,重量後者是前者的2.62倍,體積也大得多。

標準鏡頭是被製造和使用最多的鏡頭,是鏡頭的原點,是其它焦段鏡頭設計製造的範本。這才是所謂標準的本意。

標頭也是各廠商的必爭之鏡,成為展現自己設計水準、製造能力的招牌。

標頭是如何體現低成本高素質的?

佳能、蔡司、柯尼卡的標頭又有哪些不同表現?

變焦鏡頭的分辨率和定焦鏡頭差距有多大?

在上一篇霧裡看花一般的 之後,對於競技性更強的分辨率之戰,我們將按照焦段分別展開……

歡迎閱讀本文,這裡是12+1鏡頭淘汰賽第二階段第一場: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


測試說明

在上一篇文章的回覆裡,有人提到測試分辨率要用專業分辨率測試圖。專業測試圖太貴,還是自力更生吧。正好我有一大堆郵票,雕版印刷的郵票清晰度還是很有保證的,用來測試分辨率應該靠譜。於是有了下面這個藝術裝置。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貼了郵票的一大張格子紙,用磁鐵吸在鐵板上,可以測分辨率,可以測鏡頭失真,還可以測顏色。關鍵全部利用現有資源,一分錢沒花。

我們用兩張波蘭總統頭像郵票,來做對比的樣本。蓋大戳的代表中間,戳很輕的代表邊緣。除了面值部分,這兩枚郵票的大小版式完全一樣,放一起我們還能看到鏡頭的畸變。

不過標頭畸變很小,如果是廣角就慘不忍睹了。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左側代表中央,右側代表邊緣

這是用微距鏡頭專門拍攝的樣板,可以看到細節還是足夠的。畢竟對於雕版印刷來說,細節是無限的,這點是現在的激光照排也比不上的。

所有照片並非原大,而是放大到了150%,以對抗平臺對圖片的壓縮。

佳能小痰盂狗得真可愛

任何鏡頭都不是萬能的,一枚鏡頭在所有光圈下也很難保持一貫的高素質,對於全新700元、二手價格400元的小痰盂——佳能50/1.8來說,有明顯弱點一點兒不丟人,反倒有些可愛。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中心軟,邊緣糊,最大光圈1.8,不可用。且邊緣有輕微的畸變,郵票畫面成了上窄下寬的梯形。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從2.8光圈開始,中心的分辨率有很大改善,邊緣雖然還是比較糊,但已經可以用了。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在光圈5.6,中心的分辨率達到最高,邊緣卻依然朦朧。在光圈8,中心分辨率保持在高水準,邊緣分辨率有了明顯改善。綜合考慮,光圈8黃袍加身,獲得了最佳。

也就是說如果你把主體安排在畫面邊緣部分,那麼用小痰盂拍攝時,就要避免使用8以下的光圈。這顯然對於拍攝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從這個角度看,小痰盂確實狗了一些。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小痰盂的邊緣分辨率在光圈11上到達了最高,在光圈16上中心分辨率已經開始崩塌,依靠依然堅強的邊緣守住了可用光圈的身份。

到光圈22,中心分辨率徹底崩盤,此光圈不可用。

綜上,一頭一尾兩檔光圈不可用,中心最佳和邊緣最佳也差了兩檔,小痰盂獲得一個狗頭稱號也算名副其實,不過考慮到其價格,所有缺陷都成了浮雲。


柯尼卡是被埋沒的風景大師嗎

柯尼卡50/1.4,最大光圈比佳能小痰盂大了半檔,材質和做工非常精良,價格略貴一些。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兒,看似性價比極高,必有古怪。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果然,一上來就是不可用三連擊,1.4、2.0、2.8皆不可用。邊角朦朧也就算了,到了2.8光圈中心依然偏軟,和小痰盂中心在2.8光圈表現依然有明顯差距。

真的擔心這貨會一直軟下去,真要如此可是白瞎了這一副好皮囊了。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好在,光圈4.0分辨率有了很大進步,在光圈5.6上中心分辨率已經超越了小痰盂。但是作為一隻1.4光圈的標頭,最大三檔光圈不可用,這也有些說不過去啊。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和小痰盂一樣在光圈8,柯尼卡迎來了最佳。對比最佳邊緣是柯尼卡略好,而中心小痰盂以微弱優勢領先。

但是,光圈8之後與小痰盂的崩塌不同,柯尼卡中心部分依然保持著高素質,而邊緣的分辨率竟然繼續提升,直到最小光圈。

因此光圈11和光圈16,柯尼卡不但可用,素質還很高,這簡直就是給風光拍攝準備的啊。而且在另外一枚更古老的柯尼卡35/2.8上,也呈現出了小光圈持續高素質的特點,這種特性很可能是柯尼卡調教鏡頭的一個有意為之。

柯尼卡的結像相比小痰盂更加結實,也是對風光攝影有利的特性。不過,如何克服邊緣明顯的色散是個大問題。

看蔡司如何守住王者之位

康泰時的這枚只打了蔡司標的50/1.4,雖然譭譽參半,但一直算是“德味”陣營的一面大旗。

在上一期的色彩比拼中,由於黃色花朵的明快感覺略遜一籌,它輸給了佳能小痰盂。那麼在更重要的清晰度指標上,蔡司能否維護自己的王者地位呢?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出師不利說的就是現在這種情況,1.4光圈的這種朦朧美拍人像倒是省的磨皮了,2.0光圈中央的清晰度雖然有了加大提升,但依然處於不可用的水準。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開局的頹勢在2.8光圈上就扭轉了,中心的分辨率出現了明顯躍升,在4.0光圈上邊緣清晰度也開始大幅度改善,5.6光圈就到達了最佳。

值得一提的是,蔡司50的變形是最輕微的,可以看到中心和邊緣的郵票基本等大,比例和郵票形狀與原件非常接近。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在達到最佳光圈後,蔡司50持續地保持高水準,小光圈全部可用。不僅如此,各檔光圈在與柯尼卡50對比中都保持有較大優勢,讓柯尼卡的風光大師夢原地就破碎了。

FD能否成為本次測試最大發現

FD卡口為佳能的老卡口,被佳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拋棄,遺留了一大批鏡頭。而且這些鏡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無法轉接到別的卡口上的,直到微單的出現。

由於中間有一大段被完全遺忘的時光,因此FD卡扣的二手價格被壓得很低,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們素質低。比如這枚價值僅200多塊錢的FD50/1.8,就表現出了和其價格完全不相稱的素質。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最大光圈1.8就達到了可用的標準,中央的清晰度接近蔡司2.8的水準。更沒有預料到的是,其邊緣分辨率奇高。

仔細觀察文章開頭的樣本可以發現,邊緣的郵票由於顏色和對比的原因,看起來清晰度是超過中央的郵票的。但是這一點在之前的實際測試中並沒有體現出來。而FD50在1.8光圈就明顯地表達出了這一信息。除了牛X,也沒有其它更好的形容詞了。

2.8光圈直接幹到了最佳,這頭真的逆天改命了。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FD50在光圈4.0時,不知道為什麼出現了輕微的解析度弱化現象,而在光圈5.6又恢復了最高的水準。

5.6和2.8對比下來難分勝負,因此成了雙黃最佳。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8、11、16三個光圈依然保持了高水準的清晰度,特別是邊角一點弱化跡象都沒有。

有些國產手動鏡頭在市場上交投還挺活躍,它們的價格也要在大幾百塊錢,我很難相信它們的素質會比這枚FD50更好。

就是和蔡司50的逐光圈對比,FD50也僅僅是在光圈16上不如蔡司,而在光圈4以及更大光圈上則明顯比蔡司還好。

標準微距怎麼能小光圈不可用

以上都算是老鏡頭,下面我們看看新鏡頭的表現。

在12枚參賽鏡頭當中,有一枚佳能EF-M28/3.5微距頭,是用在佳能的截幅微單上的,換算成全幅就是45MM,也能歸入標準鏡頭之列。

EF-M28/3.5發佈於2016年,雖然不是什麼頂級鏡頭,但對於新技術的應用也還是挺充分,而且微距鏡頭在近距離對焦上會有一定優勢。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它的實際表現吧。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佳能M28在最大光圈上就達到了可用,分辨率不如FD50和蔡司50,但沒有色散,因此顏色要真實一些。

光圈5.6達到最佳,中央清晰度比FD和蔡司略差一點,邊緣超過了蔡司,但明顯不如逆了天的FD50。變形控制和蔡司同等水平,都比FD好。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光圈8和11繼續保持在可用水平,但已經開始顯現劣化跡象。中央的解析力,在光圈8的排序是FD、蔡司、佳能M微距,在光圈11排序變為了蔡司、FD、佳能M微距。

佳能M28邊緣的解析力,同樣也在光圈11出現了劣化。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佳能M28在光圈16上清晰度就崩盤了,對於一枚微距頭來說光圈16就不可用,實在有些說不過去。特別是佳能M28還是一枚能達到1.2倍放大的超級微距。

反觀FD和蔡司在小光圈上,都繼續保持了非常強悍的解析能力。

變焦鏡頭標準焦段可否一戰

截幅18-55鏡頭,覆蓋了全幅的29-88焦段,屬於標準變焦鏡頭,已經取代了50mm鏡頭成為套機標配。那麼它們的素質如何呢?

這次測試的焦段是18-55鏡頭的30mm,本應該比50mm鏡頭的畫面更廣一些,但因為焦段漂移問題,和50mm鏡頭在全幅上的拍攝畫面完全等同。這說明,用變焦鏡頭熟悉焦段,並不是一件靠譜的事情。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變焦鏡頭最大的問題是起始光圈小,不過受截幅感光器的影響,邊角畫質明顯超過了小痰盂,但中央解析能力的差距還是較大。

18-55在光圈8達到最佳光圈,但是中央的解析能力在六枚鏡頭當中仍然排名最末。

如果說小痰盂是狗得可愛,這枚標準變焦鏡頭則完全成了雞肋。唯一可用的也就是在視頻拍攝上了,但一定要選STM版本的。非STM版本的變焦噪音太大,並不適合拍攝視頻。

總結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上表為各鏡頭中央解析能力的排名,可以看到保持高素質的能力還是蔡司更勝一籌,佳能小痰盂的性價比很高,FD50則是一枚完全被忽略的好頭,柯尼卡在小光圈上發力,讓人很期待它與蔡司的小光圈風景照PK。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在邊緣清晰度的排序上FD50表現相當強悍,蔡司則是小光圈發力,這倆鏡頭的實拍也挺讓人期待的。

兩枚截幅鏡頭未能佔到畫面小的便宜,邊角畫質並不出彩,這點也是挺讓人意外的。

另外雖然測試的機器不同,但是其影響對於分辨率來說非常微小,不然佳能M28也不會奪得一個第一、兩個第二了。

下一篇將是四枚廣角鏡頭和1855鏡頭的評測,戰況將比標頭之戰慘烈很多,敬請期待。


標準鏡頭分辨率之戰,佳能蔡司逐光圈比拼,發現僅售200元的神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