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过小年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合肥的大多人家这时候都忙着过小年了。不过在我们老家,到明天才是过小年。从小到大,我记得的家乡习俗,就是“二十三送灶、二十四过小年”。


传统民俗——过小年


为什么同一省、甚至同一个市、有人二十三过小年、有人二十四过小年呢?


查一下百度百科,说是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这种说法倒让我释怀了:合肥是省城,做官的多,当然将二十三作为小年,我们家乡在县城底下的小镇,农村老百姓,只能在二十四过小年了!


传统民俗——过小年


说笑归说笑,但无论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过小年,“祭灶”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大多地方过小年就是“祭灶日”,我们家乡分开为“二十三送灶、二十四过小年”,大概是对“祭灶”格外重视吧?


传说灶王爷在小年这天要上天汇报工作,三十才能回来。所以,人们都要在他老人家启程上天的时候祭拜一下,希望灶王爷“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


丰子恺的《过年》一文就是这样说的: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廿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这菩萨据说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大约就像政府委任官吏一般,不过人数(神数)更多。”


传统民俗——过小年


但也有地方二十四过小年时送灶,宋范成大的《祭灶诗》说: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见无论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祭灶,都是老百姓对灶王爷的敬重,也算是一种对神仙的贿赂吧!“酹酒烧钱”让他老人家高兴,“朝天言事”时能报喜不报忧,让天上的领导满意,多给点红包让灶王爷除夕时带回来分给大家。


传统民俗——过小年


家乡过小年,现在祭祀灶神的迷信活动已经很少见。但一家人聚一聚吃顿饭是必须的,还要吃“送灶粑粑”。也算是遵守“八项规定”,节俭给灶王爷送行,他老人家碍于大局意识,想来也不会见怪。


所谓“送灶粑粑”,就是用米面放在锅里炒,再加点水,然后反复揉搓,做成一个个圆形薄饼状,放入用猪肉、菜(青菜或咸菜)、豆干以及姜蒜等切碎伴成的馅,包卷成饼,再放到油锅里煎炸而成。


陈忠实《过年:家乡圆梦的炮声》的文章中说的:“到腊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爷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晚上灶神爷要回天上汇报人间温饱,家家都烙制一种五香味的小圆饼子,给灶神爷带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粮,巴结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这种纯白面烙的五香圆饼甭提有多香了!”


我家乡的“送灶粑粑”就类似这样的“小圆饼子”,但比他那单纯的“五香味”面饼好吃多了!送灶粑粑那外层煎得像锅巴的脆香、包着肉菜馅的鲜香,还有不同内馅中香干肉丝的五香味、雪里蕻辣椒的咸辣味、猪肉白菜的肉菜味,让人一次吃它十个八个也舍不得放下!


传统民俗——过小年


每年此时,家里都要做这种“送灶粑粑”,亲友之间还互相赠送。不会做的家庭,则去饭店购买。家乡县城不少饭店,这一天都会大做这种耙耙,街头巷尾处处有油煎“送灶粑粑”的香味飘逸。


“小年”就是用这粑粑的香气迎接“大年”的到来!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