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谤与自修

止谤与自修

《尚书》有云: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百姓可以亲近,却不可以轻视;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安定,国家才能安宁。《孟子》也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再次强调在国家统治中,百姓受到应有的尊重,国家才能强盛不衰。

止谤与自修

历史总不乏反其道而行之的例子,周厉王就是。《国语》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劝诫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按理周厉王应该反躬自省,及时修正错误,谁料到周厉王找来卫国巫师去监视诽谤的百姓,“以告,则杀之”。老百姓害怕不敢多说,“道路以目”。召公再次告诫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百姓发表评论,政事的成败能显现出来,当政者方可扬长避短。“若壅【堵塞】其口,其与能几何?”周厉王刚愎自用,不听劝阻,路再也没有老百姓敢发声了。三年后,国人暴动,周厉王镇压不住,只得逃离了镐京。若没有后来召公与周定公的共和执政,周朝也就拉上历史的帷幕。

止谤与自修

另一个例子与魏谟有关,魏谟是唐名相魏征的五世孙。他步入仕途颇有些传奇色彩,据《新唐书·魏谟传》记载,魏谟进士及地后,唐文宗有天读《贞观政要》,想起了魏征的贤德,于是下诏寻访魏征的后人,受长春宫巡官杨汝士的举荐,魏谟担任了右拾遗,负责监察文宗的政策得失。魏谟不负众望,多次向文宗上书谏议,唐文宗悉数采纳。唐文宗曾对宰相谈到:“太宗得征,参【检验】裨【益处】阙失【阙失:失误】,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庶几:或许】处【处于】无过之地。”魏谟在谏议中曾引入一句谚语:‘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御寒不如多穿毛皮衣物,阻止诽谤不如提高自身修养。

止谤与自修

东汉魏朗有云:”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内心修省自然外在理顺,诽谤自然也化于无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