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燂春、打春牛,原來立春有這麼多講究

春意拂熙,萬物復甦

春是溫暖,鳥語花香

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咬春、燂春、打春牛,原來立春有這麼多講究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咬春、燂春、打春牛,原來立春有這麼多講究


咬春、燂春、打春牛,原來立春有這麼多講究

據說,古時寧夏人民為了迎春,會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立春當天,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抬上春官遊行顯威。還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奇裝異服在"春棚"集會,趣意非凡。

咬春、燂春、打春牛,原來立春有這麼多講究

咬春、燂春、打春牛,原來立春有這麼多講究

當然,立春時還有專門要吃的食物,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為什麼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除此之外,也有疏氣暢通,使人保持身體健康之意。

咬春、燂春、打春牛,原來立春有這麼多講究

立春時跨火堆的傳統儀式,即是"燂春"。"燂春"是華夏民族十分古老的習俗,因立春之日陽氣將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燒樟樹枝可祛退陰氣,宣達陽氣,驅邪迎祥。而孩童跨火,則更蘊含著平安成長的美好祝願。

咬春、燂春、打春牛,原來立春有這麼多講究

關於立春時辰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令會帶著本地的士紳名流去土地裡挖個坑,然後把羽毛等輕物放到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羽毛會從坑裡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此時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咬春、燂春、打春牛,原來立春有這麼多講究

立春意味著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天氣還是需要大家在立春過後"捂一捂"。 根據天氣預報,銀川市今日多雲轉晴,氣溫-8~4℃,東南風2級,溼度26%,其他各地區氣溫也均有所回升。當然,天氣略有回暖,棉衣棉褲還是不可以脫掉的。所謂"春捂秋凍",這一時期更應注意防寒保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