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日本,都會驚歎!久了之後,卻都想回國

最近幾年,愛上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全球各地都有我們中國人的腳印, 而被踏遍最多腳印的國家,除國內就屬日本了吧!

剛到日本,都會驚歎!久了之後,卻都想回國

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近,鄰國路程短費用低(其實比東南亞高很多,但比歐洲低);第二就是設施方面,日本在公共設施和服務方面都很人性化,對每一種人都關照到了。

網絡上就有一句評語這樣寫道:沒有比日本更適合殘障人士生活的地方了。

因為殘障人士在日本可以和正常人一樣,享有基本權利。

剛到日本,都會驚歎!久了之後,卻都想回國

日本公共設施基礎方面做的特別好,所以殘障人士出門根本不會遇到太大問題。

有臺階的地方基本都設置了斜坡或者電梯,讓坐輪椅的人能夠通行;路上嚴禁亂停自行車,亂放雜物,以免阻礙盲人在盲道上行走;盲道是真的有起作用,很規範;信號燈有設置成盲人用的,紅綠燈轉換時會有聲音提醒;還有坐輪椅的人如果要坐電車,可事前聯繫好車站工作人員,他們會幫助上下車;然後電梯裡會在兩側放一排按鈕,方便坐輪椅的人按等等。

剛到日本,都會驚歎!久了之後,卻都想回國

而在日本,只有不妨礙到其他人,你就是對的。沒有異樣的目光,讓他們非常自在。下面是我們一位老師帶學生去日本親生經歷的事情。(以下用第一人稱描述)

去年(2019年),因為我要帶學員們自由行,去到東京迪士尼,所以駐地選在迪士尼附近的浦安市,在2號巴士上面看到了這樣一個小事情:巴士靠站後,直接就熄火了,巴士司機說了一聲“すみません!”然後離開駕駛位,迅速走到後排小聲地跟一位乘客說了什麼。

然後這位乘客就換到了後排的座位。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巴士後門等著上車的是一個坐輪椅的乘客。司機在一個特定的位置拿出一些設備連接了汽車後門和站臺,穩妥之後,親自推這位坐輪椅的乘客上車。

然後將輪椅固定在剛才騰出的位置,這個位置設有固定裝置,感覺不太好用,司機還跪下來操作了一番。這時候已經大概知道情況了。

剛到日本,都會驚歎!久了之後,卻都想回國

常聽說日本人的服務意識特別好,商場裡面的熱情都見識過了。這裡親眼看到還有點驚訝,但心裡說也沒必要大驚小怪的,要不然顯得咱們多諂媚呀。

當時沒好意思拍下來,就看了看周圍人的表情,巴士前門外還等著幾個乘客,看不到一絲焦急。輪椅上的乘客也顯得很坦然,理所當然又不至於趾高氣昂那種。

車上原有的乘客也很平靜,我確實用餘光觀察了其他乘客,因為這一波操作時間挺長的,連我也本能的感覺有點不耐煩了,所以我想看看其他人的反應。

但我看到的是車上的人完全平靜,很多人甚至都沒關注這事,自然也沒有任何焦急的表現。找個什麼詞形容他們的狀態呢,習以為常,感覺他們都習以為常了,所以也就沒什麼可特別的反應了。

倒是這個司機有點辛苦,頭上有汗,但是積極且認真,還小聲的詢問乘客是否舒適。司機固定好了輪椅,迅速回到駕駛座上,一邊走一邊給大家說對不起,當然是那種例行程序一樣的道歉。

然後前門的乘客才陸續開始上車投幣。巴士靠站的過程,正常來說也就一分多鐘,但這次折騰了感覺有7,8分鐘。平心而論,我是覺得真有點不效率,有點過分的作了。

剛到日本,都會驚歎!久了之後,卻都想回國

照顧殘障人士士是應該的,但是可以更簡潔高效一些,這裡我可能沒有描述好很多小細節,反正給人感覺就是精細得過頭了一些。

在國內,咱們的公交車駕駛員也會照顧到殘障人士,做得不精細也是設施設備上有一些不同。但轉念一想,我們內心裡面的這些思考和衝突,其實就是兩個國度不同生長環境下的人反映出的不同心境。

巴士司機的職業素養可以是崗位要求的,但周遭的人,比如等車的,車上,輪椅上的,他們習以為常的表現才是日本社會整體素養的一種表現,一種習慣。

沒遇到過日本的公交“怪象”,可能也存在。不過就這個小事情,可以讓人做一些思考,還是很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其實,我國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的大都市,在這一方面做的也不比日本差,只不過人們沒發現熟悉的環境早已有了變化。對於日本的喜愛,除了生活設施,其文化和教育的優質才是更多人選擇日本的原因吧。

最後,別忘了關注我哦~

剛到日本,都會驚歎!久了之後,卻都想回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