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符」什么是甲马,它和一日千里的神行符又是什么关系?


「道符」什么是甲马,它和一日千里的神行符又是什么关系?

古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的两地往往需要经年累月才能到达。比如中国距离印度也没多远,但唐僧玄奘西行取经竟然用了14年时间。所以古时候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说,漫长的距离,艰难的路途使每次离别都有可能是生离死别。这也是古代人对离别格外看重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代人特别渴望能有一种方法或法宝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这便有了对神行术和神仙符的幻想和推崇。

神行术和神仙符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神仙术的传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就载有两种神行术。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万毕术》中,也载有一种通过炼制,服用“天雄鹳胎”以日行千里之术。

可见,从汉代的疾行术、日行千里术到晋代《抱朴子》中的飞车,再到明代《西游记》中的筋斗云,无一不寄托着古代中国人的神行理想。

神行符也是当时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作的一种尝试。葛洪在《神仙传》中两次提及神行符:

《神仙传·介象》提到奇人介象可以把一种符咒放在竹杖中,通过交感,使竹枝获得飞行的功效。

《神仙传·李意期》说李意期擅长画神行符,有人远行的画,李意期就给他一张符,并且用朱砂画在其人两足上,这样这个人就可以千里之遥,一日往返。

两位神仙使用的神行符略有不同。李意期的神行符是,并以丹书其人两足,直接与人交感,这种方法与后来的甲马相似。

神仙太保戴宗的神行符

《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之所以能够日行八百里,靠的是甲马。而这种甲马就是一种神行符。或者说甲马是一类神行符的统称。

「道符」什么是甲马,它和一日千里的神行符又是什么关系?

甲马的艺术再现

《水浒传》第四十四回有段文字专门写戴宗是如何使用甲马的,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神秘的道符:

戴宗收了甲马两个缓缓而行,到晚就投村店歇了。杨林置酒请戴宗,戴宗道:“我使神行法,不敢食荤。”两个只买些素馔相待。过了一夜,次日早起,打火吃了早饭收拾动身。杨林便问道:“兄长使神行法走路,小弟如何走得上?只怕同行不得!”戴宗笑道:“我的神行法也带得人同走。我把两个甲马拴在你腿上,作起法来,也和我一般走得快,要行便行,要住便住。不然,你如何赶得我走?”杨林道:“只恐小弟是凡胎浊骨,比不得兄长神体。”戴宗道:“不妨,我这法,诸人都带得。作用了时,和我一般行;只是我自吃素,并无妨碍。”当时取两个甲马,替杨林缚在腿上,戴宗也只缚了两个,作用了神行法,吹口气在上面,两上轻轻地走了去,要紧要慢,都随着戴宗行。两个于路闲说些江湖上的事,虽只见缓缓而行,正不知走了多少路。

根据这段描述,甲马的操作有以下要点:(1)吃素;(2)缚甲马于两腿;(3)作神行法;(4)吹气。需要指出《水浒传》是小说不是道经,作者对甲马的介绍比较简单,很多问题仍不清楚。比如甲马究竟是何模样?神行法有哪些具体内容?这无疑使得神行术变得更加神秘。

足底生云法

本世纪初发现的敦煌经卷中详细记载了一种神行法——“足底生云法”,其中就提到了甲马:

用甲马两个,上用朱砂写“白云上升”四字,飞符二道,祭六甲坛下。脚踏“魁罡”二字左字雷印,右手鹤(剑)诀,取东方一口,念《鹤羽乘云咒》七遍,焚符二道,四十九日毕。却(欲)远行,先将甲马拴在两足,结印作用,随即白云腾(架)驾而起。欲上(止),开诀解甲马而落地矣。

这就是我们古代先人藏于名山、束之高阁、视为至宝的神行法。此法是如何获得神行功能的,其理论依据何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甲马两个,上面用朱砂书“白云上升”四字。如此看来,甲马是事先备好,随用随取,这一点与《水浒传》中的记载是相同的。戴宗要与杨林同行,也是临时“取两个甲马”,并非临场画符。但敦煌的“生云法”还须在用时写上“白云上升”四字。大约这白云要鲜货,现买现卖才灵。

甲马是什么样子呢?

请看敦煌写卷中保留的图样。

「道符」什么是甲马,它和一日千里的神行符又是什么关系?

甲马

上图就是“足底生云法”所用的甲马,称之为“乘云符”。中间写有六个“丁”和六个“甲”,这就是六丁六甲。上面的勺子状图形代表北斗七星,下面是个自己的“己”字,代表使用者本人。己字下部作卷云状,代表乘云而上。

神行符何以称为“甲马”?

甲者,甲丁之神也,马者交通工具也。神行符的主神是六甲六丁,以此符作为神行的工具,所以称为甲马。需要指出,明清以后,甲马的外延扩大,不仅指神行符,也泛指其它用途的道符。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十九回:“都是甲马替身。”此甲马又被用于隐身变化,成了隐身符。


未完待续,下次来看可以缩地成寸,万里变咫尺的缩地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