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不為人知的白衣戰士——渭濱區衛健系統疫情防控一線掃描

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渭濱區衛健局迅速組織衛健系統幹部職工,織就了一張牢靠而細密的防控網。3月10日,記者分別前往三個戰鬥點位,見證了這些一線工作者忙碌而無畏卻又不為人知的戰疫故事。

衝鋒在一線的偵查員

在渭濱區疾控中心,有這樣一群追蹤傳染源的白衣戰士,哪裡發現確診或者疑似病例,他們便會提上流調箱衝向哪裡,常常出現在感染病房,直接面對病人。由於這份特殊的工作,他們也被稱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偵查員”。

“戰疫”中不為人知的白衣戰士——渭濱區衛健系統疫情防控一線掃描

“1月26日凌晨3時許,接到市中心醫院報到的疑似病例後,我就帶領組員迅速前往醫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渭濱區疾控中心防疫科科長屈雅麗說,這是中心接到的第一例流調任務。“大家按照操作規範嚴謹操作,在病房詢問病例的接觸史、暴露史,尋找傳染源,確定其密切接觸人員,還要完成對病例的採樣,最後還要迅速寫好流調報告上報,完成任務時,天都快亮了。”

“戰疫”中不為人知的白衣戰士——渭濱區衛健系統疫情防控一線掃描

1月28日,對屈雅麗來說印象深刻。當日,她帶領組員連續出擊,分別前往幾家醫院進行流調。“其中,有一位在超市工作的售貨員的情況比較複雜,她和一位武漢市民有過接觸,她還乘坐過公交車和出租車。”為了摸清這位售貨員的接觸史,屈雅麗分別聯繫交通等部門,終於一一確定其密切接觸者。

“戰疫”中不為人知的白衣戰士——渭濱區衛健系統疫情防控一線掃描

“如果漏掉一個密切接觸者,就有可能成為新的傳染源。”渭濱區疾控中心主任魏小明說,由於市級定點醫院都在渭濱區,所以中心承擔的任務重,面對疫情,中心30多名工作人員24小時待命。自1月16日起,渭濱區疾控中心就提前進入了戰鬥狀態,人員培訓、儲備應急物資等工作有條不紊,截至3月10日,該中心流調47例,採樣147人次,佔全市任務量的近一半。

與時間賽跑的運輸員

“疾控中心確定了密切接觸者,我們就要負責將其轉運到隔離點。”渭濱區密切接觸者轉運小組副組長魏偉說,他們的任務就是接到轉運通知後,駕車前往社區、機場、車站、醫院等地,將外地返寶人員、需要隔離觀察者統一接到集中隔離點。

“戰疫”中不為人知的白衣戰士——渭濱區衛健系統疫情防控一線掃描

“今天晚上7點多,就要趕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有返寶人員需要隔離觀察。”魏偉說,已經連續四天每天跑到機場去接,一個來回就要5個多小時,3月9日晚上10點25分的一架飛機落地後,接到寶雞後先送往市人民醫院對其進行體檢,最後送到隔離點已經是10日凌晨3點多了。

“戰疫”中不為人知的白衣戰士——渭濱區衛健系統疫情防控一線掃描

2月13日11時40分,橋南街道辦發現一例疑似病例,有15名密切接觸者需要轉運,分散在渭濱區3個街道辦8個小區。接到轉運通知後,魏偉顧不上吃飯,催促當班司機立即出發,並通知隔離點準備接收隔離人員,還聯繫各個街道辦確認接送人員的時間、信息等,終於趕在當日晚8點前的規定時間前完成了轉運任務。

“戰疫”中不為人知的白衣戰士——渭濱區衛健系統疫情防控一線掃描

“從1月30日到3月10日,轉運小組總共轉運了145人次,其中密切接觸者有98人。”魏偉說,我們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將疫情防控的措施落細落實,用實際行動確保市民安全。

隔離點的心理輔導員

“3月8日,密切接觸者轉運小組就送來兩位返寶人員。”渭濱區第二隔離點負責人侯海峰說,做好隔離人員的心理疏導工作在這裡顯得非常重要。

“戰疫”中不為人知的白衣戰士——渭濱區衛健系統疫情防控一線掃描

在渭濱區第二隔離點,郭浣淳主要負責醫療技術保障、消毒監督檢查、醫療廢物處置等工作,除此之外她還建立隔離人員微信群,堅持每日對隔離人員進行心理疏導,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解除思想顧慮。市民王某因身體不適前往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其呼吸道感染,被確定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後來被要求來第二隔離點觀察。剛到這裡後,王某焦慮、恐慌等情緒較為突出,郭浣淳和她用微信聊天,時常開導她、鼓勵她。漸漸地,王某的情緒逐漸穩定,服用治療呼吸道感染的藥物後,症狀逐步消失,心態也樂觀了起來。打開郭浣淳和王某的微信聊天記錄,都是一句句溫暖的話語和激勵的語言。“今天按時吃藥了嗎?”“嗯,都已經吃了。” “我心情有些緊張。”“別擔心,不是都已經排除了嗎,別自己嚇自己。我們大家都陪著你,別擔心。”

“戰疫”中不為人知的白衣戰士——渭濱區衛健系統疫情防控一線掃描

“我們20個人從來到這裡工作,基本上都沒有回過家,大家都在默默奉獻。雖然現在隔離人員只有7個人,但是我們不能絲毫放鬆,一直隨時待命。”侯海峰說。

寶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曙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