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在傢俱生產過程中,工廠往往需要一系列的指標來保證傢俱的產品質量,評定產品品質的優劣,並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問題。

這些指標包括加工基準、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餘量。本期我們將講述傢俱生產的三個指標:加工基準、加工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

加工基準

在機床上加工工件時,為了使該工序達到相應的技術要求,在加工前,必須首先將工件定位和夾緊。

定位和夾緊

定位:在進行切削加工的時候,必須先把工件放在設備或夾具上,使它和刀具之間具有一個正確的相對位置,這種相對位置就叫定位。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夾緊:夾緊工件在定位後,還不能承受加工時的切削力,為了使它在加工過程中保持正確的位置,還需將其按要求在規定方向上固定,這種固定就叫夾緊。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同時,加工前確定加工基準是機械加工的重要準備工作,對加工精度和生產效率有很大影響。所謂加工基準就是用於確定刀具與被加工零件的位置或在產品中確定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的點、線、面。

基準可以有多種作用,根據作用的不同可以歸為兩大類,分別是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而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又可以分為分為測量基準、定位基準和裝配基準。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

設計基準:產品設計時在圖紙上用來確定產晶中零部件與零部件之間、孔與孔之間相互位置的那些點、線、面稱設計基準。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工藝基準

:在測量、加工或裝配過程中,用來確定與該零部件上其他表面或在產品中與其他零部件的相對位置的點、線、面稱工藝基準。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加工基準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我們需要衡量零部件加工的尺寸和形狀是否符合要求。

大致可以歸為兩種評定方法:根據產品和圖紙相符合的程度評價的標準為加工精度;從產品和實際的誤差值來評定的標準則為加工誤差。

加工精度和加工誤差

加工精度:指工件在加工之後所得到的尺寸、形狀、位置等幾何參數的實際數值和理論數值(圖紙上規定的)相符合的程度。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加工誤差:指工件經過加工之後,所獲得的實際尺寸、形狀和位置與圖紙上規定的理論尺寸、形狀和位置不相符所產生的偏差。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加工誤差的產生是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綜合這兩種情況,加工誤差可以分為系統性誤差和偶然性誤差。

系統性誤差和偶然性誤差

系統性誤差:當依次加工一批零部件時,其加工誤差保持不變,或按一定規律變化,這種誤差稱為系統性誤差。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偶然性誤差:當加工一批零部件時,其誤差大小值不固定,或者並不符合某一陰顯的規律,這種誤差稱為偶然性誤差或隨機性誤差。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我們在確定加工精度的時候,還要使產品或者零件之間達到一定的互換性。研究互換性對於企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表面粗糙

加工精度是衡量零部件加工尺寸和形狀的重要指標,而表面粗糙度是評定零部件表面加工質量的重要指標。

表面粗糙度:經過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的木材或人造板,在加工表面會留下各種各樣的加工痕跡或凸凹不平,這些微觀不平度稱為木材加工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根據缺陷的外觀尺寸可分為兩種表現形式,分別是宏觀不平度和微觀不平度。

宏觀不平度和微觀不平度

宏觀不平度:外形尺寸比較大的單個加工缺陷。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微觀不平度:外形尺寸相對比較小的單個加工缺陷。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木材加工生產中所指的表面粗糙度通常都是微觀不平度。木材加工後表面常見缺陷通常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彈性恢復不平度:切削加工時,刀具在木材表面擠壓,解除壓力後,木材因彈性恢復而形成的不平。

刃具痕跡和波紋:通常把刃具幾何形狀和切削運動時留下的痕跡稱刃具痕跡;把工藝系統剛度產生的位移稱為波紋,統稱波痕。

木毛:單根纖維的一端與木材表面相連而另一端豎起或緊貼在木材表面上。

毛刺:成束或成片的木纖維還沒有與木材表面完全分開。

破壞不平度:加工時,木材表面上成束的木纖維被剝落或撕開的結果。

構造不平度:

由於木材細胞腔被切破而形成凹凸不平,或由於碎料板表面微粒排列而形成的細小縫隙,或由於木材表面幹縮溼脹導致的表面不平。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傢俱生產中的基礎指標判定:加工基準、精度、表面粗糙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