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新冠病毒致死率3.4%?

上週,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在國外飛速擴散,各個國家從隔岸觀火到開始大面積關注。很多國外媒體在討論病毒的致死率(Fatality Rate),因為這個數據直接關乎政府機構的決策、普通民眾防疫措施以及經濟社會接下來如何繼續運作。儘管致死率看起來僅僅是一個除法問題,實際上這個數字難以準確估計。英國科學家 Dr. Richard Hatchett在接受採訪時稱,計算致死率非常難,一般依據不同的數學模型,在不同的假設基礎上做出的計算。本質上,這是一個數據分析和建模的過程。

COVID-19新冠病毒致死率3.4%?

WHO提供的致死率為3.4%左右

WHO公開的數據顯示,目前COVID19的致死率為3.4%。Trump堅持認為致死率被嚴重高估,冠狀病毒無非就是一個大號流感,而流感的致死率一般在0.1%左右。一個星期以來,我關注了包括CNN、紐約時報、Channel 4等英美媒體,各大媒體紛紛質疑這個數字的準確性。他們認為,WHO在估計數字的過程過度依賴中國提供的數據,而中國是一個Autocracy的政府,信息披露不準確,含有大量水分。本文不想過多討論政治,不想在此處與西方媒體打口水戰。

幸運的是,一些頂尖的學者依然相信WHO,他們在媒體面前依然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比如最近在美國媒體頻頻露面的Dr. Anthony Fauci,他是美國NIAID(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研究所所長,一位79歲的老人,類似中國的鐘南山院士。在疫苗、致死率等問題上,他在多次公開場合直接懟了Trump。

Fauci在接受採訪時指出,計算致死率時,不能簡單地將“死亡人數”除以“感染人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感染人數目前無法準確估計。最重要的原因是,COVID-19病毒有大量無症狀攜帶者,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敢確定所有無症狀攜帶者均已確診。他說,我們現在可以確定除法計算的分子,但是沒法確定分母。

COVID-19新冠病毒致死率3.4%?

Dr. Anthony Fauci,他說要在真相和政治面前做出合適的權衡 來源:BusinessInsider

WHO專家組組長,加拿大科學家Bruce Aylward作為武漢親歷者,為中國說了不少好話。他認為武漢的分母相對準確,因為他觀察發熱門診的人數正在減少,病床變空,醫護人員開始有空閒的時間。他說,武漢峰值時每天有4.6萬人要求檢測,而當他離開時,只有1.3萬。此外,他的另一個依據在於:廣東對32萬份本來被判定為流感或其他病症的樣本重新做了新冠測試,只有0.5%被確診。也就是說,無症狀者雖然存在,但是相對較少。

COVID-19新冠病毒致死率3.4%?

WHO專家組組長,加拿大科學家Dr. Bruce Aylward 來源:紐約時報

至於分母是多少,也許只有韓國最為準確。他們提供了車內檢測的方式,人無需下車,工作人員在直接採樣登記,得出結果後再反饋給本人。這麼大規模的檢測,幾乎不會有漏網之魚,因此分母也相對比較準確。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兩星期,韓國的確診數字在不斷飆升,同時致死率全球最低,為0.68%左右。因為人家的檢測技術已經便利到這種程度,而據我所知,中國的檢測還是需要到醫院進行。

COVID-19新冠病毒致死率3.4%?

除了分母的不確定,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大量病患還在醫治過程。從發病、確診、住院再到離世,一般需要一個較長的週期。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條件不同,長則可能十幾天甚至一個月。也就是說,很多確診患者雖然已經進入到了分母,但是會不會不幸成為分子,變數太大。一方面依賴國家的人口結構,另一方面基於當地醫療資源。一旦出現武漢式醫療資源擠兌,致死率就可以達到4.8%左右的水平。隨著武漢數據的穩定,這個數據已經被意大利3月8日的4.96%所超越。很多醫學專家認為,如果沒有一些有效措施,意大利的情況還有可能繼續惡化。

根據(《中華流行病學雜誌》刊登的論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統計截至2月1日中國內地4萬多COVID-19確診病例,COVID-19主要是打擊老年人,在70~80歲段的病死率為8%,80歲以上段為14.8%。國內外媒體都在廣泛報道病毒對老年群體的衝擊。病毒襲擊了美國華盛頓州的幾家養老院,至多人死亡,至此美國上下才第一次正視新冠病毒。而意大利恰恰是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意大利報告的數據中目前還沒有中年以下的死亡病例。

截止3月9日早的數據,如果我們僅僅用死亡除以確診,得到下面的數據。

武漢:4.8%

意大利:4.96%

韓國:0.68%

WHO預估:3.4%

如果疫情結束,我們再回顧這段歷史,可以獲得真實的數據。

2020年初的COVID-19全球疫情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公共事件。傳染病本身就有巨大的生物和醫藥學、社會和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等研究價值。我們正在見證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