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問道天涯」 第一章 少年春衫薄

何楚 著

簡介:書生李天涯持黃帝心經,執赤炎劍,獨扛聊齋世界的狐鬼神怪,以心合道,問道天涯……

第一章【少年春衫薄】

世上行 茫然世間,人生無常天怨人怒

世上行 人縱孤單,抱月聽風景色無限


似迷途為求狂莽孤高

作亂世間鬼哭神號

逆眾生呼風喚雨擺佈

抹殺蒼生天理公道


惑眾生秋山竟自與天比高

而紅葉終顯出狂傲!


寒風聲瀟蕭看江山景色渺

細雨紛紛送夕照

願一生清風兩袖偏偏心中多少撲朔恩怨未忘掉

我願平靜誰知曉,結伴明月嘗哭笑

但到底天邊風雪在飄......


——調寄《紅葉舞秋山》

「聊齋-問道天涯」 第一章 少年春衫薄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兩浙西路錢唐府繞道,東流入海。投醪河西通府河,南連廟河,在流經紹興府學宮後折了一個大灣。

江畔一排數十棵柳樹嬌翠欲滴,燕子低飛,正是曉春三月時節。

一少年趴在江畔小石橋頭的欄杆上,望著橋下潺潺的水流怔怔出神。

少年約莫十七丶八歲,頭戴黑漆細紗小冠,身穿天青色細葛大袖衫,褒衣博帶,袍袖翩翩,身形如弱柳,面如皎月,鼻子直且高挺,方口簿唇,若墨畫的劍眉有著飛揚的神采,只是眼神迷茫。

李天涯望著湖面上自己的倒影,終於再一次確定了一件事,自己真的穿越到了大明朝,這個確認他用了一年多時間。

他是來自二十世紀的一個靈魂,原名何楚,原是南京大學一名哲學系大學生。在畢業典禮那天喝了個大醉,一覺醒來,就成了現在這副身體的主人。

這個身體主人名字叫李天涯,表字子楚,今年剛滿十八歲,去年五月底剛考上生員,成了一介秀才。

由於長年苦讀營養不良,讀書又太用功,在放榜當天得知自己考中紹興府道試第一名,興奮過度,當晚又和一眾同窗慶祝多喝了幾杯,於是樂極生悲竟然一醉不醒。結果當晚兩個靈魂融合,就變成是現在的他,當然,後世的靈魂是主宰。

考上秀才以後,因李天涯學業出眾,深受座師賞識,又知道他家境貧寒,就舉薦他到府學宮社學當蒙師。

明朝社學都是官辦,四書五經之類的書籍免費,社學蒙師由當地縣令聘請,俸錢也由縣署支付,學生除第一次拜師需要贄禮之外,一般也不再交費。紹興府是文風鼎盛之地,社學辦得較好,僅山陰一縣就有社學近兩百所,府學宮後的這一處社學近年因為有良師指教,儒童中考取童生、補生員的比其他社學多,所以來此求學的儒童竟有近四十人,而一般社學不過一、二十人左右。李天涯一邊當蒙師,一邊準備明年的鄉試。


一覺醒來回到了四百年前,誰能淡定?

一年多過去了,在這段時間李天涯想了很多,繁囂落定,狂躁歸靜,回首前塵雖覺無奈,可既然到了這裡,那就好好活著吧。

社學儒童小的不過七八歲,大部分十三四歲,剛進學的課程是《三字經》,再學《百家姓》,然後是《千字文》《論語》等。

這個時辰是下午社學放學時間。

李天涯嘆了口氣 ,準備回家,這身體主人父母雙亡,家裡還有一位小妹叫李小嬋,兩兄妹相依為命。

多想無用,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沒辦法改變,就在這個世界活個精彩吧!李天涯摸了摸胸口的一個銀戒指,這個銀戒指是從穿越帶過來唯一的物品,戒指有兩層,外面一層可以轉動,鏤刻在六個黝黑的梵文,用一黑繩子掛脖子上。戒指是當年暑假期間李天涯去西藏旅遊,臨走時想搞個西藏的東西作記念,但是囊中羞澀, 用兩百塊從一個藏民手中死皮賴臉弄到的。

既然這個物品是陪伴我一起過來的,那就好好珍藏,作為我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念想吧。

李天涯前世性格豁達樂觀,很能隨遇而安。


心事一去,李天涯整個人感覺輕鬆了,投醪河兩岸已是春花奼紫嫣紅,芳草新綠如茵,踏在光潔的青石板上,入目都是生機勃勃的綠色,周圍人來人往,活脫脫一幅活的清明上河圖,江南的春天真是誘人啊,李天涯邊走邊欣賞起周圍的景物。

快到家時,想起最近一段時間由於自己精神恍惚,令小妹日日擔憂,於是準備去集市買一些好吃的,晚上慰勞慰勞小妹。

下午的集市上喧鬧的很,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夾著高一聲低一聲唱歌似的賣小吃的吆喝,合著軲轆聲,家禽牲畜聲,構成一曲俗世的喧囂。

橋北有個廟,叫“東橋靈土地廟”,每年正二月祀神廟會,俗名兒叫“增福財神會”。逢到會期,早早的就有城裡商家趕來,錯三落五搭起蓆棚,圍著這座土神祠連綿起市,一二里地間耍百戲打莽式的、測字打卦的、鑼鼓、“馬上撞”、小曲、灘簧、對白、道情、評話、打十番鼓的……喧囂連天,今天雖不是廟會期,倒也熱鬧異常。

作為前世見慣大都市摩天大樓高汽車馬路的穿越者,李天涯正饒有趣味地欣賞這古代充滿古典韻味的繁華場景。


“賣梨,賣梨,又脆又甜的大鴨梨,一文錢一大個呀!”一聲吆喝聲傳入李天涯耳中,直來直去的叫賣聲顯得異常的突兀。


李天涯探頭望去,路邊一個粗壯的鄉人,身邊停著一輛大車,車上堆放滿了黃澄澄的大梨子,煞是饞人。


此時邊上已經圍了一些人問價,鄉人略帶拘謹的應付著,不過價錢卻是不低。


李天涯想起小妹喜歡吃梨,於是也擠了過去,正想開口買幾個。突然身邊又擠過來一個人,李天涯定眼一看,原來是一箇中年道士,衣衫襤褸,三縷長鬚,臉容清癯。道士從李天涯身邊擠進去對鄉下人說,“大兄弟,請行行好,能否賞我一個梨吃,貧道已趕了好幾天的路了。”

鄉下人厭惡地呵斥道士“哪裡來的道士,快走,快走,我哪有梨送你吃,別阻我賣梨。”一邊說一邊走過來揮著胳膊, 道士退了一步,還繼續乞求說;“我實在渴壞了,你這麼多梨子,就給我一個吧,好心有好報的。”

道士又喋喋不休道:“一車數百顆梨,貧道只吃一個,對你也沒什麼大損害,你又何必發怒呢?”說著就伸手要去摸梨,只見他的手掌黑乎乎的,李天涯暗暗好笑,這個牛鼻子道士倒是臉皮厚啊。鄉下人大怒,擔心道士摸髒了梨,一個大踏步衝過去,猛力推了道士一下,只見道士輕輕一抬步避過,嬉皮笑臉道:“別動粗,別動粗。”還順手抹了一個梨子,只見那個梨已經留了一道黑印子。

鄉下人一見更生氣了,口裡罵聲不絕,一路追著道士不放,無奈道士腳步輕靈,身手敏捷,只是圍繞車子轉,始終追不上。

李天涯見他們鬧得不可開交,也看出那道士非等閒之輩,應該是在故意戲弄鄉人,不知鄉下人哪裡得罪了他。這時旁邊的人也紛紛勸道:“給他一顆不好的梨吧。”只是鄉人漲紅著臉,執意不肯。周圍人群圍了一大圈,鬨鬧爭執起來。

李天涯出聲道:“你們別鬧了,我來買,給這位道長一顆吧。”說著,從衣袋摸出兩個銅板,“來,我要兩顆梨!”

鄉下人和道士聞聲一看,原是一位秀才相公,都停了下來,道士打量了李天涯一眼,這一眼精光逼人,打輯道:“這位公子好,貧道有禮了”。李天涯見他變得彬彬有禮,於是不敢怠慢,回禮道:“道長好”,邊從鄉人手裡接過兩顆梨子,遞給了道士一顆,“道長,請慢用。”

道士接過梨子,也不擦一擦,直接就塞口裡,咬了一口,說道:“多謝這位公子,且別忙走,一會貧道送你梨子吃,加倍奉送。”

這時旁邊圍觀的人就譏笑道:“這破道士,說什麼混話,自己剛剛都要這位相公討梨子,現在還說送人家......”

“是啊,這臭道士,胡吹大氣!”……

李天涯也笑問:“道長既然有梨,怎麼還跟他人討梨吃呢?”

道士神秘一笑道:“剛剛貧道是需小相公的梨核做種,想吃果還必要有因。因果因果,因果輪迴,似簡實深,深深淺淺,可惜世人都不識啊,哎......”

像繞口令樣說著,一邊嘆氣一邊搖頭,又意味深長的看了李天涯一眼。

說完就大吃大嚼起梨子來,黃橙橙的梨子,脆而多汁,李天涯看的眼饞,禁不住吞了吞口水,自從穿越過來,家境拮据,這樣的好梨子他也是好久沒吃過了。

道士旁若無人的把梨吃完,將梨核拿在手裡,走了幾步,就在街上空曠的地方掘了一個坑,將梨核放進去,將土埋好後。“哪位街坊給老道端一碗水來?”

道士奇怪的行為,身邊早就圍了一大圈看熱鬧的人,早有好事者,立刻從旁邊的食肆店裡借了一大桶水提給道士,道士伸手接過,傾倒下去。

奇怪了!在眾目睽睽之下,只見那埋梨核的地方慢慢生出細芽來,慢慢抽芽長大,不多時就長成一顆梨樹,最後居然開花結果,結了滿樹黃澄澄的梨子,前後不到半個時辰。

道士先摘下兩顆最大的梨子給了李天涯道:“這倆就還給小相公了。”然後又對圍觀的眾人說:“諸位可以自己取梨吃。”

眾人又驚又喜,一哄而上,而後在眾人的哄搶中,這滿樹的梨子轉眼間已被摘下來散發乾淨,道士哈哈大笑道:“好好,梨盡了,梨樹幹還給老道罷。”又叮叮噹噹將梨樹幹伐了,將鬱鬱蔥蔥的梨樹扛在肩頭,大踏步,口裡還哼著歌,飄飄然而去。

李天涯不由看得目瞪口呆,與這相比,前世的那些魔術大師簡直就是小孩子的把戲,雖然知道這個世界是有神仙妖怪的。但親眼見到的那種震撼還是難以消除,揉了揉眼睛,心中反覆唸叨著一句話“這就是所謂的仙法嗎?”

禁不住心裡一跳,這個情節似曾相識啊,對了,這豈不是《聊齋志異》裡的故事?

怎麼活生生髮生在這個世界,難道我進入了蒲松齡老先生的聊齋世界裡?

一下子,李天涯懵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哎呀,我的梨……?”

突然一聲慘厲的嚎叫,把李天涯驚醒過來。


注:未完待續。

——長篇小說《聊齋-問道天涯》為何楚先生所著,小說情節除部分取之《聊齋志異》外,餘皆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今日發佈僅為介紹,以後會據其他平臺簽約發佈情況再行連載,特此公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