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浙江寧海縣老城內,在躍龍山上,坐落著一座千年古剎——躍龍寺。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浙江寧海 躍龍寺

寺廟離鬧市一牆之隔,幾級臺階便是塵世與神聖的交匯。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浙江寧海 躍龍寺

雖然位於寧海景點躍龍山上,這座寺廟卻非景點。不收門票,隨緣入寺。

躍龍寺是城區境內最大的古樹群所在地,寺內古樹參天。

到訪時已是冬天,樹葉飄落,枝丫繁雜交錯,好似目睹了飛舞的龍。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古樹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古樹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古樹

躍龍寺與其他寺廟相比,有些特別。它小小的院落內藏著中國傳統儒釋道三教的深層文化。

據說以前寺廟旁還建著著名的青雲道院、朱子廟、三官堂等。雖然今天除了著名學者方孝孺先生的讀書屋還依舊完好,其他皆已荒廢,但這依舊不減它的風采。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方孝孺讀書處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書屋內老門梁

到訪躍龍寺的那天,恰逢“謝年法會”。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謝年”­­——江浙一帶獨有的習俗。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在辭舊迎新之際,對過去的一年表達感恩,也祈禱新的一年平安美好。這是江浙地區多年流傳下來的傳統。大文豪魯迅筆下的《祝福》正是描寫了歲末這一年終祭祀的場景。

早在道光十年(1830年)就有文字記錄下了這一熱火朝天的節日盛況:

“擇日,懸神軸、供佛馬,具犧牲糕果之屬,以祭百神。神前,開爐熾炭,俗呼圓爐炭,鑼鼓敲動,街巷相聞,送神之時多放爆仗,有單響、雙響,一本萬利等名;或有買編成百千小爆焠之連聲不絕者,名曰報旺鞭。謂之‘過年‘,雲答一歲之安,亦名‘謝年‘。”

——《清嘉錄》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謝年也叫“做年”、“作福”、“謝神”。江浙各地區叫法不一,其內容也稍有不同。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比如蘇州“謝年”就是為祭百神,而上海“做年”則是以牲醴祭“五祀”。(醴為甜酒;五祀指中國古代祭俗中五種神祗,如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浙江寧海 躍龍寺

“謝年”與其他節日不同,是以家為單位所舉行的活動,所以沒有特定的舉行時間,每家每戶可根據自家情況擇日舉行。

法會當天,寧海居民也在躍龍寺空殿內自發籌辦了一個小型謝年慶典。居民們身著紅色喜慶的衣服在佛像前誠心感謝並祈願。與寺院師父和信眾們一同,用自己的方式,對這即將逝去的一年表示感謝。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這是傳統佛教與當地文化的高度融合。

來躍龍寺參加法會的大多數居民,他們成群結隊、熱熱鬧鬧地為寺院帶來喜慶。使寺院裡的肅穆感柔和了許多。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人們以虔誠、感恩之心為報答上蒼庇佑,祈求來年平安。躍龍寺用這般包容拉近了人與佛的距離。“人類只有在關照自己的時候才變得與神靈相似。”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感恩諸天菩薩護持;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法會結束,人們帶著對新年的期待與嚮往排著隊慢慢下山。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寧海躍龍寺——不一樣的“謝年”

躍龍寺 謝年法會

寺院外早有家人等待。這條回程的路上與來時不同,人們帶著喜悅與歡笑。這樣的寧海反而更像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