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當前,12本書讓你更好地瞭解傳染病

大疫當前,12本書讓你更好地瞭解傳染病

本文轉載自果殼(ID:Guokr42),作者李子

本文約3700字,預計一盞茶的時間讀完

商務君按:在疫情備受關注的當下,佐治亞理工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博士生李子整理出了一份12本書的書單,幫助人們更好的瞭解傳染病,包括對流行病的理解,流行病與人類歷史、與社會的關係,流行病學,疫苗,人體免疫原理在內的6部分知識。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前言:

傳染病,是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名詞。此時此刻,冠狀病毒在空氣中游曳,而我們抱持著恐懼,在家中消磨原本應該是外出遊覽或者闔家團圓的時光。

然而,疫病就在那裡。作為微生物的它們,比人類的歷史還要早上億年;隨著人類的遷徙、聚集、改造自然的腳步,它們如影隨形,並塑造了今天的我們。

當然,這其間有恐懼、有絕望,亦有博弈、共生和進步。多瞭解它們一分,或許對我們自己的命運,就更加清晰而敬畏一分。

作為一個涉獵科學、技術與健康的研究者,我習慣於用更加綜合的視角看待疫病,尤其是傳染病/流行病。我列了一個覺得還不錯的書單,推薦給你,放假甚至隔離在家的時候可以翻一翻,或許也能從人類與疫病的故事中,獲得安慰和勇氣。

理解“流行病”

流行病是什麼?我們生活在怎樣的危險之中?想要了解傳染病的來龍去脈,就必須站在更高的視角,看待我們的環境以及無處不在的疾病威脅。

The Atlas of Disease:Mapping Deadly Epidemics and Contagion from the Plague to the Zika Virus(《疾病地圖冊》)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這可以說是 Level.1 的入門書籍了。圖文並茂、輔以全球地圖,繪出疫病的傳播路徑、歷史上的流行區域等等。疫病以傳播方式分類,每一種疾病都配以淺顯的病理解釋,以及這種病的歷史與現實。當然,也有充足的歷史故事與軼事。

如果你對傳染病一無所知,那麼推薦從這裡開始。

(雖然是英文,但完全不難讀,大學英語六級水平可以掌握——除了有一些醫學術語需要查閱。)

《逼近的瘟疫》(The Coming Plague: Newly Emerging Diseases in a World out of Balance)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作者:勞裡·加勒特(Laurie Garrett)

瞭解了歷史上的疫病,或許可以瞭解一下當代的疫病。

這是一本出自普利策獎得主之手的紀實作品,把冰冷的死亡數字,變成了活生生的人,以及圍繞著神秘流行病的科學家、醫生、護士、政客與普通人。在經歷了對天花的“消滅”之後,埃博拉、拉沙熱、艾滋病等等大大地打壓了人們“人定勝天”的氣焰,重新揭示了自然是多麼兇險,以及人類行動帶來的後果是多麼地無法預測。現在我們都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來確定埃博拉的動物宿主,要走的路還很長。

關於埃博拉,另外還有一本《血疫》可以閱讀。

流行病與“人類歷史”

人類與疾病的相處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不管是某一個地方持續流行的疫病(endemic),一口氣爆發的流行病(epidemic),或者是全球範圍內此起彼伏的瘟疫(pandemic),我們與疾病的交戰,從來都不是一錘子買賣。

而疾病也不斷塑造著我們人類的歷史,影響著我們文明的進程。如果你讀了一些普及書籍,想要探究來龍去脈,那麼可以來看這兒。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The Great Influenza)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作者:約翰·M·巴里(John M. Barry)

一部恢弘的歷史鉅著,描繪了100年前那場席捲全球、帶走幾千萬人的大災難——西班牙流感(The Influenza)。它無徵無兆、風捲殘雲,讓人們陷入恐慌和死亡交替的旋渦;它在全世界各個地方、各個角落肆虐,激起不同社會的不同反應。它甚至左右了世界經濟和歷史的進程。

約翰·巴里用極其細緻的筆觸和大量的史料,描繪了這段短暫又激烈的歷史,包括歷史裡的人物群像——科學家、醫生、政客、普通人。這本600多頁的東西不是一口氣能看完的,但值得你好好翻翻。

《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s)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作者: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McNeill)

與上一部的微觀史不同,這一部可謂是“宏觀史”,將人類文明發展的模式與疫病聯繫起來。從史前的非洲叢林,到新月地帶農業的崛起,從蒙古鐵騎的鼠疫,到詹納的天花疫苗……疫病和免疫的模式,甚至與我們人類政治的運轉模式有相似之處(所謂“微寄生”與“巨寄生”)。

這是一部能讓你意外的書——我們現在的文化、政治與世界結構,竟然也是流行病在我們的文明中刻下的痕跡。

流行病與"社會"

流行病之所以讓人恐懼,不僅僅是死亡本身,還有它對於整個社會帶來的衝擊和動盪。而抗擊流行病,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亦需要整個社會的合作與反應。在疫病下的人們體現出的人生百態也耐人尋味——有時候,我們能從疫病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的魔鬼。

Epidemic and Society(《流行病與社會》)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作者:Frank M. Snowden

耶魯醫學史出身的作者,以異常流暢的筆觸和結構化的敘事,把疫病與社會的關係梳理得清晰明瞭。黑死病(鼠疫)衝擊下的歐洲,動搖的不僅是人們的信仰,還有社會的根基;而對疫病的反應,構築了一個政府對於“公共事務”的認知。

小小的跳蚤讓拿破崙在中歐潰敗,而蚊子的“選擇性攻擊”亦將鎮壓海地革命的法國軍隊置於死地。公共衛生改變了歐洲城市的命運,而從巴黎的醫院再到德國的實驗室,科學亦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When Germs Travel(《當病菌開始旅行》)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我們對疫病的恐懼,有時候會折射到社會與人身上;特別是當病菌與病毒從“外面”來的時候,一個社會的排外、恐慌與“他者化”會讓矛盾變得極其尖銳,甚至會反噬自己。

舊金山的中國城曾經背上過“鼠疫”的重負;而沙眼的陰影,盤旋於美國伊利斯島上方、纏繞著每個移民的命運。超級耐藥的肺結核如何誕生,艾滋又如何在海地肆虐,這些事例讓人反思我們應對疫病甚至是應對他人的方式。

流行病學

說完了疫病,應該說說科學了。所謂流行病學(epidemeology),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將病因抽絲剝繭、大白於天下的過程。這不僅僅是追根溯源找到病菌本身——斯諾醫生離發現霍亂弧菌還有好幾十年呢——而是怎樣的環境、怎樣的行為造就了易感的人群。理解流行病學,就是理解疫病與人。

《死亡地圖》(The Ghost Map)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作者:史蒂芬·約翰遜(Steven Johnson)

這是我最喜歡的流行病故事沒有之一。直到現在,我還曾經回想起在倫敦市中心尋找約翰·斯諾醫生的那個被拆掉了手柄的水泵,以及它旁邊的以他命名的酒吧。

這本書講述了倫敦19世紀中期那場霍亂的來龍去脈,以及病因“水源說”和“瘴氣說”的角力。最後,約翰·斯諾用一張極其聰明又極其直觀的地圖說服了所有人——不過這幅地圖誕生的背後,是許多夥伴的共同努力,以及所有有識之士的思考、探索與拷問。

疫病和“疫苗”

人類對疫病的階段性勝利,是疫苗(或接種)的誕生。但疫苗從來也不是憑空冒出來、解決一切問題的魔彈(Magic Bullet);它的背後,亦有漫長的科學道路,各方的利益博弈,甚至是矛盾與爭議。反疫苗運動在西方抬頭的今日,更需要重新審視我們手中的武器,以及我們究竟如何利用它。

《他們應當行走:美國往事之小兒麻痺症》(Polio: An American Story)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作者:戴維·M·奧辛斯基(David M. Oshinsky)

小兒麻痺症在美國曾經掀起軒然大波,這種歷史上從未造成嚴重後果的病症,由於特殊的社會條件而變成了公共衛生事件。圍繞著小兒麻痺症的疫苗研發,是兩位偉大科學家的角力、拉扯甚至攻訐。但回頭再看,他們之間或許沒辦法分出勝負——下一個三十年,勝利的將是把小兒麻痺症從世界上徹底根除的人類全體。

(P·S 這本是果殼閱讀出品喔!)

Between Fear and Hope: A History of Vaccines and Human Immunity(《恐懼與希望之間》)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我們生下來就會連續打上一系列的疫苗,接種一直會持續到我們成人。這一系列幾乎是默認程序的背後,是幾百年人們面對流行病的探索與努力,乃至社會和政治力量的博弈。你意識不到,我們現在所享受的一切,將我們從多麼兇險的境地中隔離開來;而這種安全是如此脆弱,一篇錯誤的論文(自閉症和疫苗關聯事件)就能讓一代人重新陷入危險。

這是一部用一系列的小故事串起來的、關於免疫和疫苗的歷史,讓我們不僅僅知道“要接種”,更理解其間的道理和不易。

微觀世界

如果你看完了疫病與疫病的歷史之後還有什麼好奇,那一定是我們人體和微生物本身吧。人的免疫系統如何運作、打敗入侵者?病毒和細菌又為什麼存在了那麼久、且難以消滅?它們和人類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看了這幾本書,或許會改變你對微生物的認知。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免疫系統漫遊指南》(Why Aren't We Dead Yet? )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作者:伊丹·本-巴拉克 (Idan Ben-Barak)

一本風趣詼諧、趣味十足的科普書籍,用大白話解釋了免疫系統是如何運作的。免疫系統是人的“軍隊”,亦是人的“崗哨”,但偶爾也會給人帶來麻煩。它經歷了從小到大的發育,也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最後有疫苗和接種為它添磚加瓦。

說實話,免疫學是學生物和醫學的人的噩夢,但能把一個個高深的名詞展開了解釋,也是頗有作者自己的功力。

《病毒星球》(A Planet of Virus)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作者:卡爾·齊默(Karl Zimmer)

病毒在世界上無處不在,我們這個星球充斥著這種頂著一個大頭到處遊走的奇怪“生命”(或者有機體)。病毒到底在自然界起到了什麼作用?人類的基因,居然有一部分是病毒帶來的?而讓人得癌症的病毒,居然能讓兔子“長角”……?一本神奇的小書,隨意讀讀也是三觀刷新。

《我包羅萬象》(I Contain Multitude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這本書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述了人和微生物的關係。微生物不僅僅是可怕的病菌。實際上,微生物裡只有很小很小一部分是病菌,其它絕大部分,都是和人類相安無事的普通微生物。而微生物與動物、植物的共生,對於整個自然環境也特別關鍵。畢竟,人家是有生命以來就存在的“老資格”了。

書裡有無數讓你驚掉下巴的前沿研究,比如日本人為啥能消化海苔,比如小考拉為啥要吃媽媽的“便便”,以及如何用寄生菌徹底消滅蚊子——也就消滅了瘧疾、黃熱病、登革熱等疾病。

希望在前,也需要微生物為我們保駕護航。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禁止二次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大疫当前,12本书让你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