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化蝶振翅尋夢去,暢遊天涯海角,忘卻歸途,一路幸也。@愛閱影人

她好似那熊熊燃燒的烈火,噬盡人間苦難;她猶如那暗夜飛舞的花蝶,將百態詩篇描繪入畫;她彷彿上帝失信的寵兒,心性靈動灼熱,前程卻又荊棘滿路。

她就是弗裡達,二十世紀中葉的傳奇女畫家,一位被“貶低”為神的奇異女子。弗裡達一生被苦難包圍,全身上下大大小小32次的外科手術,將她本就孱弱的身體修理得支離破碎。身體上的折磨沒有成為束縛她靈魂的枷鎖,反而是她破繭成蝶的助力,她的靈魂和思想遨遊在天際之外,拾取著星河路上色彩斑斕的迷人貝殼,串聯出一幅幅令人痴迷沉醉的畫作。

《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弗裡達》是這位曠世奇才的自傳電影,導演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將觀眾帶回二十世紀初期,走過弗裡達驚豔輝煌的一生,讓所有人更加深入的瞭解這位超越世俗,佇立雲端的女子的動人魅力。

紅色與它的補色,濃烈,俗豔,野性。囊括自然界內所有原始性的個體,激情又矛盾。放蕩生活,龍舌蘭宴會席間可以高歌粗鄙的歌曲。男人或者女人任何美麗的事物都值得你去愛。大跳探戈,狂暴發怒的時候最美,其細節的真實性給人以強大的衝擊力和緊張感。原生的特質,蘊涵著文明人所不可能具有的力量和勇氣。出色的後現代攝影,加上柔光平和的色調,貼近時代背景,渲染出一幅美豔的畫卷。

當靈魂被佔據,生命便由此激起斑斕色彩

1.此生遇見你,既是幸運,又是不幸

“我的肉體無法專一,但是我的靈魂對你絕對忠誠。”——《弗裡達》

生命的初始,是兩道靈魂的交織纏綿。弗裡達在18歲時,因為意外的車禍讓她的身體受到重創,接近一整年的時間都只能臥病在床。背部神經的創傷導致她無法直立行走,胸口以下的身體都被厚重的石膏包裹著,唯有雙手能夠適度揮舞。夜深人靜的時刻,入骨的刺痛摧殘著她,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幾乎將她吞噬。男友離她而去,心靈的空缺無法彌補,唯有畫畫是她最後的精神寄託。

《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弗裡達不是一個願意隨便認命的女孩,她那堅毅而剛強的性格附庸著她高傲的自尊心,逼迫著破敗不堪的身體一點一點的好轉。四年之後,弗裡達遇到了生命中牽絆一生的男人——迪亞哥。

他們初見之時,彼此皆是嫌棄與輕視,人生觀與價值觀的衝突,讓他們的靈魂難以彼此磨合,圖畫成了兩人溝通的橋樑,提筆一揮,趁手一畫,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迪亞哥是個私生活放蕩無度的人,肉體的無處安放讓他連續兩次失去妻子,但是他又是個靈魂忠誠的人,他選擇了弗裡達,用一生珍視她。可常人誰又受得了這般行事風格,在弗裡達眼裡,如果肉體都無法遵從內心,所謂的“靈魂忠誠”也不過是個虛偽的幌子。

其實,迪亞哥從來都不屬於誰,他只屬於他自己,沒人能夠控制或是駕馭他,縱使是能在靈魂上與他契合的弗裡達也不行。弗裡達一次次的撞見迪亞哥的背叛,一次次忍受迪亞哥的背叛,不是她心胸寬廣,無所在意,而是她太愛這個才華橫溢的男人,她太崇拜這位早已名揚四海的畫作大家。所以哪怕內心備受煎熬,她依舊能鎮定自若,一笑過之。

《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直到迪亞哥在畫室與弗裡達的妹妹發生關係,弗裡達徹底暴怒,她將迪亞哥趕出家門,自己一個人躲在畫室默默流淚。此時此刻她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了精神世界是那麼的孤獨與寂寥,這個世界上只有她自己才是真正瞭解自己的人。

愛的越深傷的也就越深,弗裡達與迪亞哥分居而住,她剪去自己的長髮,日日借酒消愁,殊不知此酒入腹愁更愁。弗裡達的愛和靈魂完全被抽空,人生彷彿在一時之間失去了所有色彩。

藝術的靈感往往來源於苦澀難飲的生活,《剪掉長髮的自畫像》是她與曾經糟心人生的道別,是愛與被愛之間的掙扎。

《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2.兜兜轉轉,回望一生,依舊是你

1939年,弗裡達應邀前往法國,在巴黎舉行個人畫展。她的作品被盧浮宮收藏,並且獲得了畢加索的高度讚賞。在事業上大放異彩,耀眼奪目的同時,她自己也陷入了深入骨髓的寂寥,歷經12載的風風雨雨,她發現自己愛迪亞哥早已勝過愛自己,沒有迪亞哥的生活是如此的單調乏味,毫無意義。

可她返回墨西哥,試圖與迪亞哥和好如初時,迪亞哥卻向她提出離婚,由於政治上問題,迪亞哥必須離開墨西哥到美國避難,此去不知何時能歸來。剛剛癒合的傷口再次被無情撕裂,弗裡達放任自己沉淪在菸酒的麻醉裡,日漸消瘦。

菸酒的刺激加上情緒的低潮,這對弗裡達的身體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但是對迪亞哥的思念卻是愈加濃烈。直到弗裡達再無法行走,墜入人生低谷,眼前的一切變成灰色,迪亞哥終於從美國回來,他對著弗裡達請求複合,弗裡達淡淡的說自己不需要被憐憫,迪亞哥卻輕聲回道:“我需要。”四目相對,嘴角泛起笑意,他們彼此的人生又重新煥發光彩。

《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愛情的魔力可以拯救一段灰暗的人生,但它所帶的毒刺也能置人於死地,可人們往往只記住了初嘗其味時給予的甜蜜,卻有意無意的忽視它會造成的傷害。這也恰恰是愛情最讓人著迷的地方,因為危機四伏所以才更加可貴。

生命如彩,怒放如畫

1.破繭成蝶,浴火重生

奇才總是被上天妒忌的,也是被上天寵幸的。弗裡達車禍遇險,遭情人拋棄,但懂得了親情的珍貴。父親對她的愛護給了她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哪怕身體被桎梏在僵硬的石膏之下,思想卻是遨遊在藝術之海。

她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但在這一幅哀莫大於心死的模樣之後,是從灰燼裡重生的精怪。她嘗試第一次雙腳接觸地面,邁出艱難一步時,那刺骨的疼痛無人能夠想象,可她就是做到了。災禍是上天賜予的,奇蹟卻是自己創造的。骨子裡那躁動不安的血液,是支撐她一直向前奔跑的原動力。

《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從她站起來的那一刻起,從她難以抑制地尖叫出聲那一秒,從她拿起畫筆在身體上描繪蝴蝶的時候開始,生命便以從洶湧澎湃到失控迸發的姿態,從這具瘦削破碎的軀體中熊熊燃起,燒成一道灼熱耀眼的光芒。

2.面對死亡,放聲大笑

“她的畫犀利又溫煦,堅硬似鋼鐵,柔美如蝶翼,歡欣若醇酒,悲慘如人生。”——《弗裡達》

弗裡達就是最豔紅亮麗的那朵花,它的根部可以被搗毀,但那種由衷的原初的絢爛,仍然會盛放到極致。生命終點的畫展,她乘“床”而入,妝容精緻,氣色紅潤,微笑掛在臉上,自信而優雅,宛若一位跌落人間的天使,華貴美豔,鋒芒畢露,才氣逼人。

短短四十載的人生裡,那麼多那麼大的苦難與孤絕,全被她別出心裁地封印在畫作之上。她是凌然於時代的存在,她對畫畫,對生活,對美,對愛,念念不忘,又云淡風輕。她無法控制好生活和肢體上的磨難,卻能平衡好藝術與自我的精神世界。

《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在人頭攢動的畫展上,她高舉酒杯,一飲而盡,躺在床上享受著獨屬於她一個人的讚譽。畫廊是她的主戰場,她在這裡就是那個永遠不倒的王,所有人對她都只能望洋興嘆。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修行,孤獨的來,孤獨的走

“我畫自畫像,因為我經常是孤獨的,因為我是最瞭解自己的人。”——《弗裡達》

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誰都逃不開,誰都離不了。人需要與自己交流,需要在喧囂嘈雜的鬧市裡,尋一片自己的淨土,沉思考量。

弗裡達的內心大部分時間是空虛的,是被孤寂填滿的,幾乎沒有人能明白她心中所想,更加無法瞭解她腦海裡那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她之所以深愛著迪亞哥,是因為在這茫茫人海中唯有迪亞哥能讀懂她心中所想。他們互相欣賞,彼此理解,成為對方精神世界裡溫暖的港灣。

《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可惜正如弗裡達說的那樣,迪亞哥是她最好的知心朋友,是她最好的人生導師,是她最好的藝術家,但是卻從來沒有成為過她的“丈夫”。在大半輩子的人生裡,弗裡達都是在與自己共處,與自己和解。

人生註定是孤獨的,孤獨的來,孤獨的走,不會停留,你唯一擁有的是中間那段充滿激情的燃燒歲月,那段歲月值得被銘記。

結語

《弗裡達》:但願離去是幸,永不歸來

弗裡達,藝術與天賦的代名詞,同樣是苦難和煎熬的承受者。她簡短緊湊的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大災大難;飽嘗了大喜大悲,大紅大紫;擁有過鮮花和掌聲,聆聽過美譽和讚賞。儘管只有寥寥四十載,但卻是那麼的精彩絕倫,惹人嚮往。

人間美好,她卻不願再來,或許早早逝去於她而言是最好的結局,如此她便可以脫離身軀的束縛,自由翱翔在藝術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