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引言:

2019年國慶檔成績斐然。國家電影資金辦數據顯示,截至10月3日晚20:30,國內今年累計票房突破500億元,達到500.31億,於此同時,國慶檔票房也即將突破50億大關,創歷史新高。

作為近幾年市場市場表現最好的國慶檔,建國70週年的三大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都取得不錯票房。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接近35億元,各大平臺電影評分同樣居首,成為檔期最亮眼的作品;《中國機長》緊隨其後,票房逼迫25億;《攀登者》高開低走,但也有望衝擊10億元大關。

可以肯定地說,國慶檔讓我們對中國電影充滿期許。結合近幾年國慶檔電影題材,我們發現主旋律題材進一步豐富、影視行業資本逐漸回暖,但同時應該警惕檔期同一類型片扎推等現象。

內容:題材“以小見大”、“獻禮三子”拓展主旋律類型

近幾年,真實事件改編的國產主旋律電影逐漸成為市場熱門,如:《湄公河行動》《戰狼2》《我不是藥神》,今年的“獻禮三子”也延續了這種模式,但於此同時我們也發現,這三部片子進一步拓展了主旋律題材的內涵。

《我和我的祖國》第一次讓七位不同代系的導演同臺展示, 用小人物的視角來描繪重大歷史事件,細緻又不失深情,也深深點點燃影迷的愛國熱情。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中國機長》 採用典型的好萊塢災難片的類型敘事方式來表現英雄人物的真人事蹟,同時融入了親情元素,進一步拓展了主旋律的類型風格。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攀登者》用愛情線和攀登線雙線交叉敘事,拓展了影片主題,我們從中也看到主創人員意圖打造一個更加宏大的史詩敘事影像。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全面總結這三部電影,我們發現每一部都值得肯定,當然也有提高的地方。

《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宏達,視覺獨特。從管虎的《前夜》、張一白《相遇》、徐崢《奪冠》、薛曉路《迴歸》、甯浩《北京、你好》、陳凱歌《白晝流星》、文牧野《護航》,這些故事分別選取70年7個普通人物的角度,來展現了開國大典、兩彈一星、中國女排、香港迴歸、北京奧運、中國載人航天、國慶閱兵中平凡人的家國情懷。

從短片的敘事角度來說,影迷普遍比較認可甯浩、徐崢、管虎的作品、觀眾對陳凱歌散文式的電影風格還是有一定的接受困難。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電影《中國機長》是根據發生在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的故事。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作為一部成熟的災難片,故事被清晰的劃分為三個階段:災難開始前、災難發生中以及災難過後這三個階段。

縱觀全片,該片故事完成度高,敘事流暢。與此同時,張涵予、袁泉等許多演員紮實的演技,加深了觀眾的緊張感,將觀眾很好的帶入劇情。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但另一方面,影迷對於楊穎、關曉彤等出演的角色褒貶不一,這種無關緊要的人物一定程度消弱了災難片的緊迫感。

《攀登者》也是根據早年中國登山隊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的故事。

從故事完成度上來說,本片分為攀登線和情感線兩條線索,但觀眾對影片中穿插的兩條感情線不滿。感情線的處理方式讓影片前部部分敘事節奏太過緩慢,方五洲與徐纓的愛情貫穿整部影片,最終在中國登山隊選擇再次奮力一搏的時候,影片卻開始大力渲染兩人的戀愛氛圍。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這種類型雜糅讓影迷感覺故事主題有些混亂,但主創團隊的創作意圖還是值得肯定。

行業:影視股“聞風而動”、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近兩年,隨著影視寒冬的到來,影視股市值蒸發大半。但是,隨著國慶檔的推動,影視股開始回暖。其實,早在今年8月中旬以來,A股傳媒板塊的相關影視股已經開始不斷上漲。

8月14日至9月27日,Wind影視指數已經上漲了14.69%,其中,作為《攀登者》主要出品方的上海電影,市場表現更是搶眼,漲幅高達32.70%。此外光線傳媒、北京文化等影視公司,市場表現也不容小覷。

《攀登者》的主出品方為上海電影,《中國機長》的主出品方為博納影業,《我和我的祖國》主出品方包括博納影業、華夏電影、阿里影業三家公司。此次國慶檔的規模巨大,眾多影視公司參與其中。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我和我的祖國》共有51家出品方,11家發行方;《中國機長》有21家出品方,2家發行方;《攀登者》則有28家公司參與出品,5家公司參與發行。

從主要出品發行的公司來看,此次國慶檔最後的大贏家是博納影業和阿里影業。其中,博納影業是《我和我的祖國》的三大出品方之一,《中國機長》同樣是博納影業的主場,主出品、主發行。

從《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烈火英雄》這些歷年爆款到《中國機長》在今年國慶檔期的強勢和逆襲,博納影業對於市場和題材的精準把握,眼光獨特,這不是一日而蹴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機長》中,中植作為博納的股東後,第一次以出品方的形式直接參與電影投資。毛阿敏作為中植集團的老闆娘,親自演出電影主題曲,並與劇組一起跑宣傳。

《攀登者》的投資方里,高晟財富也是中植系旗下四大財富管理公司之一。一項低調的中植系參與國慶檔的投資和出品,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影視行業的正在逐漸利好。

阿里影業同樣是《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的前幾名出品方之一。今年出品的《綠皮書》《何以為家》等非主流商業類型電影,都讓業界刮目相看。

此次國慶檔助力兩大熱門影片,足可以看出,阿里影業對於題材和內容的精準把控能力。但與此同時,隨著《攀登者》票房不及預期,主出品方上海電影集團的的股票和公司業績估計會出現波動。

檔期:史上最強檔期名至實歸,但需警惕類型扎推

2013年徐克的《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標誌著國慶檔開始成型,之後兩年甯浩、徐崢和開心麻花分別以喜劇類型佔領市場高地。2016年至2018年國慶檔領跑的電影分別是《湄公河行動》《羞羞的鐵拳》《無雙》。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縱觀以往國慶檔,我們發現,犯罪片、動作片、喜劇片等商業片是票房的保證,這其中尤其以喜劇片為主。以往國慶檔票房前三的電影《羞羞的鐵拳》《港囧》《夏洛特的煩惱》全部是喜劇題材。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與以往檔期最大的不同是,今年國慶檔的特點是影片類型上有所減少,重量級別的影片全帶著獻禮元素。過分聚焦檔期,也容易把中國類型片發展道路引入歧途,我們應該鼓勵多樣的類型片市場。


目前中國電影人還是缺乏大數據分析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總是跟著市場的節奏,扎堆同一類型的題材。太多的主旋律題材佔據了很多其他題材的電影作品,電影市場類型往往會陷入一種一擁而上和一鬨而散的惡性循環中。

喜劇題材扎堆其實並不限於國慶檔,在以往的春節檔、元旦跨年檔中也有重要地位。開心麻花在過去幾年黑馬頻出,但過渡的同類題材讓觀眾最終審美疲勞。

覆盤2019國慶檔:票房史上最強、影視寒冬逐漸回暖

《李茶的姑媽》讓開心麻花的市場號召力大打折扣,艾倫《人間喜劇》口碑票房崩掉、馬麗《來電狂響》也並未展現此前《羞羞的鐵拳》的票房統治力,最終只有一個沈騰在《西虹市首富》《飛馳人生》《瘋狂的外星人》等大檔期喜劇大片中頻繁出現。

結語: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熄”。中國票房國慶檔的豐收,當然不是偶爾的,它是中國電影經過產業化改革,擴大市場規模、強化了經濟實力的後果。

沒有這幾年中國電影產業的正本清源、我們很難想象電影質量的大規模提升、沒有對觀眾的培養,我們很難確定觀眾會如此大規模的擴大和提升觀影水平。

我們還需注意到,中國電影發展還需要進一步鞏固,要在內容質量、生產機制等方面遵守“電影工業美學”的內在創作規律,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邁入電影強國的序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