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1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王陽明如是說。

在我很小的時候,有時為了給爺爺改善伙食,母親特意單炒一碟菜,裡邊加幾片肥肉。飯前悄悄叮囑我,“這是給你爺的,你不要吃”。我答應下來,到正式吃飯的時候,果然一筷子都沒動。不管爺爺怎麼勸,我堅決不伸筷子。之後心裡很是驕傲,我能信守承諾,堅守底線,戰勝自我,特別有成就感。也不為什麼,就為了大人們的一句表揚:“這娃很值價。”這個“值價”大概意思就是自尊、自愛。到這時候大致學會了自我剋制。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或許是肉片吸引力不足,挑戰難度不大。後來母親到公社開會,領著我去街鎮上稱了一點餅乾,我捧著吃,母親也說了:“給你爺留些。”我一分為二,先把自己的那些吃了,剩一半,路上想,再吃一塊不要緊。結果一吃再吃,就剩一塊了。後來這一塊也只剩下半塊了,最終還是帶回去讓這半塊餅乾跟爺爺見了個面,爺爺說:“我不吃,你吃去。”於是,最終還是自己吃了全部餅乾。這一路,我的堅持和慾念相互鬥爭了一路,最終還是以半塊餅乾的微弱優勢險勝了慾望。

孟子說:“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剋制自己的慾念並不容易。剋制住了,也就有所增益,突破自我,達到自己所不能達到的高度。

魏徵又說過:“見可欲,則思足以自戒。”

這是剋制自我的方法,先想想自己擁有了什麼,知足了就能減弱肆意生長的慾望。

但是,有時遇到喜歡的書,突如其來的想據為己有的想法幾乎不可遏制,強烈得幾乎要達到放棄自尊、不顧一切,毀滅自己“道心”的程度,那種感覺不亞於煉獄般的考驗。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小時候缺書,初中極度書荒、百般無聊的時候,把姐姐的立體幾何課本拿來硬啃。那時候對書有一種飢渴感,然後“飢寒起盜心”.

一次放學後到鎮新華書店,書店店員遠遠地在一邊和人聊天,絲毫沒有關注這一邊。而面前玻璃櫥櫃正開著,裡邊一本連環畫冊伸手可及。竊?不竊?鄰家小孩在無人看守的玉米地裡掰玉米的感覺就來了。天人交戰,猶豫良久,還是邁開腳步,從書店裡走出去了。一到街面上,大汗淋漓,清風吹來,竟感覺無比輕鬆,暗自慶幸自己沒有伸手。

每天九點多學校吃早飯,我總是匆匆吃完早飯,回到空無一人的教室,依次翻同學的桌兜。記得某同學有比較好看的課外書,或者雜誌,就翻出來看,看完了再悄悄放回去。那情形,自我感覺和後來看到《孟子》裡乞食於東郭墦間的那個齊人很類似:“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

漸漸地也算讀了些書,《厄爾斯騎鵝旅行記》《大林和小林》《孟豪森歷險記》(又名《吹牛大王歷險記》)這些書就是這樣讀的。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後來這一行為被同學發現了,男生倒也罷了,主要是女生.那時候都很封建,三八線畫得很清晰,不免惡語相向,罵我是偷書賊。雖然有些理虧,但是也不太服氣:這怎麼算是偷呢?其一,這書這個時段也沒人看,閒著也是閒著;其二,我看了原放回去,既沒有據為己有,也沒有損壞,書中文字還在,又沒有少了你什麼,打什麼緊?

這個邏輯倒和後來看到的關漢卿雜劇《魯齋郎》的上場道白有一拼:

“ ……但見人家好的玩器,怎麼他倒有,我倒無,我則借三日玩看了,第四日便還他,也不壞了他的。人家有那駿馬雕鞍,我使人牽來,則騎三日,第四日便還他,也不壞了他的。人家有那俊俏的婦人,我便叫人抬來,留三日,第四日便還他,也不少了他的。我是個本分的人。……"

2

十年寒窗,鐵硯磨穿。1988年我考上了大學中文系。一次在小郵局寄完家信之後,順便到旁邊規模不大的書店裡看書。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滿書店裡就看中了兩本書:

一本是法國女作家薩岡的《你好,憂愁》,主要是這個書名吸引我,感覺很吻合當時年少又多少憂鬱的我。但外國小說一時半會看不完,再看價格,也比較貴,就放下了。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另外看到一本《李敖的情話》,書不厚,裝幀簡單。李敖是誰,一概不知。就站在那裡,從書架上抽出來,隨便翻翻。結果一翻就放不下了,一口氣讀著不知不覺幾篇就讀完了。再看價格也不貴,不到一塊錢就買了帶走。帶回宿舍再細細閱讀,感覺妙不可言,眼界大開。

李敖怎麼寫文章?

李敖很幽默。寫他給女生寫的情書的種種結局:被火葬的、被水葬的、被揉皺的、被撕碎車裂的……能列舉幾十種,然而愈挫愈奮屢敗屢戰。模仿金聖嘆的《不亦快哉》寫了十幾條“不亦快哉”,每一條都足以讓人絕倒、噴飯。

過去看到寫母親的文章,文中的母親形象都很崇高偉大,大愛無私,吃苦耐勞,勤儉持家,頭頂種種光環,幾乎沒有例外。而李敖在書中寫《媽媽的夢幻》《媽媽•弟弟•電影》,以幽默詼諧的筆墨把媽媽拉下了神座,盡情地調侃,活脫脫地畫出一個可愛的小女人形象。

以往看到寫母親的文章都看出了母親的可敬,然後敬而遠之;李敖筆下的媽媽,能讓人看出可愛,又因可愛而親近。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李敖

李敖也很犀利、鋒芒畢露,批判什麼直截了當直擊要害,不會迂迴曲折。批評千篇一律、陳詞濫調的文章為“狗屁文章”,還分為三類:“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就此三類做了仔細陳述。語言犀利是犀利,但覺得不免尖酸刻薄。批評性的文字不是該委婉含蓄地用春秋筆法嗎?《紅樓夢》中林黛玉說“唯才子筆墨方能尖刻”,一語中的。

李敖灑脫隨意。他看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隨便翻開,風吹到哪一頁就看哪一頁。他在大學裡常年一襲長袍,飄然而過,特立獨行,成為臺大校園一景或是一怪。

李敖很深刻。他說人有兩類,君子和小人。但真君子少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卻比比皆是。偽君子的危害更甚於小人,與其做君子不得,毋寧做真小人,遠勝偽君子。

李敖也自戀。他說,“白話文在李敖手裡,已經出神入化”,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必有不世出的人出世。“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想,你文章確實好,但是怎麼就這麼不知道謙虛呢?

他說,將來大學女生的枕邊,必有李敖的書。如果只有一本書,必然是李敖的。如果有兩本書,第一本是李敖的,第二本仍然是李敖的。

不管如何,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巨大,這是無可避免的。它顛覆了我的文章觀念,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語言生動些、活潑些不行嗎?為什麼要一本正經做聖人狀?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李敖

我第一次見到李敖的書,讀到李敖的文章,就是《李敖的情話》,再遍尋李敖的書,沒有。這本書在我們中文系風靡的程度,讓我始料未及。先在我們宿舍傳遍了,然後在班上幾乎人人傳閱。我買回來看過一遍之後,除了偶爾回到我手裡報個到之後,一直都處於“傳閱中”的狀態。

就這麼傳著傳著,書都快被翻到散架了,封皮上的塑封已經全部脫落,再後來這本書就不知道傳到哪裡去了……

3

我再一次對書起“盜心”絕對和李敖有關。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那時候到圖書館借書有一套嚴密而完整的程序:先領來一些印好的借書條,再去類似中藥店放藥材的櫥櫃前,拉開抽屜翻找那些索引卡片,找到了,把該書的信息往借書條上抄,寫好後交給工作人員,然後工作人員到書庫裡取書。取來之後把書中的卡片拿出來,讓你填寫,卡片存放好後,把書交給借閱者,一次借書才算完成。

工作人員有時候懶得跑路,接到借書條看都不看就說:“沒有!”或“這書借出去了。”然後採取變通的辦法,讓我們在還書區還回來的書裡去挑,看上什麼書就借什麼書。不過這也行,除非老師定了什麼閱讀任務指定了讀什麼,通常情況下我讀書也沒什麼目的性,簡化了程序其實也很方便。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有一次去圖書館借書,工作人員正遠遠地在一邊扎堆聊天,聊得正起勁。

見人來了就不耐煩地說:“去去去,到那兒自己翻去!”於是我到無人看守的還書區,爬上高高的水泥平臺,俯下身子,在還回來沒有歸架的書堆裡隨便翻。

翻著翻著,赫然發現《獨白下的傳統》,李敖,這是我見到的第二本李敖的書!所謂“清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回頭一看,工作人員離我大約有十幾米,根本無暇朝我這邊看一眼。不用手發抖,也不用心怦怦跳,我有充足的行動時間和空間,完全可以把這本書揣進懷裡,然後從容不迫地爬下臺子,不緊不慢地離開。

此時心裡那個賊跳出來了:“動手呀,你拿呀,沒人管的!”

但是心裡那個君子拽著我的手:“‘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賊說君子:“你蠢、你傻!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只要一動手,這書就永遠屬於你的了!”

君子說:“人要有底線!”

賊說:“你真是迂腐得可笑!這是當著他們的面,大大方方地拿,不是偷!況且,要怪只能怪他們翫忽職守,這只是對他們不認真工作的懲戒!”

君子說不過賊。眼看我要全面淪陷,君子果斷出手,把我的手拉起來,朝著管理員一揮,大聲說:“我要借這本書!”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永遠沒有人知道,我剛才經歷了這麼一場激烈的鬥爭。或許不是君子有多強大,主要是這賊膽子還不夠大。其實,從來都是有賊心沒賊膽。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以後的生活中,大致也算衣食無憂,因為工作原因,想讀書也算方便,原先心中所存的“賊心”已經無形消散,大概算是“賊心已死”。

所有人終其一生會面對種種誘惑,產生許多妄念執念,各種顛倒夢想,心猿意馬,惑亂於心。就如《西遊記》中的六賊:眼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全部是心內之賊。

一部《西遊記》其實也是人生寓言,各種降妖除魔的艱苦過程,其實就是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過程。然後,“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閱讀的故事 | 我的內心有一片小宇宙,裡邊住著君子和賊

-END-

作者丨任萬軍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