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自由,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一)


昨晚發了篇文章《特殊時期,武漢人知道自己應該感恩誰》,早上起來預料之中的看到文章被和諧了。但不讓發聲和不發聲,在我看來卻是兩種不同的處世方式。


正如薩特的觀點,“人永遠無法丟掉的就是自由,聲稱自己沒有選擇的自由,只是自欺欺人,只是因為不願意承擔選擇的責任”。


很多人大肆吐槽言論自由問題,把自己許多行為解釋成被逼無奈的求全,但實際上不過是怕承擔自由言論後的責任,控管絕不等於無法說話、無法寫字、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戰後,納粹德國的士兵為自己辯護,犯下的惡行是軍人服從命令,其無法自由的做出自主選擇,但真的是這樣嗎?他可以做逃兵、可以叛亂、甚至可以自殺,這都是可以進行的自由選擇,但其因為害怕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而放棄了自身自由選擇的能力。


重新認識自由,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意識到,自己是絕對自由的,我們之所以感到不自由,感到管控,恰恰是因為自身有所顧慮,而在權衡結果後,自主的決定了自己的行為。


作為心智成熟的社會人,其實我們早已就應知曉,世界上並不存在那種完全無邊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後果的自由選擇。


如今我們就應尊重當下的諸多規則,但尊重規則並不等同於給自己的一些行為尋找到合理的藉口,我們自己所有的選擇都是自主決定做出的,包括那些並不喜歡的事,而在做出決定的那一剎那,個體完全的自由。


(二)


在真小人和偽君子之間,人們更加討厭偽君子,因為偽君子善於尋找藉口、從不承認錯誤缺陷,遠不如真小人來的坦蕩,而君子這樣的精英人設,也本就很容易崩潰。


小人面對問題,很多時候為了保全自己會退縮,但至少承認選擇是自己做出的,不會尋找各種各樣的藉口,掩飾自己是如何的被逼無奈,不會像偽君子一般兩面三刀。


重新認識自由,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在重新理解自由、理解選擇,再次審視自己的人生時,我發現我自己也在一路尋找藉口,用“非自由”的選擇來推卸自身的責任,甚至還把自己包裝成弱者。


比如創業時,項目後續商業化不太理想,我會找藉口推脫為由於投資人一直逼迫做用戶數據而不讓太早商業化,從而最終導致這個結果,但實際上沒有更早思考商業化探索,也是我自己的自由決定。


在職場裡,面對業務的停擺,我會推脫為這是公司決策,不繼續投入資源所導致,因此最終的結果與自身完全無關,但真的是這樣嘛?其實不然,只不過我當初選擇了妥協罷了。


重新認識自由,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三)


在自由問題上,還有些人喜歡用歐美的自由來貶低國內,這不過是總覺得別人家裡孩子好的心理,我們又對歐美真的瞭解多少呢?


近期新冠肺炎的全球化蔓延,大量國人、華人、外國人爭先恐後的到中國,已經充分驗證,我國體制下的諸多優勢。


自由與否,純靠我們自身的定義,由於擔心後果、責任,而放棄其他選項,同樣也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我們不是弱者,而是自己生命的主導者,


當重新認識“自由”之後,我一瞬間感到更加豁達,也真正的感到自由的力量,我們生活裡許多不自由的枷鎖,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扣牢的。


作者孫凌,十年大學生市場從業者,每日成長精進。


(3月8日 晚 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