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高考的高考

不是高考的高考

國家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當前的大部分70後、80後、90後都經歷了高考。而我就是那例外的一少部分,沒有經歷高考,而是經歷了中專考試。但對我們這輩人來說,中專考試與後來的高考的性質其實是一樣的,只是高考的層面高一些,可選擇報考的高校也更多。至於為什麼不選擇高考?而去選擇中考?大部分年輕人都會我們這樣的一個問題。其實,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在我們那個年代,大部分農村出來的孩子,都為了一張城鎮居民戶口,而首先選擇中專;只有那部分中專沒機會的學生,繼續就讀三年高中,而再次選擇高考。即使這樣,還有近一半的學生還是放棄了高中學習,而選擇就業找工作了。那時候高中考大學的錄取比率很低。

不是高考的高考

我們中考那一年,正好是鄧小平到上海、深圳等地南巡。那個時代正值改革開放高速發展時期,學校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儘管這樣,我就讀的學校當時還是比較艱苦的,與現在任何一所學校不好比的。沒有專用教室、沒有運動場、沒有會議室。唯一的場所就是一塊水泥地澆築的籃球場,兩邊兩個水泥墩子做的籃球架。在我中專畢業那年,聽說學校被合併取消了。現在學校舊址也成了農村一家服裝廠,再也沒有了昔日學校模樣。那時考試的學科不比現在少,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但由於那時交通條件限制,那時的統考,全縣沒有集中統一,而是分散佈置在各個初級中學,也就是都在自己學校進行。當然監考教師是其他學校統一安排過來進行組織監考的。那時的考試與現在最大的不同,就是事先填報志願,然後再組織考試;等分數出來後,再看填報學校是否錄取。

不是高考的高考

儘管那場考試離現在快近三十年了,但那時的年輕的我真的什麼都不懂。一切都是在老師的安排和指導下進行,對自己的老師是無條件的信任。雖然那是一場不是高考的中考,但回想起來還是十分懷念昔日的母校,感激曾經任教過自己老師。如果沒有當時的那場考試,沒有老師的教學與指導,沒有母校的教誨,我以後的人生就不是這樣走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