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藝術歌曲發展的奠基者,可惜34歲時因傷寒和腸出血英年早逝

“藝術歌曲”是一個舶來品,它是隨著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抒情詩的興起而繁榮起來的一種聲樂體裁,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產物,盛行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主要特徵是採用比較有名的詩詞作為歌詞,將詩歌與音樂完美地結合起來,在眾多音樂題材中顯得尤為高雅且極具內涵。

中國藝術歌曲發展於上個世紀20年代,當時中國一大批專業音樂家登上專業音樂樂壇,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藝術歌曲,黃自乃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我國藝術歌曲發展的奠基者,可惜34歲時因傷寒和腸出血英年早逝

黃自1904年出生於江蘇省川沙縣(今屬上海市)的一門望族,父母都是有文化素養的開明人士。

1916年,黃自考入北京的清華學校,開始接受西方音樂教育,先後曾跟隨何林一夫人學習鋼琴,跟隨王文顯夫人學習和聲。

1924年,黃自公費留學美國,進入歐柏林大學攻讀心理學,並於1926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之後又在歐柏林學院繼續攻讀音樂理論和作曲,於1928年轉入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鋼琴,並於1929年取得音樂學士學位。

1929年,黃自回到上海,先在滬江大學任教,於1930年被蕭友梅聘為上海國立音樂院教授,併兼教務主任。在上音專工作的8年間,黃自擔任全部音樂理論和作曲課程的教學工作,培養了一大批音樂人才,他的學生中有賀綠汀、陳田鶴、江定仙、劉雪庵、丁善德、錢仁康等著名音樂家。

1938年5月,黃自因傷寒和腸出血逝世於上海,年僅34歲。


我國藝術歌曲發展的奠基者,可惜34歲時因傷寒和腸出血英年早逝

上海國立音樂院的老師們,左一為黃自

黃自從1926年在歐柏林大學學習音樂開始,到1937年完成他的最後一首作品《熱血》,前後12年共創作了各種體裁的作品94首。數量雖然不多,但其中涵蓋了獨唱曲、合唱曲、清唱劇、鋼琴曲、室內樂、管絃樂等眾多音樂體裁。

其中最重要的當屬藝術歌曲的創作,這是鑑於當時中國音樂教育的落後和國內時局的限制,歸國後的黃自選擇了聲樂這一更易於民眾接受和音樂啟蒙的創作體裁。黃自是繼蕭友梅、趙元任、青主之後在我國藝術歌曲創作中最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被稱為我國“藝術歌曲發展的奠基者”。


我國藝術歌曲發展的奠基者,可惜34歲時因傷寒和腸出血英年早逝

右二為黃自,最中間為蕭友梅

除此之外,黃自作為音樂理論家,他的理論著述計有23篇論文和6部書稿,總數約百萬字,顯示了黃自紮實的音樂理論修養和學術開拓精神。

在中國近代藝術歌曲的創作實踐中,如果說蕭友梅、趙元任等人在開始嘗試採用歐洲的作曲技法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結合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貢獻的話,黃自則是進一步把中西方音樂語彙與寫作手法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黃自一直致力於將西洋唱法與中文發音相結合,在音樂創作中特別注重中國歌曲自古以來強調歌詞韻律和旋律、節奏密切結合的風格特徵。

趙元任先生曾評價黃自的藝術歌曲說:“他的長處是寫什麼象什麼,總是及得體,總是及好唱,我曾稱他為現代中國最可唱的作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