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上癮,做父母的要反思自己了

現在許多孩子都喜歡玩智能手機和電腦,對此很多家長也是苦不堪言,其實,導致孩子愛上手機和電腦,其最大的責任是我們家長。最新的數據表明,一萬名0-5歲幼兒中,孩子玩手機的比率高達80%,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孩子,而是來自於父母。

孩子玩手機上癮,做父母的要反思自己了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他們通常會自己主動地給孩子提供手機,特別是在外面公眾場合,手機幾乎成為父母讓孩子安靜下來的一個“殺手鐧”。一部手機就能讓孩子乖乖地坐在那兒玩一天,父母再也不用花心思去哄他。但與此同時,危機也在一步步地逼近孩子。

孩子玩手機上癮,做父母的要反思自己了

孩子過早地頻繁使用手機,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傷害極大。兩歲以內的寶寶大腦發育很快,在這段期間內,雖然大腦已經慢慢發育成熟了,但大腦的功能卻依然不健全,尤其是自主神經的調節能力差。這個時候,一旦受到外部因素刺激,就可能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從而導致孩子出現焦慮不安,注意力缺乏等症狀。

孩子玩手機上癮,做父母的要反思自己了

其實,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並不相同:

第一類是社交型依賴:假如你的手機的通訊錄裡面有100個電話號碼,微信裡有200多個好友,QQ各種群裡面還有3000多網友,如此強大的人脈關係,你都難以割捨,跟別提自控力差的孩子了。

第二類是遊戲型依賴:手機裡面的各種單機或者網絡遊戲繁多,在長期的玩遊戲過程中,一點點積累下來的等級和經驗使得孩子充滿成就感,自我價值得到滿足。

第三類是娛樂型依賴:這類孩子的手機裡面好友並不多,遊戲也很少,但裡面卻全部都是播放器,包括音樂、電影、照片等,這些東西佔據了孩子的心和時間,導致孩子不想寫作業,無時無刻都想摸手機,一有空就拿出手機玩。

孩子玩手機上癮,做父母的要反思自己了

所以,假如你的孩子非常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我們要先分析一下,自己家的孩子到底是屬於哪一類的手機依賴症,然後再進行對症下藥,找到相應的應對方法。

一、建立親子約定首先,家長首先要自我反省,要意識到手機只是一種工具,不能成為孩子們的玩具,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跟孩子做親子約定,從而逐漸的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內容與時間。讓孩子知道規則的存在,從而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孩子玩手機上癮,做父母的要反思自己了

二、轉移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其次,一旦孩子玩手機已經上癮了,那你也不要太著急,沒有什麼東西是戒不掉的,連毒品都能戒掉,更何況是玩手機這種小事呢?你可以耐心的,慢慢的幫孩子戒掉。父母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一起閱讀和學習,或者帶孩子出去散散步、聊聊天、讓孩子多與別人交流、或者可以試著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等,這些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

孩子玩手機上癮,做父母的要反思自己了

三、父母要以身作則,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俗話說,言傳身教,你想要讓孩子不玩手機,那麼首先你要停止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所以,不妨多留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一起戒掉手機癮。試試下班回家後,大家都將手機等放一邊,全身心的陪伴在孩子身邊,比如一起做親子游戲,一起看看課外書。假如孩子在寫作業,家長千萬不要在旁邊玩手機,你可以拿一本書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才是戒掉孩子手機癮的最佳的途徑。

孩子玩手機上癮,做父母的要反思自己了

四、讓孩子意識到危害性父母可以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讓孩子自己去親身的體會依賴手機後自己的一些身心各方面的變化。除了視力的下降、頸椎腰椎的痠痛、睡眠不足等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還要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會降低自己的學習效率,影響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而且情緒易煩躁等心理層面的隱患,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這些問題,比你直接告訴他們危害,要來的有效的多。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有效的就是一條: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看書學習,並且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嚴格自律的父母,那麼孩子在家庭耳濡目染下,必然就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學習上面,自然而然的戒掉玩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