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忘我工作,不負醫護人員“偶像”之名

患者80歲,發熱伴呼吸衰竭,胸片檢查肺部感染較前有進展,雖然沒有流行病學史,但仍需密切關注,立即收入發熱隔離病區進行下一步檢查治療。"

2月6日凌晨1點,在發熱患者病歷討論會上,作為延慶區醫院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的徐光耀,為一例疑似患者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他忘我工作,不負醫護人員“偶像”之名

徐光耀,1983年來到當時的延慶縣醫院工作,他銳意進取,革故鼎新,填補了當時延慶內科腔鏡檢查治療領域的多項空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2003年抗擊非典時他就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他再次勇於擔當,敢挑重擔,成為延慶區醫院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

領銜智囊團 篩查感染者

1月20日,延慶區醫院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迅速啟動新冠肺炎處置預案。徐光耀、胡振春、何梅英、吳國霞、劉海燕、石建成、李君義等科室主任,臨危受命,組成了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對疑似患者進行會診並商討救治方案。

徐光耀密切關注疫情動態,第一時間為內科系統修訂疫情期間病房診治流程,為發熱門診一線醫生推送並解讀更新的診療方案,同時他還特別強調做好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的重要性,避免交叉感染。

延慶區醫院作為延慶區唯一一家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很多患者都要到發熱門診進行篩查和治療。作為院內最前沿陣地的“當家人”,徐光耀無論人多忙、夜多深,只要發熱門診醫生對診療拿不準時,都能隨時通過電話或微信與他聯繫,由他組織專家組進行會診,指導下一步的診療。徐光耀對醫生們常說的一句話是:

“有需要,我隨時到。”

不負偶像名 老兵戰“新冠”

徐光耀雖然平日裡工作繁忙,但他把每位同事都放在心上,哪位大夫家裡有困難需要組織照顧,哪位同事有些負面情緒需要疏解,他都會及時地出現,竭盡所能給予幫助。他為人隨和,對待同事和藹可親,對待患者周到耐心,既有臨床水平又不乏人格魅力,是很多年輕醫師入職之後的“偶像”。

徐光耀也不負“偶像”之名。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時,在只有16層紗布口罩的情況下,作為醫院抗非典戰役的專家組成員,徐光耀毅然衝在最前線,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如今再戰新冠肺炎,徐光耀更是臨危不懼,對門診和病房統籌兼顧。不僅如此,作為內科黨支部書記,他在內科系統人員緊張的情況下,毅然選派4名內科醫生支援發熱門診。

不聽勸的“倔老頭”

1960年出生的徐光耀到今年就要退休了。由於長年彎腰和站立進行胃腸鏡操作,他的腰部和膝關節已經嚴重損傷,甚至有一段時間,走路多一點就疼得滿頭大汗。同事們看在眼裡,紛紛勸他說:“主任,您歇息一會兒吧!”但他硬是咬著牙堅持著,他說:

“沒事,不能讓病人等的時間太長。”就這樣,他一站就是一個上午甚至是一天,當結束手術或檢查後,他連走出操作間的力氣都沒有。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徐主任更忙了。老伴兒看到他疲憊的面容,心疼地數落他:“快60歲的人了,身體又不好,不要總當自己是小夥子啊!每天都要按時吃飯,自己的身體是個什麼情況,你自己還能不清楚!” 原來,徐主任是一位糖尿病患者,錯過吃飯的時間,就容易發生低血糖。作為內分泌科醫生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髮生低血糖反應的危害有多嚴重。但當出現緊急情況時,他哪裡還顧得上這些。大家都記不清有多少次了,他剛拿起筷子要吃飯,突然接到電話,有發熱患者需要緊急會診,他二話不說,放下筷子,立即打電話通知其他的專家組成員。更記不清有多少在討論發熱患者的診療方案時錯過吃飯時間,等到討論結束,飯菜早已經涼了。

他忘我工作,不負醫護人員“偶像”之名

德為先,技精良

疫情面前顯擔當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

徐光耀心懷患者,不忘初心

始終秉持著醫者仁心的理念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發光發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