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人物: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隊員董暢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董暢:

中共黨員,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碩士學位。

疫情爆發以來,因工作及進修原因連續兩年未回家過年的董暢醫生,接到國家號召後,大年初二便離開了家鄉,返回醫院堅守崗位,直到2020年2月8日作為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醫療隊一員馳援武漢,目前正在武漢雷神山醫院A13病區參與緊張有序的醫療救治工作。

勤奮、直率,是董暢的代名詞

今天收到了家裡小侄女的問候信息,她說很想念我,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我是她學習的榜樣,是最美逆行者。能夠給身邊的人帶來正能量,很是喜悅。馳援武漢的20多天來,不斷收到親朋好友的關心,政府、社會各界的慰問,被表揚,被稱讚,可在我內心,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英雄,我只是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醫生,我有責任救治病人; 作為華夏兒女,我理應響應祖國母親的號召。

2020年2月8日,農曆正月十五,闔家團圓的日子,熱乎乎的湯圓剛上桌,收到院裡緊急馳援武漢的通知,沒有絲毫猶豫,就報了名。簡單收拾行李後趕往醫院集合。出發前沒有告訴家裡要去武漢的消息,一來怕他們擔心,二來自己不是一個善於表達感情的人,不喜離別。但我內心知道,家人一定會支持我的工作。家和國是緊密相連的,有國才有家,當國家有難時,需要一個個家的力量。

2月9日凌晨,飛機降落武漢,手機開機收到母親的多條信息,她從朋友圈看到大連醫療隊出征的新聞。她說我是她的驕傲。凌晨3點半到達賓館,一時間有點兒恍惚,下午還在大連,晚上就到了武漢,“恍如隔世”。但下一秒我告訴自己,要打起精神來,這裡是重災區武漢,要保護好自己,與隊友們一起打贏這場戰役。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2月12日,我們是有“地盤”的人啦——感染一科十三病區驗收完畢。很榮幸,我們病區是第一個驗收完畢的;短短2小時我們的3名戰友接收了35名新冠肺炎患者。此時,我也深深地意識到雷神山之戰正式打響了。保護好自己,不光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患者負責,對團隊負責。第一件事是剃頭,為了最大程度的感控,我們親愛的李豔霞主任親自操刀,為每一個人剃了“新冠髮型”,我因本就是短髮,剃了這麼“潮流”的髮型,心裡還美滋滋的。上崗前的晚上我仔細複習了院感培訓筆記,反覆觀看了穿脫防護服的視頻,又用院裡給帶來的防護服和隔離衣反覆練習,朋友說我穿防護服的樣子很像“大白”,我覺得這再貼切不過了,馳援武漢的我們,就是患者的那個溫柔體貼,關懷備至,以救死扶傷、保護弱小為己任的“大白”。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來到雷神山醫院快一個月了,環境從陌生到熟悉,穿脫防護服從笨拙到熟練,武漢的天氣也從溼冷到溫暖。我嘗試用武漢方言和患者交流,讓他們在封閉的病房感受到大連人敞亮的溫暖。面對陌生的電腦系統、全新的操作界面,我們克服困難,不斷探索,挖掘出更多實用的功能,並將其錄製為教學小視頻,與醫療隊的同事分享勞動成果,共同提高臨床工作效率,嚴把出院標準,分享一同工作的喜悅。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為新冠肺炎患者採集咽拭子是臨床高危操作,很多患者咽部不適,採集後就會出現咳嗽,乾嘔,打噴嚏的反應,但是和豔霞老師一起進艙,我不怕,我們互相監督,互相檢查,期盼著這一個個病毒核酸的陰性結果,那是一個個治癒的希望。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戰地記(87)之鑽研」| 在雷神山鑽研業務並分享經驗讓我快樂

雷神山的日子裡我們看到了病痛,也見證了不拋棄、不放棄、團結一心努力後的治癒。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奮進的民族,千百年來,中國得以從反覆的磨難中挺過來,靠的就是民族向上的希望。多難興邦,共克時艱,苦難終將過去。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應該承擔這個時代的責任。我不是英雄,我只是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