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對臉為患者插管,距離不足5釐米”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宏分享戰“疫”故事

“臉對臉為患者插管,距離不足5釐米”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宏分享戰“疫”故事

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七場“一線報告”系列專題新聞發佈會

“臉對臉為患者插管,距離不足5釐米”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宏分享戰“疫”故事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宏

3月11日下午,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七場“一線報告”系列專題新聞發佈會在鄭州舉行,邀請一線參與救治的醫生、護士等人員參加。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宏作為發佈人之一,與媒體記者分享了他“臉對臉為患者插管,距離不足5釐米”的背後故事。


白衣戰士是火線上的中流砥柱。在抗擊疫情的白衣戰士中,有不少參加過抗擊非典“老兵”的身影,擔任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專家組組長的劉宏就是其中一位。1月23日晚,劉宏作為市一院新冠肺炎第一批醫療救治隊隊員進駐市傳染病醫院,連續奮戰35天,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治癒的患者。

“臉對臉為患者插管,距離不足5釐米”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宏分享戰“疫”故事

劉宏施救照片

5釐米貼面急救,連續奮戰35天


“2月6日一大早,我正從駐地往醫院趕,接到值班大夫的電話,說有一位重症病人突發緊急狀況,正在急救。這個病人前一天狀況還很穩定,吃早飯前我跟值班醫生通電話還沒什麼問題。”劉宏向媒體介紹說,由於事發緊急,他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戴口罩、手套、護目鏡,穿防護服,進行消毒等等,都得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然後跑步進搶救室。”


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無創呼吸機不能滿足病人需要,存在生命危險時,必須立即插管。劉宏說,做氣管插管,意味著患者情況非常危急,必須爭分奪秒,從死神手裡搶人。這也是平頂山收治的患者中第一例需要氣管插管的患者。“我參加過抗擊非典,從事醫療救治工作26年,在重症一線幹了13年,有一定的臨床經驗,我主動要求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


劉宏回憶,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護目鏡上佈滿霧氣,視力模糊不清,手上戴3層手套也變得不夠靈活,做氣管插管難度很大。“為了保證操作的準確性,必須將臉貼近患者的口鼻處實施氣管插管,近距離直面病人呼吸道。後來同事告訴我,當時我的臉距離插管的位置不足5釐米。”


氣管插管被視為極高危的操作。“氣管插管暴露聲門瞬間時,病人會噴射出大量病毒氣溶膠,醫生近距離直面患者呼吸道,危險可想而知。但作為一名醫生,搶救病人的生命是我們的天職也是使命,那個時候根本沒時間擔心危險。”劉宏說。


連續工作一個月後,醫院為大家的身體健康考慮,派出第二批隊員來接替劉宏等人。此時,劉宏卻提出來留下繼續工作。“因為我所有重症患者的治療和協調工作我都比較熟悉,假如我隨第一批隊員一同撤離,勢必給後續工作帶來不便,當時還有7名重症病人我放心不下,所以我選擇留下,無論是對於患者的救治還是對後續隊員熟悉情況,都比較好。”


2月26日,部分重症病人轉往省級醫院,剩餘的重症病人轉輕後,劉宏才從隔離病區撤出。

“臉對臉為患者插管,距離不足5釐米”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宏分享戰“疫”故事


火線入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哪裡任務重,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


在發佈會上,50歲的劉宏還分享了他“火線入黨”的故事。


“我之前不是黨員,作為一名醫生,我覺得救死扶傷是我的第一任務,是不是黨員不重要,做好我自己的本職工作最重要。我們醫院醫療隊進駐市傳染病醫院之後,醫院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所有黨員在進病區前進行了宣誓,我當時在現場,那種身在其中受到的感染和衝擊,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後來,身邊的黨員衝鋒向前、勇於奉獻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讓我清楚地看到了共產黨員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劉宏說,“面對突發的疫情,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共產黨員不怕危險衝在最前面,用這麼短的時間控制疫情、扭轉局面,讓我感受到了黨的凝聚力、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我迫切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所以我很快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2月3日,劉宏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表達了在抗擊疫情中積極作為、向黨組織靠攏的強烈願望。


2月14日,經黨組織研究批准,劉宏“火線入黨”,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劉宏表示:“我將嚴格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甘於奉獻,不怕危險,隨時準備犧牲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