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尋那個童年的純真的自己

怎麼你在哭泣,怎麼你也失去了你的年華。

《紅跑道》| 去找尋那個童年的純真的自己

幹超導演的紀錄片《紅跑道》,這部四十八分鐘的紀錄片獲得了十二項國際大獎。在2008年奧運年的背景下,講述了一群幼兒園年紀大的練體操的小孩,他們付出了同齡小朋友遠遠無法相比的汗水,過著與其他無憂無慮小朋友不同的生活。片中展現的大城市中小人物的壓力,家長對孩子過重的期望,讓本該無憂無慮的孩子揹負了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努力訓練背後的他們,在汗水和淚水中成長。

影片將目光放在這群不同於同齡兒童生活的“特殊群體”,小小年紀的他們肩負著少體團的榮譽和一個家庭的期盼,在時代的洪流下有著一定的代表性,並且在他們之間也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導演通過影片給予了人文關懷,這種面對現實對會問題的關注,讓這部紀錄片成為了一把擲地有聲的錘子,而不只是紀實的鏡子。

《紅跑道》| 去找尋那個童年的純真的自己

影片主要圍繞三個小孩的家庭展開,更多目光放在了一個叫鄧彤的小女孩身上。鄧彤,在影片中相比同齡其他孩子是最懂事的一個,加上性格里努力不服輸,讓小小年紀的她已經有了自己的目標。這個小小的女孩身體裡有著大大的能量,和教練女兒王露凝的單槓比賽,五十多秒的長鏡頭下,兩個小女孩的無聲較量,咬牙的痛苦,堅持不下去時偷看對手內心的掙扎,是對命運的不屈服。鄧彤的堅韌和毅力讓她贏的了比賽,把影片推向了一個高潮。

比賽回到家之後的鄧彤,流露出了屬於孩子脆弱的一面。在受傷的手上塗藥時哭得一塌糊塗,媽媽心疼的開著玩笑說要不就不練了,鄧彤哭著說“要練,長大了我要自己賺錢,買大房子給爸爸媽媽待。”父母看著懂事的孩子,無奈的笑容裡是屬於這個小家庭的心酸。相比其他孩子訓練只是家長的安排,小小年紀的鄧彤就堅定了自己的目標,要獲得金牌,給爸媽買大房子。鄧彤在畫畫比賽中獲得金牌,戴著金牌站在椅子上,對著鏡子整理整理自己的頭髮,比劃著動作。她的臉上是嚴肅認真的,就像真的得了冠軍站在領獎臺上的專注。

《紅跑道》| 去找尋那個童年的純真的自己

懂事的她卻只能在偶爾流露出本來屬於這個年紀的天真可愛。和爸爸在遊輪上,父女溫馨的對話間想要變成美人魚屬於孩子的幻想,當爸爸問道你想去看奧運會嗎,鄧彤又回到了懂事的那個自己,去看奧運會的話我的體操怎麼辦?體操怎麼辦呢?這群練體操的孩子,對體操是沒有概念的,體操訓練現在的艱辛和未來都是沒有想象的,只有鄧彤是確定的。無論是父母的灌輸,還是在自己內心的目標,她在影片裡都是一顆奪目的明珠。

一個孩子的背後是一個家庭的付出,孩子的性格和人格也離不開家庭和環境。鄧彤父母的樂觀積極影響著孩子,三個孩子的背後是三個家庭的命運。同樣被寄予厚的阿南,因為哥哥的退出母親更加的嚴厲,加上訓練的辛苦,說出最喜歡的是教練不是家人的阿南。

《紅跑道》| 去找尋那個童年的純真的自己

在訓練的艱苦和並不理解的壓力下,幼小的阿南只是個心靈受傷愛哭鼻子的小男孩。母親把希望寄託在了阿南的身上,過分期盼的燒香拜佛,生活的壓力使她沒有心思打扮面容顯老。阿南在母親的影響下是敏感的,比賽最後一名沒有獎品的委屈,與國旗合照的無措迷茫,讓這個小男孩十分的脆弱。對比被爺爺送來只是為了鍛鍊身體的黃教練女兒王露凝和懂事積極努力訓練的鄧彤,這個家庭是不幸的,也是無望的。

很多細節的處理或者說編排都很自然,並不影響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沒有解說詞和採訪,以及剪輯上形式感的處理,大量固定鏡頭,將孩子眼中的茫然和艱苦直白的展現,讓影片更加的樸實擲地有聲。刺眼的紅色跑道上翻滾訓練的孩子們,首尾呼應鄧彤與父親坐遊輪的對話,鄧彤在繪畫比賽奪得了金牌之後對著鏡子的儀式感。

《紅跑道》| 去找尋那個童年的純真的自己

不經意的一個鏡頭和一句對話,其中的深意遠遠超過了表面的展現。黃浦江上的鄧彤在遊輪上問著爸爸,上海怎麼那麼多垃圾,爸爸說是飄著的飯盒。這個不經意的對話在影片的開始,通過孩子天真的提問,將這些大城市裡心酸奮鬥著的普通人的生活勾勒了出來,是繁華快速發展城市角落的一處不可回收的垃圾,是漂泊不定的徘徊。

爺爺帶著阿南和哥哥兩兄弟去理髮,不經意的一句話,我不要冠軍我要小辮子。阿南問著爺爺你難過嗎?爺爺回答難過。幼小並且不配有選擇的孩子,連抵抗都是無力的,而家長對於這種選擇是無奈的,阻礙孩子未來的一切細小的因素都要排除掉。不止是阿南和哥哥是這樣,鏡頭到理髮店的一角,散落著很多被剪掉的小辮子,象徵著很多無法選擇的家庭和孩子,剪掉了一些小小的快樂。

《紅跑道》| 去找尋那個童年的純真的自己

影片的主題圍繞著孩子的成長,關注著“人”的豐富情感收斂有度,在剋制嚴肅的畫面記錄下,反映了導演想傳達的對孩子們的心疼,讓觀眾自己體會小小孩子的壓力,有著觸動人心的感染力,在孩子的年幼無知的童年裡,淡淡的無措和茫然情緒瀰漫整部影片。

孩子的天真讓本來看起來有些沉重的主題或故事變得活潑起來,阿南委屈的眼淚和鄧彤的咬牙堅持的樂觀,屬於中國人骨子裡直面未知命運的勇氣和付出,以及性格上的隱忍和刻苦,在這些孩子的形象上生動的延續了下來。這種高超的敘事藝術讓影片得到了昇華,在《紅跑道》結尾處鄧彤和爸爸在遊輪上的對話得到了昇華。

《紅跑道》| 去找尋那個童年的純真的自己

美人魚的幻想是孩子美好的願望,孩子成長過程中肩負的責任感,孩子們能夠理解嗎?童年是什麼?這些回憶是茫然的。

當我們再回憶起已經過去的那些時光,是不允許玩耍坐在書桌前寫著作業,是爸媽的嘮叨和爭吵,是張揚的叛逆到逐漸沉默懂事,還只有閃過的屬於記憶的細碎片段,是匆匆失去了年華的黯淡星。

《紅跑道》| 去找尋那個童年的純真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