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習慣,就是習慣不了

原本我以為孤獨熬一熬就過去了,漸漸地才意識到,它會陪伴終身。

哪有人喜歡孤獨,只是因為懶罷了。

因為跟人說話很麻煩的,人情世故是很累心的,所以比起熱鬧更加喜歡清靜,比起與人打交道更加喜歡上了孤獨的純粹。

我本不習慣一個人,因為比一個人的無聊更可怕的,是別人的眼光。當我不再在意別人活自己的時候,我也就習慣了孤獨。

周國平說: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所以,習慣孤獨是一種妥協,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一個人出生,然後最終一個人離開人世間,沒有人能夠逃脫孤獨二字,與其與它抗爭,不如早早地繳械投降,成為一個有趣的孤獨者。

習慣的複利


有些習慣,就是習慣不了


人到中年,越來越感嘆:時間線越長,習慣帶來的複利能量越強大,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習慣。

一個不起眼的習慣,日積月累,帶給人的豐厚回報是難以想象的。

有人會說:說是很容易的。你也知道,所謂習慣,就是常年累月的積習,尤其對於成年人來說,習慣更難以培養和改變。

我只能說,這要看你改變的決心和動力有多大。

我的媽媽,一個五十多歲毫無運動習慣的資深死宅,為了身體健康,突然加入社區活動開始學柔力球,不到兩年的時間,原本四肢不協調經常同手同腳的她,現在已經可以去街頭雜耍賣藝了——背後拋球、胯下接球、綵帶旋轉——路人一定會給硬幣的那種水平。

最近我媽開始問我:“你有沒有認識靠譜的教練?夏天到了,我想去學個游泳。條件好點那種哦,我怕曬的。”

一個退休老年人都做得到,別再拿年齡說事兒了。

仔細想想,你需要怎樣的好習慣?

從此刻開始培養,堅持下去。

每天在自己的日程安排上寫下自己要培養的習慣,如果做到了,就在相應的事項上打個勾,表示自己做到了;如果沒有,就逼自己完成了再去睡覺。

不要一下子逼自己做太多事情,這樣很難堅持,很快就會放棄。可以先做一點,等這一點慢慢變成生活裡的慣性,再去添加另外的。

然後思考下,你有怎樣的壞習慣?

把它們寫下來,貼在這個習慣平時會發生的場地,提醒自己,從現在開始改掉和規避。

這麼做的成本很低,但卻是有和無的質變。

好處也非常明顯,日復一日,你都在接近自己心裡理想的模樣,在這個過程中,不經意間你會發現過去你想要達成的成就突然有一天已經實現了。

相信我,只要做到,只要堅持,這個時間會比你想象的早一點。

我也不會告訴你習慣


與其打聽一個人曾經做過什麼事或出過什麼醜,不如去了解他的習慣。

某些時候,習慣比人本身還要了解人。

有的人習慣站在夕陽下的高樓上,對著樓下的車水馬龍默默抽菸,戴著耳機放低沉的歌曲並沉浸其中——這是享受悲傷的文藝青年,看起來難過,其實很享受這種狀態。然而文藝青年如此保持下去的話,用前兩年比較流行的詞形容就是“吃棗藥丸”,無藥可救。

至於那些每天再怎麼忙碌都要抽出時間健身的人,真不簡單,因為自控力是個很難得的不可再生資源。不出意外的話,這類人會活得很長,值得深交,也許在葬禮上他還能有精力幫你張羅張羅,而不需要你去參加他的。

有老一輩的人讀書,翻頁的時候習慣蘸上口水再翻。這並不是說他們的唾液分泌過剩或者不講究衛生,這是習慣使然。小時候聽村口老大爺說,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就是因為這個習慣被諸葛亮給算計死的。雖然長大以後我發現雕版印刷術是唐朝開始的事,但這並不妨礙我對習慣的力量的認知。

我是一個很依靠習慣的人,而不是腦子。但這沒關係,反正我從來也沒標榜自己多聰明。

小時候在家,晚上睡覺喜歡一個人在床上翻來翻去,特別歡脫自在。

後來到宿舍,躺在那可憐的床位抑制不住自己的習慣,在自己也沒意識到的時候,就滾了下去,好在宿舍床只有兩層,否則也許今年就是我去世八週年。

習慣還有一個比較扎心的就是,如果一個人在你心裡住了很久,那你很可能會習慣性地叫出那個名字。

脫口而出的壞處就在於脫腦而出。覆水難收,你只能收穫尷尬。

我的一個女性朋友,追了兩年的學長終於到手,在一起的當天兩人約會吃飯看電影,彼此氛圍特別融洽,直到學長喊她時不小心說出了前女友的名字。

氛圍終於降至黑龍江漠河市一月的平均氣溫。

後來她跟我說,早料到學長沒有忘記前女友,自己真蠢。我想說你確實挺蠢的,但這也不怪你。那個學長也挺蠢的,但也不怪他。

要怪,就怪習慣。

習慣了就好了


前幾天看到一個問題:你有什麼習慣是一直保持到現在的?

我想了想,竟然想不到什麼。

回想曾經,有很多能稱之為“習慣”的行為,現在慢慢被我丟了。

從小,我一直有吃早餐的習慣。

每天早上,家人們會把早餐準備好,然後叫我起床。雖然早餐種類比較單調,基本就是稀飯煎蛋、煮方便麵、煮湯圓、蛋炒飯這幾種,按順序吃個遍,然後再進入下一個循環。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

因為這個習慣,每次看到別人因為飲食不規律胃痛的時候,自己都會暗自慶幸:還好,自己有一直吃早餐。

然而,現在工作忙了,再加上晚上不睡,早上不醒。為了多睡幾分鐘,吃早餐變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經常早午餐一起吃。有時候更是為了趕稿,飯還沒吃就空腹喝咖啡。每次這樣做,都覺得愧對小時候的自己,那個有良好習慣,健健康康的自己。

小時候我還特別喜歡畫畫。試卷上,書本上,凡是有空白的地方几乎都逃不過被我塗鴉的命運。只要我的手上拿著筆,畫畫就是我下意識的動作。也因為這樣,每次父母開完家長會,都會拿著我放在課桌裡,那些佈滿塗鴉的試卷質問我,上課是不是沒有好好聽講。

曾經試卷上的塗鴉

我曾經以為,這個習慣以後怕是改不了了。但是現在呢,手上拿筆的時候越來越少,敲鍵盤拿手機的時候越來越多,自然也沒什麼機會再在紙上畫畫了。

想想生活也就是這樣,有些你以為永遠不會變的事情,不知不覺就變了;就像有些你覺得自己永遠不會接受的東西,也可能“習慣了就好了”。

習慣不了的習慣


我初三時喜歡過一個姑娘,斜劉海,小個子。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嘴唇,每次在食堂門口,我總是能一眼在人群中找到她。因為在食堂地溝油的映襯下,她的嘴唇總是紅得發亮。

我那段時間食慾不振,唯一想嘗一嘗的就是她的唇。

和我一起追她的還有一個男生,外號——魯智深。

和他競爭我是佔劣勢的,那時全國的小鎮青年都被殺馬特風裹挾,頭上沒有三種以上顏色的男生,不配談戀愛。

而當時的我正處於我媽的高壓管控之下,如果我頭上出現了一種顏色,那一定是上網被我媽抓住拿火磚敲爆了頭。

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孩子永遠不知道,頂著一個平頭和一個頭上有三種顏色的殺馬特搶姑娘有多難。

儘管如此,我還是憑藉情書轟炸和臭不要臉獲得了她的青睞。

這是我在QQ空間學會的撩妹訣竅,每天給她寫情書,把你變成她生活中的習慣。

當感情逐漸升溫,我買了一張IC電話卡,每天晚上在公共電話亭給她打電話,從文字溝通變成語音溝通。

她問我:“你知道我最喜歡你情書裡的哪句話嗎?”

我說:“不知道。”

她說:“我最喜歡這句——習慣多麼可怕,就像人習慣空氣,魚習慣水,而我習慣愛你。”

如果以後我有女兒,我一定讓她多看看書,這樣她就不會隨隨便便被引用王小波名句的男孩子打動。

她每天晚上都跟我聊十幾分鍾,我們從光的折射聊到隔壁班渣男的變心,從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線聊到她應該和魯智深劃清界線。

一切悲劇開始於地勢分界線。

開始,她很反感和我聊魯智深。而我捕捉到了這絲反感,睿智的我決定利用這一點把對手徹底扳倒。

每天晚上跟她打的十幾分鍾電話裡,我要花十分鐘跟她聊魯智深。為了顯示我的大度和君子之風,我從不吝嗇為他美言幾句。

果然,她越來越反感,越來越反感……最後,她習慣了,因為她和魯智深在一起了。

我問她為什麼選擇了魯智深。

她說,我不夠了解你。

我說,我每天晚上給你打十幾分鍾電話,你跟我說你不瞭解我?

她說,魯智深每天晚上也給我打電話,但他只聊自己。你跟我打電話還是聊他,所以我對他的瞭解是由內而外的。

那是我跟她打的最後一個電話。

很長一段時間,我很不習慣,我想給某個人打電話,可我只記得她的號碼。

好幾個絕望的夜晚我只能打給電信客服,和客服傾訴失戀之痛。

她的回覆很中肯:這位先生,您的問題不在我們服務範圍內。

我問:你們能提供什麼服務?

她掛了。

後來我還是習慣了不打電話的夜晚,就像她習慣了和我聊魯智深一樣。

一直到中考,我的胃口還是很差,連唯一能讓我開胃的念想也斷了。

再後來,我發現,所謂生活,就是習慣那些我們習慣不了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