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都在推薦的指數基金,到底是什麼?

股神巴菲特都在推薦的指數基金,到底是什麼?

對於什麼是指數基金,相信大多數人都已經比較清楚了。但是對於指數基金的理解,部分投資者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區。所以,今天來跟大家從投資的角度來聊一聊,如何正確理解指數基金。

當我們看好某個指數,想要獲取這個指數未來上漲的盈利時,我們可以怎麼去做?

1、隨便買一隻該指數的成分股票。

2、把該指數內的所有成分股票,按照指數內的配比都買一遍。

第一種方法,操作起來沒有任何難度,但結果卻沒有任何保證,並不能實現我們開始的目標。第二種方法,邏輯上是最準確的做法,但是資金量和操作難度都非常大,普通人根本無法實現。

這時,就出現了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實現方式,就是第二種方式。因此,從本質上來講,指數基金是投資者用來獲取指數收益的一種工具,這種工具最終的目的,就是複製指數的表現。

指數基金又分為指數跟蹤基金和指數增強基金。上面的內容主要講的是指數跟蹤基金。儘管指數增強基金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在保證獲取更高收益的同時,仍然會盡量保證其表現和跟蹤的指數是保持一致的。(後面的討論,我們僅針對指數跟蹤基金,指數增強基金差別不大。)

指數基金的評價標準

由此可見,對於指數基金而言,其最核心的評價標準,是能否精確複製指數的表現。換句話說,指數基金的“唯一”評價標準,是跟蹤誤差的大小。這裡所謂的“唯一”,是沒有將費率、規模等外在因素考慮在內,因為在買任何一隻基金的時候,這些因素都是需要考慮的。

因此,當我們面對一隻指數基金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是該基金有沒有完美複製指數的走勢,而不是這隻基金過去表現怎麼樣。而這,通常是投資者經常會陷入的誤區。

就比如,看到下面這張圖,你會不會覺得,500ETF這麼差的基金,怎麼會有人買?

股神巴菲特都在推薦的指數基金,到底是什麼?

但是,當你意識到300ETF和500ETF是兩個指數跟蹤基金,然後找到他們對應指數的走勢後,你會不會就不會這麼草率地把500ETF打入冷宮了?

股神巴菲特都在推薦的指數基金,到底是什麼?

當然,很少有人會在300ETF和500ETF這兩隻基金上陷入這種誤區。因為這兩個指數太過出名,存在感太強了,大家只看名字就知道是指數基金了。但國投瑞銀中證上游、交銀互聯網金融這些基金,我們在評價他們的時候,是不是會去看他們的歷史業績,然後根據業績去評價基金本身的好壞呢?

之所以會存在這種誤區,是因為大家對基金的第一認知是主動管理型基金。主動管理型基金,是充分發揮基金經理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選股和擇時來提升基金的絕對收益。而在對主動管理型基金進行評價時,基金在歷史上的表現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我們瞭解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和管理能力。

指數基金的選擇邏輯

既然不能通過指數基金的歷史表現,來評價指數基金的好壞,那麼我們應該通過什麼邏輯來決定選擇哪些指數基金呢?

這裡的核心邏輯,是股票市場的風格輪動和行業輪動。比如,近期中小盤股票和中小創股票的表現要明顯好於大盤股票,信息技術行業要明顯強於金融行業。根據市場的風格切換,來選擇表現強勢的指數基金,是其核心的選基邏輯。但這需要足夠的專業技能和深入研究,才能給出比較好的配置策略;而且需要通過長週期的表現,才能對這種輪動策略的表現進行評價。

至於前面提到的跟蹤誤差,則是在確定了指數之後,用以判斷選擇跟蹤這個指數的哪隻基金的。鑑於絕大多數指數基金的跟蹤效果都比較好,因此跟蹤誤差雖然有它的價值,但在實際的投資操作中,影響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