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賈樟柯八天內三次發文提到此片,觀眾的感覺如何

01

日前,在柏林電影節上,影片《平靜》獲"論壇"單元藝術電影獎。

此片由大名鼎鼎的賈樟柯監製,難怪從上個月23日至本月1日的八天中,他三次在頭條上發文說此片和柏林電影節的事兒。

此片在電影節上展映後,得到了很多專業媒體的好評。評委會給予該片很高的評價,認為其畫面攝影完美,場景結構嚴謹,而探討的主題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

02

據說,"樟柯"這兩個字是賈樟柯的父親為他選定的。樟指樟樹,其木材堅硬,花紋漂亮,是適合做傢俱的那種,柯是斧之柄和草木之枝莖和意思。賈父給兒子起了如此有文化內涵的名字,不愧是語文老師。

《平靜》:賈樟柯八天內三次發文提到此片,觀眾的感覺如何

現在,賈導早已功成名就,每天在被票房預期的潛在裹挾中忙著與電影相關的事情,不亦樂乎。然而,我們注意到,人到中年的賈樟柯開始將他的生命體驗滲透進了他的電影中。

從《山河故人》開始,他的電影鏡頭有意識地轉向對人內心的審視。正如他所說,要尊重世俗的生活,並在時光緩慢的流逝中,感受普通人生命中的喜怒哀樂。

03

那麼,由賈樟柯監製的這部電影能不能真正走進觀眾的內心?我們不妨看看觀眾對《平靜》的感受。

有位觀眾說,如果在前幾年,這樣靜的電影是肯定接受不了的,因為平靜並不一定代表平淡。但是,現在能靜下心來進入如此靜水深流般的作品,而且會和片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影片的確又平又靜,而這番平靜靠看似平靜實則不平靜的片段構成。

《平靜》:賈樟柯八天內三次發文提到此片,觀眾的感覺如何

也許有人會說,賈樟柯只是該片的監製,又不是導演,他無法決定影片的風格。而實際上監製是核心,甚至會是整個影片的靈魂,因此,一部電影的風格怎麼可能與監製無關呢?

賈樟柯之前的推介至少說明,他對此片的內容、結構和風格都是滿意的。

04

另一位觀眾認為此片的鏡頭語言和音效都很特別,但這種特別並沒有顯得突兀,因為很切合影片的主題。正如導演宋方所說,她想表達主人公在平靜中與自己和環境相處的過程。她認為,安靜就是一種過程,樹林的風聲、旁人的說話聲、車輛的嘈雜聲,當然還有人,都伴隨在這個過程之中。

《平靜》:賈樟柯八天內三次發文提到此片,觀眾的感覺如何

導演宋方

還有一位觀眾寫道:"拍得很美的同時又不禁產生一絲憂慮,如果這種奢華的療傷方式觀眾無法共享的話,又如何能指望觀眾共情最終的平靜呢?"

影片中主人公的"療傷方式"的確顯得奢華,但這不是關鍵,不奢華的療傷方式同樣也能使人歸於平靜。該片所謂的"奢華"敘事背景,也許僅僅是為了給影片增加一些吸引觀眾的視覺元素,並沒有別的什麼特殊目的。

而關於這一點,導演宋方則輕描淡寫地表示,因為之前去過那些地方,那些地方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氣氛給她留下了印象。而她只是以合適的形式將它們放在電影裡,藉此表現主人公在時光流逝中心境的轉變。

05

某國外專業媒體指出:"《平靜》是一部品味極高的影片,每一個鏡頭都深思熟慮。" 看來,此片值得期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