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自唐朝以后,杭州所处的东南一隅,便一直是富庶之地。

虽说杭州也曾为一朝都城,却从不轻浮张扬,独具一种淑女之美,千百爱杭州之人中或有千百理由,

其中之一或是众人所同识,那便是这里的人文气息,古典与现代共同奏响的乐章。

G20至时,杭州笑迎八方来客,你或许已经听腻了雷峰、保俶,看惯了灵隐、飞来。

那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杭州老建筑,带你品味老杭州的独特魅力。

那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杭州老建筑,带你品味老杭州的独特魅力。

塔中将军——六和塔

与地处热闹繁华的西湖景区之中的雷峰塔和保俶塔不同,六和塔虽然也颇有名气,但是地理位置略显“偏僻”,所以容易被人忽略。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为了护佑钱塘江(或说为行船导航),钱俶下诏延寿大师在杭州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峰上督造六和塔,同时还建造了塔院。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六和塔自建成几经重修。宣和三年(1121年),六和塔毁于兵火,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重建,到乾道元年(1165年)才全部竣工,历时十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结构。

六和塔造型饱满雄壮,又因杭州百姓寄希望于该塔能够震慑江潮保佑平安,所以素有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六和塔如将军的说法。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湖滨别墅——坚匏别墅

六和塔因为名气响亮,虽说地处“偏僻”,一年四季却也人来人往。何况毗邻著名的钱塘江大桥,熙熙攘攘之间也从未有过寂寞。

有道是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六和塔的身世注定不会默默无名,但是有些建筑虽说身处闹市却也独享着一份宁静淡泊,这就是坚匏别墅。

四处旧宅分别是刘镛四个儿子的私宅,这其中坚匏别墅最大,是刘锦藻历时多年所精心打造的。

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曾说:“自咸丰、同治以来,东南富商最著称者……于浙得三人焉:若杭州之胡(胡雪岩),宁波之叶(叶澄衷),而其一则湖州南浔刘氏……”

在杭州,南浔刘家曾有四处旧宅——北山路上有坚匏别墅、孤云草舍、留余草堂,另外湖滨路上还有一处,叫小方壶。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小刘庄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山上坚匏别墅,山下小莲庄。庄内建筑山上山下不同,山上是前期作品,始建于清朝末年,以中式为主,木结构房屋;山下原是别墅的后花园,广植树木花卉,构筑池塘假山,园子里的房子是民国时建造的,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

整个庄园的建设延续了26年。但它依然是一个整体,横跨了西湖北山的半面坡。整个庄园依山取势,回廊环绕,曲径通幽,正屋楼台的铁栏全用“坚匏”篆文铸成,壁间嵌有名人石碑。楼西有亭,滨湖处称东泠,与西泠遥遥相对。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兴业银行旧址

坚匏别墅的旧主刘锦藻,是那个时代的大实业家。他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坚匏别墅,还有一座精致的西洋建筑——兴业银行旧址。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19世纪末,英国强索“苏杭甬”铁路的修筑权。为保国家利权,以汤寿潜为首的一些中国有识之士发起集资,修筑沪杭甬铁路。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汤寿潜等发起创办浙江铁路公司,自办沪杭甬铁路,1906年10月公司附设铁路银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呈准设立浙江兴业银行,旧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

兴业银行旧址占地3.385亩,建筑面积3487.42平方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阔五间,三层,为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大小房间78间,地下为金库。

该建筑东面及北面临街,入口台阶两边弧形石鼓上为爱奥尼克双柱式门楼、门面、台阶,柱身采用苏州金山花岗岩,建筑中部最高,上有大钟。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杭州的民国西洋式建筑很多,都是那个时代的富绅豪强所建,建国后这些当年的商贾名家,豪门望族逐步都退出历史舞台,而那些精美,坚固的洋楼却留下了。

老杭州的风貌——桥西直街

如果说,要在运河边寻一个地方,看看运河边近现代的历史文化,那么桥西直街绝对是一个好去处。它见证了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也看尽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没落的无奈,浓缩了从晚清以来,近代杭州百余年民族工业发展历史的缩影。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现在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从拱宸桥头开始,向西面散发出去,北至中国扇博物馆,南至登云路,西至小河路。

明清时期,这一带被称为“北关夜市”,因为运河便利的交通,六行(米行、鱼行、纸行、酒行、柴行、洋行)、六馆(烟馆、茶馆、戏馆、菜馆、赌馆、妓馆)都沿河筑店,吸引各种人群。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桥西直街依着拱宸桥,这里有着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痕迹,大量保留着肌理的街巷里弄、传统合院,还有住了一辈子的原住民。

最难得的是,作为近现代工业遗产的那些旧产房,因为工美博物馆群的进驻,让“遗产”散发着新的魅力。1889年,拱宸桥西,建起了杭州最早的机械纺织企业——通益公纱厂,拉开了杭州近代工业的序幕,这就是杭一棉的前身。

很多住在桥西一带的居民,从十几岁就进到了厂里上班,一直干到退休。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如今的桥西直街,已变成桥西直街历史街区 ,从运河广场上拱宸桥翻下便是桥西直街了。历史街区成L型,保存了完整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建筑以及大量近现代工业遗存。较小河直街而言,桥西直街商业气氛来得浓郁些。

由旧厂房改建的运河工业三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还有财神庙、张大仙庙、河畔的书店,为京杭大运河增添了人文气息。

七重天——西华大楼

西华大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但不少老杭州仍有印象,它曾经是这座城市辉煌的代名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幢位于解放路和浣纱路交叉口的大楼,是杭州城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因楼底开着一家“西华眼镜店”,人们都叫它“西华大楼”,它也被称为杭州的“七重天”。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当年的西华盛极一时,曾有人撰文称赞道:“井亭桥畔之西华大厦以七层高楼矗立吾人眼前,崇楼杰阁,此时遂可睥睨杭市。”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杭州已为一座现代都市,静静矗立的西华大楼已很难引人注意,却依然见证着历史车轮滚进的痕迹。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宝石宝塔——保俶塔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保俶塔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坐落在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原为九级,北宋咸平年间重修时,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抱青别墅

抱青别墅建于1907年,主体建筑为典型欧式风格。1929年被西湖博览会借用为工业第四馆,1933年被改建为“葛岭饭店”,建国后曾做民居使用。该建筑既具西洋建筑的典型特征,有保存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 如今,抱青别墅多只是定格在新人们的婚纱照里罢了,但当你真的走近它,触摸那些红砖和黑瓦时,历史与现实相交融,让人肃然起敬。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高等学校——求是书院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求是书院创办于1897年,是浙江最早的高等学校,1901年11月,改为浙江求是大学堂;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1903年12月,又改为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浙江高等学堂更名为浙江高等学校;1914年停办,几经辗转,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称国立浙江大学。现为杭州近代教育史陈列馆。书院旧址现仅存原普慈寺大殿,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大运河标识——拱宸桥

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也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很久以前,远走他乡的游子见到故乡熟悉的小桥总是会生出许多的欣慰和感慨。如今,古桥在几经修整后依然是行人往往来来,走上高陡的桥面,望运河长去,拱宸桥就如同一个维系点,它将整条腾龙系于杭州这片土地,里面是家、是根,外面则是一片闯荡的世界。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清水小镇——古韵楼塔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楼塔素有“萧南门户、千年古镇”之称,目前,这里是萧山的绿色屏障,素有“萧然之肺”的美誉。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团队历经半年时间的工作,充分研究楼塔建筑和历史文化,从青山、绿水、古村、田园四方面进行演绎挖掘历史脉络,并重点将楼塔沿溪两侧立面和老街段两侧作为样板段进行综合整治。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老建筑的故事——杭州那些正在逐渐被遗忘的老建筑


建筑知识堂,致力于建筑知识科普。

《老建筑的故事》,《今日建筑欣赏》,《师人长技》,《世界各国标志性建筑》等系列在陆续展开中。

更多前沿内容和互动,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