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睢县村庄名称的由来,你知道的有哪些?

睢县境内唐以前村落难以确指,据传有23处。唐宋以来佛教流行,以庙、寺、堂名村者大增。唐朝境内建村18处,今存名12处。五代、宋元境内建村现存46处,朱元璋建立明朝,为繁荣经济发展生产,移山西之民于中原,励军屯田46处,明朝共建村792处。清咸丰时,太平军、捻军相继起义,清廷为坚壁清野,令地方筑围打寨,境内立寨94处,以寨为名的村落大增,清朝共设村落228处。

商丘睢县村庄名称的由来,你知道的有哪些?

1, 以姓氏为名。

如:张、王、赵、李等大姓,以宗族之姓氏命为村名,如:张庄、赵楼等等。如两大姓合住一村,则以两姓合并命名。如:薛杨,朱王等。

2,以建筑为村名

如:楼、堂、庙、寨、桥等。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以宗法制度下的祠堂姓氏为名。如赵堂、胡堂等。

(2):以佛道二教的寺庙为名。如:二郎庙、铁佛寺、西陵寺等、

(3):以河流上的桥梁为名。如:李桥、张桥。

(4):以历史名人、官宦建楼辟园为名。如:王楼、张楼、刘花园等。

(5):以军事营寨为名。如:高庄寨、刘庄寨等。

3,以方位为村名

如:三里庄、五里庙、八里屯、十里铺等。

4,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村名

如:长岗、马河、秦口等。

5,以明朝时,军屯所在地命名

明朝有军屯制度,军民合一生产,故而,一面移民山西的来睢县屯田,一面以军队就地为营开荒立寨。如:赵屯、杨屯、燕屯、牛营等。

6,以职业为名:

在古代,一技之长可以持家扬名,以农副产品加工,小手工业扬名的产品命名,如:田油坊,古时田家以磨油为名。如袁窑,古时袁氏以烧砖为名等。

7,以人名命名:

这类村子的名称都是人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该人是该宗族的老祖宗或者建村之人,后人不忘其功德,以名立村。如:刘子明、王子耀。

(2)该人乐善好施,为人友善,村人纪念其功德,以名立村。如:王池、李天西。

(3)该人为官清廉,一尘不染,村人为歌颂其功,以名立村。如:郭子重。

8,以事件命名:

该类村子大都来源一个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如君王城,据传刘秀为躲避王莽追击,住宿在此地,故得其名。如杨拐,元末该村杨某爱武,以拐退敌,所以用兵器和姓氏来作为村子的名称。

9,以商贸中心命名

如:马关集、姜集等。这类村落在古时,多以交通便利之地。

10,以官名为名

如:皇台,明代皇甫仲和任钦天监(俗称:台官)。如杨进士,清朝康熙年间,杨家先后出了6个进士。

纵观地名,极少有千年、百年不变的,地名演变,皆有其自然、社会、军事、政治等意义。

如:平岗镇马营村,在明初,山东好汉马四善用铁耙兵器,勇猛过人,随燕王北征有功,由汴城调至睢县。在此扎营,故而得名马营村。

商丘睢县村庄名称的由来,你知道的有哪些?

睢县地名演变规律

千年百载,沧海桑田,世界在变化,我们的人类生产、生活也在变化,所以我们居住的地名也在变化,如睢县襄陵、帝丘。帝丘相传是上古时代帝喾(ku)墓地。而襄陵则为宋襄公的墓地。又如长岗镇白庄,起初为明初白氏由山西洪桐迁移至睢县,又筑楼,名村为白楼;大雁常来此地,为人惊叹,视作吉祥庇护,更名为雁白楼;明万历时建双塔,更名为双白塔;清咸丰时筑寨,更名白家寨;又后来,寨主更名为白庄,延续至今。所以,地名的更换,无不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变化而变化,探其演变规律,概有以下数种:

一,因姓而变

在古时,睢城西南有山岗,明朝光宗(1582年-1620年)时有儒生陈学师,因避水患迁到山岗上,遂以陈姓与岗命名村名为陈岗。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付凤由河北邢台调任睢县训导,致仕后落户于此,于村东建火星阁,更毛岗为付阁至今。

二,因人而变

如徐成美,明朝大将徐达的后裔,隐居于睢县,建楼,名大徐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徐国朝携带家属迁到县城东河坡上,更大徐楼为东河坡。

三,因事而变

县城西三十里有座寺院,北与白云寺相对,所以名为南大寺。后传说刘秀被王莽所追赶至此,夜宿在寺内,遂更名为宿龙寺。后汉皇帝刘志远葬于此地,因与东陵相对,更宿龙寺为西陵寺。简称西陵。

四,因官而变

明代张氏于县城东十五里辟花园一座,名张花园。嘉靖(1556年)进士,山西按察使、浙江左布政司张一雯致仕后,居住到张花园,更名张花园为张布政司村,最后更名为张楼村。

五,因时而变

民国初年,为避“旗”字,全部将“旗”改“吉”,如尤吉屯、姚吉屯等。

六,因设置而变

古睢州城西北三十里,古有一岗,四周多榆树,所以名为榆厢岗。宋时汴京,由京师去商丘的官道经过此地,在山岗前立铺(歇脚点),更名为榆厢铺,简称榆乡。

七,因灾害而变

如城西三十里牛李庄就是明初李河春家族由山西洪桐县迁移至睢县,名为李河春村,嘉靖年,睢县水患,李氏家族迁移到土岭上定居,土岭似牦牛,更名为牦牛岭村。解放后,因为村名不雅观,更名为牛李庄。

商丘睢县村庄名称的由来,你知道的有哪些?

睢县最古老的村庄

长岗镇为:东张、西张、前赵、后赵,皆是西汉(公元前202年)所设。

潮庄镇为:李清渊、冯庄,皆是西汉(公元前202年)所设。

平岗镇为:岗下坡村为秦朝所设。

周堂镇为:乔寨(远古时代)、苏营(春秋战国)。

蓼堤镇为:周龙岗(远古时代)、蓼堤(汉朝)

城关镇为:北关村(秦朝)

匡城乡为:匡城(远古时代)苏岭(春秋)

后台乡为:夏庄(夏朝)

白庙乡为:曹湾(春秋)

白楼乡为:潘庄(春秋)

商丘睢县村庄名称的由来,你知道的有哪些?

部分村镇由来

1,潮庄镇小刘村的来源:明朝成化年间,刘海忠、刘海诚家族由兰邑(大概在枣庄附近) 铁门寨迁至此地,乃以刘庄命名,后二刘分家,分居东北一偶之地的称小刘庄,分大部分的为大刘庄。明朝属于锦衣乡中岗里,清朝属郑庄西社。

2,西陵寺的来源:西汉末年,西陵地势较高,为山岗地形,所以名为东南岗。在佛教兴盛后,在岗建寺,改名为南大寺。西汉末年,刘秀(东汉光武皇帝)兵败,夜宿寺内 ,改名为宿龙寺。又传说后汉皇帝刘知元埋葬在此地,更名为西陵寺。明朝属锦翠乡,清属西陵社。

3、西陵寺镇朱王村来源:这位网友如果您姓朱,您祖先可是大人物哦,朱王村来源于宋代理学家朱熹(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后裔。明初,由山西洪桐迁移至睢县,以姓氏为村名,为朱村。明天启年间,杞县李店村王氏家族投亲于此,居住在村子东面,最后经过一些其他原因,两姓分开,王氏另立一村为王庄,解放后,两庄合并为朱王。

4、蓼堤镇吴庄来源:x明朝初年,吴氏家族由山西洪桐迁移至睢县,以姓命名为吴庄。清乾隆年间,李秉义携带家族由王庄迁移到吴庄庄北,立村李柏园,又后来,嘉庆年间,朱邵文、朱邵斌两兄弟由朱寨迁移到吴庄。清朝末年,李柏园和吴庄合并,乃为吴庄。

5、河集来源:在古时,由河水流过,宋朝建村于河北岸,因靠近汴京(宋朝首都),人烟稠密,逐渐成为一个市集,名为河阳集。清朝咸丰三年,为防备农民起义军,筑寨,更名为河阳寨。清朝灭亡后,更名为河集。

6、孙聚寨来源:元朝初年,孙氏家族(应该为山西孙氏始祖)福、行二辈分(或人名,史料记载不详细),由山西迁移至睢县城西南二十九里孙楼。明初,有个叫孙聚的人,是山东丘子县知县,重义轻财,乐善好施,归仕时,在孙楼筑寨,随后其后代将孙楼改名为孙聚寨。明朝中期,张寨、王寨、小金港由于家族迁移等原因并入孙聚寨,更名为重兴集。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打到睢县,官府命修寨防备,为纪念孙聚,又更改回原名孙聚寨。

7、白楼的来源:丁氏家族(据传为两宋期间)居住此地,筑楼,称为丁楼。明朝永乐年间,御前指挥使白鸾(luan)字伯尹,随燕王北征,途径睢县直阳村(今蔡刘村)因行军艰险,得重病,不能随驾出征,永乐皇帝为表彰其功劳,赐田二百多亩于直阳。明朝中期,其后裔由直阳迁移到丁楼。明朝末年,丁氏衰落,白氏兴旺,经过一系列“你懂得的”的事件后,丁楼改名为白楼。清朝咸丰三年筑寨,更名为白楼寨,民国初年更名白楼。

8、胡堂乡李窑来源:明朝万历年间,举人黎国俊由县城迁移至此地,后裔在黎国俊后,再无出举之人,遂以烧窑为业,得盛名,被称为黎窑村。清朝乾隆年间,李氏家族为了躲避水灾由河北大李庄迁到黎窑村,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黎氏消亡,更名为李村。后周堂大屯赵氏行五迁移至此地,仍称李窑。

商丘睢县村庄名称的由来,你知道的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