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先鋒」戰“疫”前沿之所見

為了更好的應對疫情,1月27日按照市委指示,市醫院與傳染病醫院一體化管理,新組建巴彥淖爾市醫院傳染病院區,集中收治疑似、確診患者。2月1日,市醫院傳染病院區進一步面向臨河城區各家醫療機構設置發熱排查熱線,肩負起了集中收治臨河城區所有發熱排查和疑似、確診患者治療的重任。一時間,市醫院傳染病院區救護車不停穿梭,院區原有的平靜被打破,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發熱排查病區、確診病區,各部門全力投入到緊張有序的戰鬥當中。

「戰疫先鋒」戰“疫”前沿之所見

2月9日下午,市醫院楊志平院長進駐傳染病院區坐鎮指揮,做出四大決策部署:一是撤掉傳染病院區的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啟用總院更完善、更有實力、更規範的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二是第二梯隊以重症醫學科為主醫療救治人員接替第一梯隊進駐隔離病區。三是細劃收治區域,傳染病院區住院樓二樓收治確診病人,由ICU團隊接管;三樓收治疑似病人,由呼吸科團隊接管;兩個團隊在各自的工作區域工作,完全獨立,從工作到就餐再到住宿,不得有交叉,感控科全程監督。四是嚴格劃分三區,增加物理隔斷,並讓感控科監督各區人員與物品的規範流動;二、三樓工作區只供醫護人員使用,其餘人員全部搬離,沒有感控科的允許不得進入住院樓,每層樓只留20名醫護人員。

「戰疫先鋒」戰“疫”前沿之所見

寥寥數語、言簡意賅、簡潔明瞭,外科出身的楊院長熟練運用“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的傳染病防控經典法則,火眼金睛般發現了傳染病院區存在的問題並一一化解,為保護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軍令一下,大家用特有的“巴市醫院速度”迅速落實。10號上午,喧囂的院區又平靜了下來,楊院長卻又帶領大家向危重患者零死亡的目標發起總攻。自9號進駐傳染病院區後他就在醫院裡住了下來,每天早晨我們進病區時他已經在醫辦室聽患者的最新病情彙報。11號中午1點多,自治區專家來到傳染病院區為重症病人會診,楊院長與專家聽彙報、看片子、討論、交換意見,一直忙到下午近四點,大家看著他遠去的背影,雖然頭髮花白,但依然高大挺拔,給人一種踏實、安全的感覺。

「戰疫先鋒」戰“疫”前沿之所見

2月14日,內蒙ECMO團隊來到住院病區給危重病人評估、會診,最後決定給患者上機。楊院長親臨現場,全程參加,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反覆叮囑專家組不要緊張、注意安全,又叮囑感控科人員親自協助專家穿戴、摘脫防護用品。2個小時後,ECMO順利上機,之後捷報頻傳,患者的異常指標逐漸向正常靠攏。聽著專家們對患者的病情彙報和對ICU護士、感控團隊精湛配合的褒獎,楊院長露出了這些天少有的笑容。

傳染病院區曾是楊志平院長在非典時期親自率隊奮戰的地方。2003年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17年後再次披掛上陣、一肩擔起巴市170萬民眾的安全。集中收治、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困難壓力留給自己,把方便安全讓給別人。就像他說的“僅住我這一家禍禍,別的地方就別禍禍了。”話語樸實然而卻是何等的責任和擔當?這是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有這樣的帶頭人,什麼樣的硬仗打不贏?到2月23日,傳染病院區已經有2批6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隨著疫情的穩定,楊志平院長又開始操心醫院陸續復工的事情。

晚風吹過院區,院裡柳樹枝條已不似寒冬那樣僵硬,風已不似寒冬那樣刺骨,樓裡透著柔和的光,整個院區一派安祥、靜謐,好似前些日子的場景從未出現過。

「戰疫先鋒」戰“疫”前沿之所見

文字: 孟繁敏(傳染病院區)

運營:郝巧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