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駐村工作隊脫貧一線顯身手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陸良縣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作用,在發展產業、助推脫貧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在陸良縣活水鄉雨麥紅村500多畝的露天蔬菜種植基地,村民李柱生正在收割自家的小甘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勞動力缺乏,活水鄉黨委政府組織了30多名志願者前來幫忙,一個小時左右菜就收的差不多了。

陆良:驻村工作队脱贫一线显身手

“這車菜今天下午5點鐘就能送到昆明,明天早上就可以發往全國各地。這幾天菜價還不錯,今年這8畝多小甘藍賺兩三萬是沒有問題!”李柱生興奮地說。他還告訴記者,去年在縣上駐村工作隊和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家在基地裡種了43畝蔬菜,有小甘藍、西蘭花、松花、白花等品種,每個月都有蔬菜出售,駐村工作隊不僅為自己引來了項目,還傳授種菜技術,真得好好感謝他們!

活水鄉雨麥紅村屬典型的高寒山區村寨,全村有農戶794戶2806人 ,全村有耕地2794畝,雖然地處山區,但也有部分耕地灌溉條件較為便利。受傳統種植模式的影響,多年來一直種植一些地產出、低效益的農作物,有的土地冬季甚至荒蕪。2019年,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327人,全村貧困率達到11.6%。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村裡的發展迎來了新的轉機。

陆良:驻村工作队脱贫一线显身手

“種山地蔬菜、我們原來也想過,但是考慮到村民沒有種植技術,也沒有哪家種過,所以一直不敢發展,直到駐村工作隊來以後,可以說給我們村帶來了蔬菜產業發展最有力的保障!”活水鄉雨麥紅村黨總支書記李紅說。李紅說的保障就是陸良縣派駐到村裡的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工作隊有4人,其中3人來自縣農業局,隊長杜福友,是農業局助理農藝師。

“扶貧先扶智,我們主要是想通過轉變村民的觀念、改變他們傳統的種植模式,在技術上輔導他們、通過發展產業來增收、最終達到脫貧的目的。”駐村工作隊隊長杜福友告訴記者。

2019年初,駐村扶貧工作隊在活水鄉黨委政府和村三委班子的支持下,先從村民的技術培訓入手,通過技術宣傳、田間輔導,動員村裡的大戶種植山地蔬菜50畝,同時、積極引進雲南省沃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發展外向型蔬菜,成立陸良縣塔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450畝,再承包給村裡的種植大戶進行蔬菜種植,形成以沃坤公司提供種苗、指導種植、負責銷售的訂單化模式。一年下來,創收460多萬元,合作社創收3萬多元。2019年底,雨麥紅村僅蔬菜產業就實現人均增收1639元。在發展過程中,駐村工作隊還考慮到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經濟底子薄,沒有支撐發展的基礎,專門與合作社簽訂了建檔立卡戶就地就業協議,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基地務工,增加收入。

“收菜的時候麼100多塊錢一天,平時除草、施肥麼少點,一天80塊左右,一個月麼2000來塊錢!”52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保昆昆興奮地說。

在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基地種植的蔬菜獲得了綠色食品種植基地認證、供港澳備案基地、出口歐盟GAP(良好農業規範)認證、出口蔬菜種植基地備案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認證、ISO22000食品認證等資質。有了這些資質,村裡的蔬菜不僅在國內好賣,還遠銷到香港、澳門和泰國、新加坡等地。

陆良:驻村工作队脱贫一线显身手

一村一策抓發展,產業幫扶助脫貧。陸良縣在抓脫貧攻堅過程中,立足各貧困村的實際,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圍繞“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下派駐村扶貧工作隊68支,駐村幹部216名,全面摸清貧困村、貧困戶家底,制定各村的脫貧計劃和措施。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的原則,在扶“智”上下足功夫,通過引領示範、技術培訓、產業扶持、就業引導等措施,轉變觀念,主動出擊,助推貧困群眾增收,全力打響脫貧攻堅收官戰。

截止2019 年底,陸良縣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9704人,組織化轉移輸出貧困勞動力12464人,累計脫貧9304戶32986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6.8%降至0.99%,僅2019年就實現了貧困村出列44個。

記者:資紅喜 方璽宇 許瀟勻

審核:桂雲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