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第一雄關,紅色文化造就獨特的鏗鏘氣質——瀘州龍透關

稿件來源瀘州公園建設服務中心
川南第一雄關,紅色文化造就獨特的鏗鏘氣質——瀘州龍透關

龍透關又名神臂關,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江陽西路,今四川警官學院校內,以其南臨長江,北瀕沱江,猶如巨龍穿透兩江,故名,是古代從由陸路入瀘州的必經之路。原為古關隘,始建於蜀漢,為土築城牆;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重建,全長3.5公里,後傾圮(倒塌)。

現存古龍透關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重建,現存城牆105.7米。 由3個烽火臺和兩道關門——大關門和小關門組成,大關門即今龍透關處,小關門在市中區南城鄉政府處。1926年12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瀘州起義發生於此。

據瀘州當地地方史料《瀘縣誌》所記之“蜀漢諸葛亮依山勢為城,蜿蜒曲折,以兩江岸邊為起止,長數華里,名曰龍透關”,和《大明一統志》所記載的“龍透關在瀘州南七里,世傳諸葛公所立”。

後人推斷其始建年代應為蜀漢時期,始建者為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建築樣式為土築城牆。但在考古資料上未得到完全的證實。因此,不必要完全採信這種說法。

然而,即使這種說法不是完全正確,但龍透關的始建年代很早卻是不爭的事實。至於,到底是什麼時候,就留待歷史學家們去仔細研究和探索了。

川南第一雄關,紅色文化造就獨特的鏗鏘氣質——瀘州龍透關

查閱正史,新唐書、舊唐書、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宋史、元史中關於瀘州的條目下面都沒有明確的提到瀘州的龍透關。

只在《明史·卷四十三·志第十九》有關瀘州的條目下有這樣的文字,“瀘州,元屬重慶路。洪武六年直隸四川行省。九年直隸布政司。……西南有方山。大江在東,一名瀘江,又名汶江,資水自州北來合焉,亦曰中江。又有瀘州衛,洪武二十一年十月置於州城,成化四年四月徙於州西南之渡船鋪。……又有江門、水流崖、洞掃等關堡,俱成化四年四月置。又南有龍透關。崇禎間修築”,此處明確指出瀘州龍透關的始建年代應是明朝崇禎年間。

至於是崇禎幾年,在龍透關遺址處的景物簡介碑上,明確寫的是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根據此類說法,又查詢《明史崇禎朝》和瀘州當地的縣誌、州志中進行檢索,均合符此說。

後來,這段明朝崇禎年間的所修的龍透關倒塌了,現在推斷極可能是毀於明朝末年的農民戰爭洪流之中,或者是毀於清軍進入四川時和張獻忠所建的大西政權發生的激烈戰鬥中,當然也可能是維修不善,疏於管理,農民為建房修舍而大量從龍透關上取土取料,至於其他可能或許也存在,而實際上是什麼原因,也只待歷史史籍為我們驗明瞭。

川南第一雄關,紅色文化造就獨特的鏗鏘氣質——瀘州龍透關

龍透關就這樣沉寂了大約一兩百年,荒煙蔓草,無人再問,直到公關1863年(清同治二年)當地地方政府重修龍透關,才使龍透關又進入了世人的視線之中。重修後的龍透關,長3.5公里,擁有3個烽火臺,兩道關門,即大關門和小關門。大關門是現在龍透關處,小關門在當時的市中區南城鄉政府處。

民國15年(1926年)7月,值國共合作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中共重慶地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以國民黨蓮花池省黨部(左派)名義在重慶召開軍事會議,密定伺機舉行"瀘順起義",即組織順慶(今南充市)、瀘州及合川部分的川軍起義,配合北伐戰爭。

1926年12月1日,瀘州起義爆發,劉伯承任前敵總指揮,於1927年1月到達瀘州,於龍透關與劉湘指揮的軍隊決戰,為武裝起義寫下光輝的一頁,被史學家稱為“八一南昌起義”的預演。

這次起義以中國國民黨的名義發動,立足配合北伐戰爭,矛頭直指四川封建軍閥,持續時間長達六個多月,實際是中共早期武裝鬥爭的一次重大行動。

龍透關公園是以瀘順起義戰史文化為主題的專類公園,規劃面積11.27公頃,199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週年,瀘州市人民集資修復城樓,修建了“瀘州起義紀念碑”,並打造了周邊環境,是為龍透關公園的雛形,也是我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川南第一雄關,紅色文化造就獨特的鏗鏘氣質——瀘州龍透關

2013年6月,龍透關公園一期正式啟動建設,完成了牌坊、亭廊等景觀設施,栽植榕樹、銀杏、桂花等鄉土植物;2017年修建了瀘順起義紀念館,並對“瀘州起義紀念碑”周邊環境進行了升級改造,共計建設面積約3.43公頃。

龍透關公園的整體規劃著重考慮龍透關歷史文化的延伸,通過仿古城牆的銜接和重疊的關門,將龍透關的文化從山上的古城關一直延伸至廣場入口,給遊客以開門見山的感覺。

注重紅色文化的傳承。通過“瀘順起義”主題紀念碑、漢白玉浮雕、名人碑刻等形式來發揚傳承瀘州的紅色文化。總投資925萬元的“瀘順起義”紀念館參照民國早期建築風格,內部展廳以“瀘順起義”為主線,以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為引領,瀘州紅色文化以及英雄城市為核心內容,讓遊客在休閒遊憩的同時,能感受到紅色文化的薰陶。

川南第一雄關,紅色文化造就獨特的鏗鏘氣質——瀘州龍透關

公園建設尊重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山下是入口廣場、集散空間,順著登山步道一路上行,通過古龍透關城門,進入紀念廣場。

登臨城樓,可觀長沱兩江和公園全景。山間的原生態植被得到良好的保護,休閒棧道穿行其間,自然幽靜。

公園園林植物的配置以節約型綠化為指引,儘量採用瀘州鄉土樹種,桂花、銀杏、香樟、櫻花、黃桷蘭等,喬灌搭配、常綠與落葉相間,色彩豔麗的地被灌木和適當的時令鮮花,讓公園常年蔥翠、四季有花。

川南第一雄關,紅色文化造就獨特的鏗鏘氣質——瀘州龍透關

公園位於城市主城區,整體設計宗旨是以人為本,服務於民。亭廊、座椅、公廁、燈具等運營維護良好,學雷鋒志願崗為市民、遊客提供必要的便民服務。

2018年9月,公園成功舉辦了四川省第十屆盆景展,吸引了全省各地的盆景愛好者參加。

今天,龍透關公園已成為瀘州城市一個集休閒、娛樂、紀念、教育為一體的革命主題城市公園,為瀘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美麗酒城打造了一個豔麗的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