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全境最大的一座庙宇——永庆寺

永庆寺俗称大寺。据《德县志》记载:“唐贞元元年(785年)建永庆、慈氏二寺。永庆寺,本在运河西岸,元季遭兵燹。明永乐十年(1412年),僧古峰移建于城内。景泰间,邑人张惠重修,并作记略。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僧妙熙募化再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山东省立第十二中学。”

德州全境最大的一座庙宇——永庆寺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前的永庆寺,是明永乐十年重修的。它坐落于德州城内东侧偏北,在德州旧州署(知州衙门)的后面, 即现在德州第一中学校址所在地。该寺原占地约二十余亩,寺内古树参天,风景秀丽。古建筑有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 音阁、三圣殿、文昌阁、藏经楼、罗汉堂等,是佛教信众朝参之地。寺门外南面是宽阔的大寺广场,广场东面有一片海子, 杨柳依依,水面碧波荡漾。广场的东南方与水面衔接处有一日古井,供寺内僧人日常生活用水。

德州全境最大的一座庙宇——永庆寺

水庆寺院落8进,房屋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佛像数千尊,是德州僧人为俗家做佛事的重要场所,也是冀、鲁佛事活动中心。寺内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为山门3间,山门左右供字护佛法的二天神—哼、哈二将。对面有3间观音殿,供泥塑观音坐像。进山门10米处有3间天王殿,阔13米,进深9米,正中供奉弥勒佛坐像,泥塑贴金,左右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像。殿后连接面北殿堂—韦驮殿。韦驮殿面对正殿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建在高1米、30米见方的砖石基座上,阔5间,进深3间,砖木结构。歇山单檐,柱、梁、檀、橡承托顶,斗、拱、昂、枋抱厦挑檐,前后辟门相通,装木制红色棂门,红色山墙,黄琉璃瓦盖顶。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像左阿弥陀佛,右药师琉璃佛,3佛均高达3米,铜质金,盘坐于须弥座上。殿内东西山墙下各有罗汉9尊,都在木龛内。正殿顶装“藻井”,亦名“玄罗”,系由无数木块衔接而成。沿前檀有透雕盘龙,栩栩如生,技艺高超,为古建筑中稀有结构。正中佛像后砖砌屏风,屏风后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四周墙壁饰浮雕彩绘。殿前基座上有1米多高的铜鼎和石狮,基座前有明朝以来历次修庙竖立的高大石碑数幢,详细记载着修庙的史实和施主姓名。院中有御碑亭1座,内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皇帝南巡路经德州时亲笔写下的汉、满、蒙、藏四种 文字的汉白玉石碑一四面碑。大雄宝殿前古槐树旁有一坚固木架,木架上安放一口硕大铜钟,上面铸着三个隶书大字“警世钟”及十四个隶书小字“大清康熙十二年,知县金祖彭监制 钟高2.76米,直径1.8米。数百年来,它以肃穆洪亮的声音告诚世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严于律己,善待别人,国泰民 安。正殿前两侧有东西配殿各3间,西配殿供奉股代太师闻仲, 两旁有风、云、雷、电神立像。正殿后院是观音阁——千佛阁, 建于砖石砌筑基座上,面宽5间21米,进深3间13.5米,为双 檐9脊顶双层砖木结构,黄琉璃筒瓦盖顶。殿内供千手千眼佛像,像为铜质鎏金,数不清的大小手臂扇面形伸向四方,每个手心均有1只眼。阁上阁下有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佛像,都藏于1尺见方的佛龛内。千佛阁前两侧各有3间配殿,后有1所厅堂式的小佛殿“净业堂”,内有佛龛,供释迦牟尼坐像;另有卧佛尊,是释迦牟尼的“涅槃”像。最后院是僧人的禅房和宿舍均系青砖青瓦,院内花木葱茏。院西北有土坯平房10余间,系佣人住所和仓库、磨棚、牲口棚。东北隅置后大门,出入车辆进门向西,有1座建筑别致的佛殿,歇山挑檐,5脊筒瓦,阔10米,进深7米,供释迦牟尼立像。两旁立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和阿难像,均为木雕贴金。佛殿前有东西配殿各2间,殿后有3间砖瓦北房为藏经堂。进山门向东,有南房6间为小客厅,东房5间藏经箱(做佛事用的服装乐器)。

德州全境最大的一座庙宇——永庆寺

1928年,原德县县长崔馨山将神像大部拆掉,把僧众赶往小关帝庙,改永庆寺为中山公园。1929年设山东省第十二中学于此。1946年德州解放,僧众还俗,永庆寺为德州中学,1952年改为德州第一中学。除大雄宝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其他建筑相继倒塌拆除。1971年大雄宝殿也被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